古诗春日的多音字


古诗春日的多音字

古诗春日的多音字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知识点

  反义词:

  浓郁—清淡吸引—排斥悲哀—喜悦完整—残缺骄傲—自卑遵从—违背短暂—长久

  有限—无限珍惜—浪费失望—希望寂寞—热闹

  必会生词:寂寞遗憾骚扰欲望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无限突如其来不假思索栩栩如生热泪盈眶历历在目闷闷不乐斤斤计较依依惜别高高在上默默无闻改天换地傲然挺立拔地而起

  《触摸春天》:课文通过描写盲童安静的在花园里捕捉春天的故事,告诉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赞叹。

  《永生的眼睛》:课文通过写作者一家人无私捐赠眼睛角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使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生命生命》:课文通过动物、植物及人三方面的事例,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花的勇气》:课文通过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看见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怒放的情景,明白了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的道理。

  描写春天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是新。朱熹《春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关于“奉献”的名人名言:

  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绵力来为真理和正义服务。————爱因斯坦

  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弗罗姆

  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她自己。———泰戈尔

  关于“生命”的名言: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塞内卡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萧楚女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关于“勇气”的格言:

  倘若失去了勇敢,你的生命等于交给了敌人。

  失去勇气的人,生命已死了一半。

  勇气是上天的羽翼,怯懦却引人下地狱。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

  一、需要注意的字音

  虽然suī率领shuài倘若ruò附近fù即时jí觅食mì弥漫mí祈盼qí

  频繁pín弹跳tān捕捉bǔ红叶似火sì

  多音字冠guàn冠军散sàn散步guān花冠sǎn散落

  二、需要注意的字型

  篷(帐篷)率(率领)觅(觅食)般(一般)

  棚(大棚)率(效率)现(出现)搬(搬家)

  协(协调)辛(辛苦)序(顺序)

  谐(和谐)幸(幸福)续(陆续)

  shì装(饰)城(市)(事)故(是)否

  xīn(辛)苦温(馨)(新)年(心)脏

  xié和(谐)皮(鞋)(协)调倾(斜)

  mì寻(觅)乌云(密)布甜(蜜)

  (秘)密

  辛——辛苦、辛劳、艰辛、辛酸

  乡——乡下、乡村、梦乡、乡长

  三、需要掌握的词语解释

  时令:季节。倘若、即使、若是:都是表示假设、假如、如果的意思。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四、近义词

  装饰——装点时令——时节顺序——次序倘若——如果

  鲜嫩——新鲜和谐——协调朴素——简朴吃惊——惊讶

  五、反义词

  可爱——讨厌朴素——奢侈

  六、照样子写词语

  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简简单单

  天高地阔:天南地北、左邻右舍、南辕北辙、东张西望

  月明人静:风号浪吼、东张西望、东摇西摆、月朗星稀

  七、句子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八、相关练习

  1、课文按先分后总的顺序写的,全文围绕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介绍了乡下人家风景独特、迷人的特点。

  2、第一段(1—4)乡下人家屋前种着瓜果和鲜花,房前屋后有鸡鸭。

  第二段(5—6)乡下人家夏天在门前吃饭秋天在虫鸣中入眠。

  第三段(7)乡下人家风景优美独特。

  3、第一大段按照空间顺序连段成篇,第二大段按时间顺序排列。

  4、乡下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勤劳、热爱生活。

  5、从每个自然段中找出一个印象深刻的情景:

  第一:屋前的瓜架上挂着红的瓜,长着绿的叶,绕着长的藤。

  第二:春天雨后,门前空地上长出许多鲜嫩的小竹笋。

  第三: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竹林里找食物。

  第四:鸭子在河里玩一点也不怕人。

  第五:夏天傍晚人们在院子前边吃饭边聊天。

  第六:秋天人们在虫鸣声中进入梦乡

  23、古诗词三首

  一、了解作家作品: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二、词语解释: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归声里雨如烟。

  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孩子不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三、相关练习:

