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读书感言的格式


家长读书感言的格式

  家长读书感言1

  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爱好,重视亲子共读时的感情交流,是幼儿成长与感性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

  我个人认为亲子共读不就应只是局限于读故事、儿歌,还就应包括在“读”的过程中动手、动脑的互动游戏,而这些都需要父母有心、孩子用心,从而使孩子的脑、四肢都能够得到锻炼。

  说到读故事,我大多数时间能够做到带有感情、生动的去读,而不是像念课文一样,此时我会发现,仔仔听故事的兴趣也会随之高涨。而且每次讲故事之前,我都会告诉他,“要认真听,听完了我会有小问题提问你”,这样,仔仔在听故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了。在每一个故事讲完之后,妈妈都会首先把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思想告诉仔仔,然后提问,让他来决定。此刻,仔仔基本上养成了一个习惯,故事听完之后会主动让妈妈提问,有时妈妈忘记了,他还会自己提一些小问题,自己回答呢。

  记忆最深的就是讲“寒号鸟”的故事,当讲到寒号鸟因为不筑巢夜晚冻得发抖的时候,我把故事里的原话——“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念的也是声音发抖,身体也做成蜷缩状,刚开始的时候,仔仔对妈妈的声音和动作感到好笑、好玩儿,随着听这个故事的次数的增加,孩子对“寒冷”与“哆嗦”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明白打哆嗦是因为冷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透过这个故事,自己明白了“这天的事情这天做,不能拖到明天”。这才是父母选“寒号鸟”故事书的初衷的最好答案。

  可能男孩子对童话故事的兴趣都不高的原因吧,仔仔从小就喜欢听一些生活故事,对“丑小鸭”、“白雪公主”这些经典的童话总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貌。“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妈妈要求了好几次,他才答应听的。那天,妈妈把语速放慢、放轻,用比较低沉的声音讲着小女孩的故事,当我讲到“小女孩看见她的奶奶,张开双臂大声呼喊‘奶奶,不要离开我’”的时候,仔仔一头扎进我的怀里,悲哀的哭了起来。这时候,我并没有因为仔仔的流泪停止讲故事,而是继续。等到故事结束的时候,仔仔还趴在我的身上抹着眼泪。我问仔仔为什么哭了,仔仔不说话,他把我抱的更紧。我明白是因为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才流泪的,是因为他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才会将妈妈搂的紧紧,是因为孩子用心听了这个故事才会有这样的举动,这也是只有亲子共读才会产生这样的共鸣。

  作为亲子共读的一部分,在父母的帮忙下动脑、动手做一些“功课”也给仔仔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家里买的“左脑开发”、“全脑开发”系列书籍是仔仔的最爱,兴趣高涨的时候,一本书两次就能全部被他做完呢。

  亲子共读是一项需要父母和孩子坚持用心去做的长期“工程”,我相信,透过两人用心的去读和交流,不仅仅能增加孩子的知识和阅读潜力,还能使亲子感情交流得到深入。

  家长读书感言2

  每一天晚上睡觉前半小时,陪女儿读书是每一天必做的功课。最初的亲子共读只是为了敷衍女儿,因为女儿开始不肯独睡,于是就答应她每一天睡觉前陪她半小时,但是这半小时务必是互相读故事给对方听。就这样和女儿开始了“共读”的征程。日子就这样悄悄无声地在我们身边溜走了,和孩子一齐读过的书也悄悄增加着。我渐渐感到,从起初的敷衍到此刻的每一天习惯竟然是这样的顺其自然。我惊喜的发现“亲子共读”正发挥着她独有的神奇力量。女儿写日记不像开始的时候为了凑字数而写,也变得情真意切了。老师布置的短文也能自己独立的完成。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重视培养她读书的兴趣,因为本人在书店工作的原因,平时能留意到很多好书,那时就给她买了很多适合她的书,虽然有时候可能还看不太明白,而且也撕坏了很多书,但是在撕书的过程中也学习了上面的知识。尽管从没刻意教她认读汉字,但在不知不觉中她已经能认识很多汉字,而且幼儿园就能独立读简短的故事书。之后我也把这种方法传教了很多来选购书的年轻父母。

