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古民居导游词


培田古民居导游词

培田古民居导游词

培田古民居导游词

  导语:培田古民居是迄今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之一。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西部,距县城40公里,面积13.412平方公里。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分享培田古民居较详细的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培田古民居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来到美丽的连城培田村旅游,首先请允许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连城冠豸山的导游,我姓X,土生土长的连城人,大家可以叫我小X或是X导,在游览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都可以向我提出,我一定会尽力为大家服务的,最后希望大家在培田能够玩得开心,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连城是客家人聚居地区,是客家祖地之一。自晋以来大批中原人南迁,迁徙到培田村的这些客家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天参观的培田古民居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培田村的先辈们崇尚耕读文化所创造的客家建筑艺术。培田地处连城冠豸山西部,它的总面积为13.4平方公里,居住着315户1400人左右。“培田”是清一色吴姓氏人所居住的村庄,已经有了80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由30幢高堂华屋,21座宗祠,6家书院,和一条千米古街组成它特有的文化氛围,现在培田也被称作是十大“中国最美的村镇”之一。

  大家看到我身后的这座牌坊了吗?它是“恩荣”石牌坊,这是清朝光绪皇帝赐给他身边的蓝翎四品护卫吴拔祯的,吴拔祯生于1857年,70岁过世。在清朝,不论文官武将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一律步行。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从中间的大门走过,而五品以下的官员却只能走两侧的大门。透过它,可以看到培田先辈曾经有的辉煌。现在请随我从中间大门到文武庙去看看。

  文武庙在培田村的西南方位,大家从它楼上环视一下培田村的环境,多少了解风水的人就容易明白为什么培田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了。其实什么是风水?简单地说,“风”是指大气环境,“水”是指水环境。各位看培田村,整个村子座北朝南,村前水流环绕,村后古木遮掩,四周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加上培田先辈们勤耕苦读的风气,所以自乾隆以来,在这500左右人的村庄竟出了文武秀才、举人、国学生、贡生等140多人,进士5人,步人仕途者19人,五品以上的有7人,当地人认为是文武庙给他们带来了福音,其实这应是天时、地利、人和给培田带来了福气,我相信,今天你们登上了文武庙,就一定能把福气和才气带回家。

  请大家沿着脚下的村道往前步行五分钟。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夫第,大夫第又名“继述堂”,取自于古书中庸里的一句话“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大夫第建于清朝道光9年,1829年,历时11年完成,占地6900平方米,其结构为九厅十八井。实际上大夫第是由18厅24井72个房间所组成的。九厅十八井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结合构造的大型民居建筑。在培田像这样规模的建筑,在数百年间,共建起30幢类似的建筑。它的'布局尽管厅多井多房多,却井然有序;尽管建筑层层叠叠,采光通风出水却无丝毫障碍;厅与厅之间既有通道相连,又有门户隔阻,使之各成单元,既利于大家族聚族而居,又不妨碍小家庭各享天伦之乐。这里的井水,除了供饮用外,还有除燥降温的“空调”功能。其布局的合理真可以用“天衣无缝”来形容。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叫外雨坪,先看看门前刻的这副石联: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陇有田。上联说的是大夫第远处的溪流绕村庄而过犹如玉带,门前山势如笔架,意寓着这里是文风鼎盛的地方。下联说的是培田这个地方自800年以来,都是以耕田读书传家的地方,过去有一句话,说的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所以这个院主人吴昌同在经商发家后又捐了个五品官的职位,生有五子,四个任五品以上官员。

  接下来,大家请继续随我到都阃府。都阃府的主人就是村口我提过的吴拔祯。都阃府其实就是都司府,都阃就是官名,也就是都司,四品武官。这里是当年培田最豪华的一座建筑,结果被大火焚毁,现仅存门楼、嵌在墙壁上的主人生平的大理石碑文,和这块著名的用河卵石铺的“鹿鹤同春”图雨坪了。

  在村口我就介绍过培田体现的是明清时期的耕读文化。其实,耕读文化在绝大多数的古村落中都有体现,但能找到像在培田这样如此先进的耕读文化的古村落却屈指可数。刚才我们了解的是培田清朝时期精致的建筑文化,现在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培田先进的耕读文化到底体现在哪。