  1、《乡村四月》的作者是(宋)代的(翁卷)。诗歌描写了春天乡村的美景和村民忙碌工作的情景。

  2、能反映乡村四月闲人少的词语是“才”“又”。

  3、《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的(范成大)。反映乡村人工作繁忙的词语是“昼夜”。学字表现了乡村儿童天真可爱的性格。

  4、《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他还是个著名的(画家)。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诗中静态的是青翠的山峰,鲜艳的桃花,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钓鱼翁。动态的是飞翔的白鹭,潺潺的流水,嬉戏的鳜鱼和绵绵的春雨。

  5、写景诗和田园诗的区别在于田园诗中往往有农民劳作的情景,而且与风光描写相连给人清新优美的感觉。

  6、其他田园风光诗《过故人庄》孟浩然

高三语文课文《将进酒》知识点

  导语:《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高三语文课文《将进酒》知识点,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将进酒

  君不见⑵,黄河之水天上来⑶,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⑷明镜悲白发,朝⑸如青丝⑹暮成雪。

  人生得意⑺须⑻尽欢⑼,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⑽散尽还(huán)复来⑾。

  烹羊宰牛且为乐⑿,会须⒀一饮三百杯。岑(cén)夫子⒁,丹丘生⒂,将进酒,杯莫停⒃。

  与君⒄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⒅听。钟鼓⒆馔(zhuàn)玉⒇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①。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②昔时宴平乐③,斗酒十千恣(zì)④欢谑(xuè)⑤。

  主人何为言少钱⑥,径须⑦沽(gū)⑧取对君酌。

  五花马⑨,千金裘(qiú)⑩,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愿,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君:你,此为泛指。

  ⑶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⑷高堂:在高堂上。另译为父母。

  ⑸朝:早晨。

  ⑹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⑺得意:高兴

  ⑻须:应当。

  ⑼尽欢:纵情欢乐。

  ⑽千金:大量钱财。

  ⑾还复来:还会再来。

  ⑿且为乐:姑且作乐。

  ⒀会须:应当。

  ⒁岑夫子:指岑(cén)勋。

  ⒂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⒃杯莫停:译作“君莫停”。

  ⒄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⒅倾耳:表示注意去听。

  ⒆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⒇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食物。玉,像玉一般美好。

  ①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②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③平乐:平乐观,宫殿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高三语文将进酒说课稿

  一、本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点:

  高三阶段对诗歌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读懂而要鉴赏。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为快,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蕴涵其中的开阔与旷达打动人心而又引发思考。教材虽然是一个例子,但又是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例子。李白及李白的诗歌学生较熟悉,以此为例培养学生理性的鉴赏诗歌,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会更好。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高二诗歌单元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诗歌不感兴趣,很少能深入挖掘,而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对诗歌产生了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这节课就要以《将进酒》为例结合实践渗透学法激发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及潜在的郁怒情绪。

  2、体会李白诗歌夸张的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整体内弄,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难点:发表对李白痛饮狂歌的见解,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授之以鱼”的基础上“授之以渔”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和学生共同鉴赏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带着问题读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在突破学习目标的鉴赏中力图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这些方式使学生动口动脑。教学手段是多媒体。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根本途径,因此本节诗歌教学也十分注重学法的渗透:1通过强调朗读加强学生读的意识,尤其是诗歌这一体裁。2李白其人及其诗歌学生略知一二,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诗人的了解和对作品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仙是哪位大诗人,酒中仙又是谁的自称?李白一生诗酒相随,“李白一斗诗百篇”而又“举杯销愁愁更愁”。大济苍生而又处处碰壁的李白有悲叹,有忧愁,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的悲愁不是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不是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也不是贺铸“一川烟草,梅子黄时雨”的愁,李白的忧愁中有达观,李白的忧愁中有豪放,《将进酒》就是酒助诗兴,笔酣墨饱的豪放之作。

  说明:《将进酒》是鲜明表现诗人个性的劝酒诗,导入时将诗和酒联系起来,既关照了全诗内容,又感受了诗人饮酒悲歌的形象,更主要的是突出李白的悲而不伤,忧而不愁的开阔、旷达,对李白的个性风格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二)多媒体展示配乐朗诵,同时,展示于本诗相关的画面,如李白狂歌图、黄河奔流图等。