  如今女儿已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从幼儿园毕业那天起就每一天坚持写日记。从最初的每一天由我给她题材到此刻每一天独立完成的习惯都离不开每一天“亲子共读”的功劳。

  此刻,我是如此幸福,我正和我的孩子共同经历着书藉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的情绪让我的孩子贴的更近,彼此没有隔阂,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能够零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更好的为孩子创造家庭环境,学习环境。让她快乐健康地成长。

  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中这样写道:“你能够给他们爱,却不能够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能够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是啊,那就让我们给孩子一生的好书,陪他们共读阅读经典,阅读生命吧!让幸福的种子在书中萌动吧!

  家长读书感言3

  读完这本书之后,贝贝善良的品格;为人着想的精神;活泼可爱的心态深深地打动了我。

  “你是我的宝贝——世间所有的孩子都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宝贝”,读完全书之前,我认为这句话试图以悲悯和善良,消弭和熔合残障孩子与健全孩子之间的某种显见的沟壑。读完之后,我则全然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怀。她不仅是要消弭,而且,她更是要感恩,要歌颂,要表达她满心的爱意。这个值得她歌颂和感恩的对象,是一个有智障的孩子贝贝。

  贝贝拆开李叔叔给他的生日礼物——遥控赛车,尽管他特别喜欢,可小胖要玩,他也就借了,但小胖却不肯归还,他的妈妈还误伤了贝贝,导致他骨折。虽然他钻心地疼痛,但看到小胖哭着要妈妈,就不要求追究责任了。

  像贝贝这样的孩子,孤儿,智残,仅仅这两项,似乎就已经注定和快乐、幸福、体面这些字眼永远扯不上关系。可是偏偏在作者笔下,这个孩子快乐地能够将所有的人融化,剔透得让所有怀揣复杂心思的人汗颜,体面地让许多自认为优雅的人脸红。他就好像一个天使一样,承受着苦难却不自知,反而将无尽的快乐和感动带给他周围的人。贝贝真可爱啊,读着这本书,我心里自然也是这么感动着。但是,感动之余,我惊叹的是他所拥有的爱的能力。这种惊叹中,暗含着一丝羡慕,因为我就常常会怀疑自己爱的能力,这是无奈的事情。因为,一个人爱的能力,与他在童年时所接受的爱的匮乏与丰沛是成正比的。童年的匮乏,有时候是无法弥补的。贝贝很幸运,他有一个全心全意爱着他守护着他的奶奶,在奶奶去世之后,居委会的洪阿姨和小区里年轻的水电工李大勇,接续了继续守护他给予他关怀和爱的责任。如果没有爱做支撑,人蒙受苦难的能力,其实是很脆弱的。

  家长读书感言4

  本学期,通过对《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的学习,让我感觉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并从中了解到作为家长的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许多不足,此书对引导孩子未来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也让我受益非浅。

  现在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只是认为教育孩子只要在学习上下功夫,考出好成绩就是教育有方,而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品质、自理能力。我们家长在这方面很少顾及,一般到出问题了,才意识到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在读了这本书后,我认为一定要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要帮助孩子树立“做人第一,能力第二,成绩第三”的正确理念。因为一个人的人品比他的才学更重要。

  孩子已经快进入初三学习了,但是是某些方面还是缺少责任感,这也是我们有些家长一手“包办”引起的,导致了孩子的“无责任感”和“空虚感”。在这本《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中,我从中领悟到自己平时在孩子教育中的不足之处,甚至错误的地方,书上很多的实例,都是有普遍意义,能有效地指导我们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