  好,首先,请大家随我到著名的的妇女学馆——容膝居。容膝居的建立体现了当时培田人先进的教育理念,认为女性也可以识字、经商,所以大夫第的主人吴昌同为培田女姓创办了妇女学馆,对妇女进行三从四德、礼仪、工艺、烹调等方面教育,还进行妇女性知识方面的教育,你们从“可谈风月”四个大字就能明白。所以说容膝居体现的是培田先辈们先进的且有创新性的文化教育理念。接下来我们再到专供族人拜祖、宴请、看戏的衍庆堂参观。

  现在带大家到另一处体现培田文化理念先进的地方——“工房门楼”看看。这个门楼内是个“工匠房”,这是当时建造“大夫第”的木匠们住的地方,不相信吧,这么富丽堂皇的门楼怎么会是工匠住的呢,但这却是事实。尽管是工匠住的也很讲究,所谓“三分厅堂七分门楼”,工匠们的技术怎样就看他们住的地方,工匠们把门楼的建筑科技和艺术融为一体,还把地理风水结合一起。你们看,门前用卵石砌的半月盆形,盆底是半个古钱,一条细长清水沟侧对着大门,台阶是向内而下,这表示进门财源滚滚,出门步步高升,这就叫“匠心独到”。

  接下来我再带大家到培田先民农闲时读书作画的地方参观。

  就是这里了,“敦朴堂”,表示客家人敦厚朴实的品质。培田先民始终记得“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一般日子稍微过得去的人家,都是大人们每天勤勤恳恳地耕田,同时呢,督促孩子们认认真真地读书。家庭的生计在田地里,而家庭的希望在书本里。同时,敦朴堂也反映了耕读文化的另一面,那就是人与土地和自然的和谐,我们的先辈们在宋代就知道了“休耕轮作”,那么我们的培田祖辈秉承并发扬光大这一理念,在农闲时雕木、剪纸扎竹、习字画画,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刚才参观的容膝居、衍庆堂、工房门楼和敦朴堂体现了培田耕读文化中和谐、合理、科学的一面,接下来我再带大家到其它几处特别的地方看看。

  大家请看这座石刻门联横披“华屋万年”,头尾两字把房子主人名字嵌进来了,叫吴华年,房子的就是我们面前这一新一旧并排的两座建筑,左边叫“双灼堂”,右边叫“灼其新祠”。大家继续看这副对联“屋润小康迎瑞气,黄金广厦庇欢颜”,这说明培田先民早就有小康生活的追求和理想了。

  现在我们侧门走进来的地方是培田的官厅,建于明崇祯年间,是培田迎接府县来往官员的驿站,占地5900平方米,由月塘,外雨坪,内雨坪和中厅,后厅等几个部分组成。官厅具有明代建筑三大特色,一是等级分明,二是色彩协调,线条简洁,三是工艺精湛。清朝纪晓岚巡视汀州府时,就住过这里,并写“渤水蜚英”四个大字,表示对培田崇文尚武,人才辈出的赞扬。

  现在我们到当时的敬老孤儿院“济美堂”去参观。这里属砖木结构,内外

  雨坪就地取材,用卵石铺成。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面前这个天井正中是梅花健鹿的图样,左右配的两个“如意结”看看是不是很眼熟呢?对了,300年前的碎石吉祥图案,竟然和今天中国联通的标志是一样的,很神奇吧。

  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宅堂古街,现在我就带大家到景色清雅的南山书院看看。

  这就是南山书院了,它创办于乾隆三十年,就是公元1766年,距今已有240多年历史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乾隆年间建造的院舍,书院先后培养出武进士、清廷四品带刀侍卫吴拔祯等名人以及238名秀才,培养出4名与孙中山、周恩来同窗留日留法学生。

  好了,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培田建筑文化、历史文化中体现的耕读文化,相信培田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包括你们还会感叹培田当时的社区建设可是相当先进的哦。我们的行程到了这里就要告一个段落了,如果我们讲解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多多谅解,也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发达,谢谢!