  说明:朗读诗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新教材也非常重视诵读和背诵,朗读录音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又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和感情中。

  (三)学生准备后,指明朗读诗歌

  (四)师生研讨,完成教学目标

  师:《将进酒》中的“将”是什么意思,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

  说明:学生根据注解和预习提示首先明确这是一首劝酒诗,这样才能照应导入,也让学生有整体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从注解、预习提示、课后习题、补充知识等筛选有用的符合要求的信息。

  师:虽然是劝酒诗,诗人一落笔却先写了一个什么阔大的场面,诗人在描写时视角是什么样的?山巅俯瞰诗人联想到什么?

  说明: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慷慨生悲并不是没来由的,而这来由与悲叹构成了诗歌的“兴”的手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分析感受“兴”的手法的特点:“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师:整日穷愁并非李白本性更何况白发如丝悲无益,所以诗人的情感陡然变化,哪个词表明诗人从悲叹中跳出来,这个“欢”字控制到哪句?

  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一醉方休,你怎样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说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中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事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设计此问让学生通过讨论,透过现象看到诗人的这种蔑视权贵、建功立业的心志和报负。

  师:待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酣畅淋漓地向友人一吐为快,李白狂歌的12句话根据感情的不同可以怎样分为两个层次

  说明:让学生以感情为标准划分层次,还是继续体会诗人感情上的起落,只不过由悲到欢这一感情变化过程很明显,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而这两个层次中作者的激愤与狂放并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问题难度的加大会让学生知难而进,深入探究,准确与否毕竟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如不准确或不到位可做如下启发:

  师:第一层次中直接表明诗人态度的词有哪些?(“不足贵”和“不复醒”)“钟鼓馔玉”指什么,“钟鼓馔玉”真的不足贵吗,诗人说富贵不足贵是出于什么,诗人为什么愿长醉不醒?请大家联系背景思考这个问题。

  说明:电脑屏幕打出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年唐玄宗眈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

  师:所以这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激愤)

  师:诗人的激愤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古来圣贤,古来圣贤皆寂寞,岂止寂寞,为人民苦难疾呼甚而抛洒热血的经天维地之才大有人在,请学生追念历史长河中可亲可敬的他们,请举出你崇敬的抑郁不得志的古来圣贤。

  说明: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对那些有经天纬地才能的大圣贤的深刻理解,感受他们壮志难酬的苦恼。

  师:古来圣贤不计其数,何以偏举陈王?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作者所用材料的典型性。在遭遇排挤,抑郁不得志的圣贤中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这是典型其一;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是典型其二。

  师:第二层次的内容是什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尽显诗人怎样的气魄?

  师: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激愤,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说明:在这一环节中明确什么是感情基调。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感情色彩或氛围。这首诗初读一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占主导地位,确切的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激愤。

  (五)体会艺术特色:诗人好用夸张写法,这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高三语文《将进酒》说课稿

 

  引导语:《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高三语文《将进酒》说课稿

  一、本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点:

  高三阶段对诗歌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读懂而要鉴赏。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为快,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蕴涵其中的开阔与旷达打动人心而又引发思考。教材虽然是一个例子,但又是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例子。李白及李白的诗歌学生较熟悉,以此为例培养学生理性的鉴赏诗歌,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会更好。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高二诗歌单元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诗歌不感兴趣,很少能深入挖掘,而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对诗歌产生了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这节课就要以《将进酒》为例结合实践渗透学法激发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及潜在的郁怒情绪。