  这期书中“青春期亲子冲突谁来解决”让我感触颇深。初中阶段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叛逆,往往和家长顶嘴、无视。看了这章节内容后,我觉得我们父母应该是理解、包容加引导,而且还要积极鼓励孩子的成功之处,最重要的是沟通。以前,当我们叫孩子做某事时,如果她不愿意,我会不耐烦地对她吼,而她也会采取同样的方法对我吼,最终却什么事也做不好。现在如遇到这种事会心平气和问她为什么,并且努力劝说她按照我们家长的意愿去行动。如此一来,孩子也能心平气和和你商量,而不会蛮不讲理,所以,控制自我情绪,公平对待、沟通理解很重要。

  总之,《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在这本书的指导及陪伴下,我相信自己在家庭教育上会更上一个台阶。

  家长读书感言5

  孩子就像一棵树上的果子,果子看上去很好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很不错,很欣慰;果子若不好,那么,单纯关注孩子是不会有多大改变的,要关注这棵大树,给很好的肥料,适当地给,该修正就修正……才会产生好果子;如果是树的问题,绝不要让果子单独承担。那么这棵大树应当扎根在哪里呢?那就是家庭教育。

  从上学期开始,长征幼儿园就开始了家庭教育的各项活动。有很多的父母亲已经有意识地关注孩子在6岁之前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加强自身的合理且科学的`家庭教育意识。

  我是其中的一个渴望的家长,虽然我因孩子的到来专门进行过心理学的初步的专业培训,也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形成的心理规律。但依然觉得儿童教育的效果,更大程度取决于家庭教育的适当与否,而且儿童成长是不可逆的过程,所以,不免有一些胆战心惊。我们的一群年龄相近的妈妈们会经常互通信息:如了解一些书或培训班或孩子最近的动向。但这也是不成体系的育儿信息,很高兴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志愿者活动,从中了解了更加系统的信息。

  6岁前,孩子的变化日日换新,好多时候,都有些感觉应接不暇了,这是就是拿起书来得好时间,读读里面的案例,和孩子的父亲聊聊孩子的动向以及统一我们的立场,不仅能够形成自己的家庭的核心价值,也能加深家人间的情意。在家里时,孩子除了和我们协商规则,尽力遵守规则或做不到时坦白或表达歉疚外,很难钻空子。他就能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他应该关注的游戏和生活实践中,使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家人交流中得到自身的成长。以下是我们目前在交流中的一些足迹:

  首先是关于玩的时间限制。以前放假或者上学期间,到了晚上的时候,他都要求要到楼下找小朋友玩,有时骑车,有时滑轮滑,有时就是在一起玩玩具,或者捉迷藏等等。我们一般都在楼下陪着他,问他要不要喝水或者小便什么的。慢慢地我们发现我们偶尔不在,大一些的伙伴会把他照顾的很好,他们能制定并尽量遵守属于他们自己的规则,后来我们就更加放心地把他们放到伙伴中,他们在一起是玩得很尽兴,而且他自己渴了也会想办法回家来喝,或者提前要求我买一些水给他。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有时会转到楼道里面或者某个小朋友的家里面,有些小朋友就会先回家,征求父母的意见再决定去或不去,他看到了以后,也会在转移之前先跟我们我们说一声,让我们知道他在哪里,以免着急。

  其次是关于睡午觉的困扰。一到暑假,孩子的白天的规律就被打破,早上在家睡很晚才起床,中午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我因为心里老想着睡觉可以让他下午有精力好好玩,我也可以在他睡觉的期间干点家务活,所以,总想强迫他睡觉。后来他慢慢觉得睡觉是我让他做的,因为不睡就会被妈妈揍屁股,所以,他好多时候就有些故意不睡的意思……当然,我也因此找到理由惩罚了他,但彼此因睡觉的事都不太开心。有一次他问我:“妈妈,我要是不睡觉,上天还是爱我的,还是会让我长个儿的,对吗?不睡觉也没有关系对吗?”我当时觉得,他的行为的确很多小朋友身上都存在,但是我的行为和我的初衷已经离得太远了。

  是的,不睡觉也可以,睡觉本是他自己的事,他已经做了选择,与其生气地惩罚他,不如尊重他的选择,让他高兴且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成长方式,当然,所产生的一切,无论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他也要学着承受。孩子可以选择自己的辅导班,也必须要做自己分内的事:比如放学时老师交代他的第二天的事,他自己的生理需求(喝水,大小便等),他的愿望与想法……,他都必须学着回到家第一时间去告知我们或自己动手做或自己选择。4岁那年的暑假,很多孩子已经在学轮滑,我询问他的打算,他那时觉得和小朋友呆在一起就可以了,没必要去学,我就没有为他报名。今年暑假,在我家楼下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他们都是骑着两轮车或者滑着轮滑来参加他们自己的游戏。孩子一下意识到自己的需求了,强烈要求去掉自行车的小轮子,经过两天的滑行,他不仅学会了车,而且还鼓励着还没有学会两轮车的小朋友们学着骑他的车,因为他的车矮,也不容易摔跤。同时自己要求将零花钱用来学轮滑,当得到一双旧的轮滑鞋时,他每天都自己练习,摔倒了自己又爬起来。买了属于自己的轮滑鞋,进到轮滑班进行专门的训练后,他学得一丝不苟,只要教练教的什么动作,他都会认真地按要求去做,我完全不用着急地在旁边提醒他该怎么做,那一刻,他是累且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那一刻,我看到的不仅是他的技术的进步,我还看到了最重要的:他学着选择,学着为自己的选择去尝试。这不就是我期待他达到的状态吗?适当而有步骤的放手,选择相信他,我收获的比我预期的还多一点。

  家长读书感言6

  多年来养成了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的习惯。一来我本人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阅读,二来以为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会产生很多共同语言,说说书中人物的性格、说说他喜欢的主人公处事方法对与错。当然想获得他的信任,想成为他无话不谈的朋友也是目的之一吧。年初为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要看完儿子一本一本从书店买回家的全套《哈利、波特》。要知道这些价格不菲的书全是他表现良好挣来的。我不得不坦率地说当时自己是硬着头皮强迫这样去做。可是那天一旦捧起,即被JK、罗琳女士吸引,感动。《哈利、波特》这本书让我走进了一个新世界。

  很多个深夜里我还在灯下捧读它。在工作之余认真为此书作笔记。热热闹闹的魔法世界当然不是吸引成人的地方。做为一个孩子的妈妈,尤其是一个十岁男孩儿的妈妈,我从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迷茫、困惑,一个男孩儿要长成一个优秀的男人,一个敢于担负的男人是要经历磨练。

  失去双亲的小哈利让我庆幸自己和爱人还健在着,也庆幸自己的孩子生活中不少爱、不少关怀。拥有友情的哈利让我不断和孩子交流他在学校是否有因为他难过而难过,因为他快乐而快乐的朋友?如果有,我祝贺自己的孩子。如果没有,那我会鼓励他像哈利那样做人、处事,朋友就会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多,不去主动交朋友,也会有同学愿意在他身旁。在魔法学校的很多年里,哈利处在一个受坏同学的调衅、不得不面对老师的误解、被仇恨包围甚至被魔鬼追杀这样一个逆境里,我告诉我的孩子,这就是生活。很多时候父母老师会尽所能为他创造一个无污染、相对安全的环境,比如爸爸会主动减少抽烟的次数,会因为他的在场主动避开去阳台上抽烟。比如学校会加强防守以防坏人伤害同学们幼小的生命。但到社会这个大环境里很多无奈要他自己去面对,去解决,去担负。这就要求我的孩子要像哈利那样从小就做个有勇气、有智谋、敢于正视困难的男孩子。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上学的路上,在回家的途中,在吃饭聊天的瞬间我都会和孩子说起这本书。告诉他遇到同样的问题他喜欢的哈利是怎么来解决。想想看,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走进一个新世界,一个男孩儿的新世界。它还为我和儿子搭建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能心平气和地听我指出他的不足。在这个平台上我变得不再是个唠叨的妈妈,而是一个讲道理,摆事实睿智的知识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