  2体会李白诗歌夸张的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关(http://www.yiyyy.com/wenxue/)键词语进行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整体内弄,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难点:发表对李白痛饮狂歌的见解,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授之以鱼”的基础上“授之以渔”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和学生共同鉴赏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带着问题读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在突破学习目标的鉴赏中力图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这些方式使学生动口动脑。教学手段是多媒体。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根本途径,因此本节诗歌教学也十分注重学法的渗透:1通过强调朗读加强学生读的意识,尤其是诗歌这一体裁。2李白其人及其诗歌学生略知一二,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诗人的了解和对作品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仙是哪位大诗人,酒中仙又是谁的自称?李白一生诗酒相随,“李白一斗诗百篇”而又“举杯销愁愁更愁”。大济苍生而又处处碰壁的李白有悲叹,有忧愁,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的悲愁不是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不是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也不是贺铸“一川烟草,梅子黄时雨”的愁,李白的忧愁中有达观,李白的忧愁中有豪放,《将进酒》就是酒助诗兴,笔酣墨饱的豪放之作。

  说明:《将进酒》是鲜明表现诗人个性的劝酒诗,导入时将诗和酒联系起来,既关照了全诗内容,又感受了诗人饮酒悲歌的形象,更主要的是突出李白的悲而不伤,忧而不愁的开阔、旷达,对李白的个性风格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二)多媒体展示配乐朗诵,同时,展示于本诗相关的画面,如李白狂歌图、黄河奔流图等。

  说明:朗读诗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新教材也非常重视诵读和背诵,朗读录音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又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和感情中。

  (三)学生准备后,指明朗读诗歌

  (四)师生研讨,完成教学目标

  师:《将进酒》中的“将”是什么意思,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

  说明:学生根据注解和预习提示首先明确这是一首劝酒诗,这样才能照应导入,也让学生有整体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从注解、预习提示、课后习题、补充知识等筛选有用的符合要求的信息。

  师:虽然是劝酒诗,诗人一落笔却先写了一个什么阔大的场面,诗人在描写时视角是什么样的?山巅俯瞰诗人联想到什么?

  说明: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慷慨生悲并不是没来由的,而这来由与悲叹构成了诗歌的“兴”的手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分析感受“兴”的手法的特点:“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师:整日穷愁并非李白本性更何况白发如丝悲无益,所以诗人的情感陡然变化,哪个词表明诗人从悲叹中跳出来,这个“欢”字控制到哪句?

  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一醉方休,你怎样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说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中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事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设计此问让学生通过讨论,透过现象看到诗人的这种蔑视权贵、建功立业的心志和报负。

  师:待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酣畅淋漓地向友人一吐为快,李白狂歌的12句话根据感情的不同可以怎样分为两个层次

  说明:让学生以感情为标准划分层次,还是继续体会诗人感情上的起落,只不过由悲到欢这一感情变化过程很明显,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而这两个层次中作者的激愤与狂放并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问题难度的加大会让学生知难而进,深入探究,准确与否毕竟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如不准确或不到位可做如下启发:

  师:第一层次中直接表明诗人态度的词有哪些?(“不足贵”和“不复醒”)“钟鼓馔玉”指什么,“钟鼓馔玉”真的不足贵吗,诗人说富贵不足贵是出于什么,诗人为什么愿长醉不醒?请大家联系背景思考这个问题。

  说明:电脑屏幕打出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年唐玄宗眈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

  师:所以这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激愤)

  师:诗人的激愤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古来圣贤,古来圣贤皆寂寞,岂止寂寞,为人民苦难疾呼甚而抛洒热血的经天维地之才大有人在,请学生追念历史长河中可亲可敬的他们,请举出你崇敬的抑郁不得志的古来圣贤。

  说明: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对那些有经天纬地才能的大圣贤的深刻理解,感受他们壮志难酬的苦恼。

  师:古来圣贤不计其数,何以偏举陈王?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作者所用材料的典型性。在遭遇排挤,抑郁不得志的圣贤中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这是典型其一;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是典型其二。

  师:第二层次的内容是什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尽显诗人怎样的气魄?

  师: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激愤,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说明:在这一环节中明确什么是感情基调。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感情色彩或氛围。这首诗初读一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占主导地位,确切的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激愤。

  (五)体会艺术特色:诗人好用夸张写法,这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知识拓展]

  李白《将进酒》赏析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点击浏览李白诗歌专题、或者周啸天专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