畅游河阳古民居散文

  2014年8月8日上午,我搭乘丽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采风车,回到久别的家乡——麻鸭之乡新建镇,见到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并来中外闻名的河阳古民居参观访问。

  女导游全程带我们到河阳古民居参观访问,先到祠堂看看,先祖的知名人物都一一介绍,还有农具一一介绍,古色古香,看了令人佩服。徽派建筑,白墙,黑瓦、马头墙,精美雕刻,错落有致。围绕全村的水渠,防火、取水、洗漱用。慈善堂,建得早,富人有善心,救助穷人,古已有之。

  八士门,顾名思义,就是中了八位进士,为其修门,并写上他们的`名字。富了重功名。投资教育,不余遗力,荣华富贵,家庭荣誉,非常看重。

  红杏出墙。老地主讨年轻貌美的小妾,富翁死了,母子继承万贯家业,为了不让女子红杏出墙,房子外修建一朵墙,切断了与外界男子的联系。女导游风趣地说,女游客如果从此门出去,就是红杏出墙,吓得女游客不敢趟此路,折回老路。

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

  皖南民居,即徽派民居,那些极具徽风徽韵的古民居,看看下面的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吧!

  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1】

  皖南民居,也叫皖南徽派民居,它是中国南方民居的代表,它大多数分布在安徽省的南部,所以称其为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中以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最多。宏村现存的清古民居为140幢。由于宏村背山西湖,所以,皖南民居的层里的层楼结构与楼外的唯美的湖光山色让人心旷神怡,所有烦恼忘得一干二净。拥有这样的唯美景色的宏村,被人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而西递则保留了明清古民124幢,祠堂3间。在这里,代表皖有民居的“三绝”和“三雕”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皖南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特点便是马头墙。虽然用的原料也是像大部分的民居一样,青瓦,白墙。但是,建造它的人们确实独具匠心,使得马头里的错范有致,最大的完善阻断火灾蔓延的功能。

  皖南民居,它是落后的生产力和高度的文明两者混合,在造型上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它无疑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

  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2】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区民居的样式与风格也截然不同。要说样式最绝妙的,就要说到皖南民居了。

  说它最绝妙,主要有三点。

  一是处处是景,步步入画。皖南人的居住地大多依水而建,层楼叠院,便与那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绝妙无比的山水画。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宏村”。拥有绝妙的田园风光不说,还被誉为了“中国画里乡村”。

  二是高墙深院,青瓦白墙。这是皖南民居最大的特点。错落有致的马头墙除了造型美观,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它还有防火的实用功能。倒也是“华而有实”啊!

  这三,便是皖南民居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这种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同时,它也形象地反映了皖南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皖南民居多为两层以上的楼房。走进院里,你会看到一个很小的天井,绕过天井向北看,这就是厅堂了。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的空间。主人一般都在厅堂里会见、招待客人。

  皖南古民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不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

  皖南民居宛然一个无须妆点的世界级公园,不愧为中国民居中的一株亮丽的奇葩!

  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3】

  最初认识皖南民居,是在那方寸之间,一枚小小的邮票呈现了皖南徽派建筑的古典之美,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桃红柳绿,山影横斜。后来认识这方水土,仍是雾里看花,那是前年和去年分别购置的挂历和台历,画面均是皖南山水和古徽州民居。那是些淡淡的水墨画,山水,田园,马头墙,以及倒映在溪水里的白墙黑瓦。我怀疑天下竟然有如此胜景,后来知道那里曾孕育了京剧胚芽等徽派艺术,曾走出了朱熹、陈独秀、胡适之等先贤大家,对她的向往和膜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我想,有朝一日必须走近皖南,走进梦里的那个桃源人家。

  七月皖南行,梦已圆。

  与其说是顺道,还不如说是专程。我们相约在这个如火的夏末,来感受江南那独有的一份清凉,来细心阅读徽州那一抹淋漓的水墨山水和古民居。

  车子从屯溪出发,很快就驶出城区,进入绵绵大山腹地,道路是沿着新安江的支流行进的,山、水、人是相依的,所以就有了一路山水一路景。

  车子在山水间穿行,犹如行驶在画里。放眼窗外,是一幅流动的水墨山水。初时天阴着,远山起伏绵延,如荫如黛,天空好像是被弄湿了的画布。流动于眼前的大山,均为浓密的植被覆盖,有挺拔的青松,有摇曳的翠竹,有不知名的阔叶的或针叶的丛林。行到开阔处,但见山腰处布满茶园,平畴里是一片银白的菊花璀璨。那最耀眼最引人眼球的,就是躺卧在青山绿水之间,鳞次栉比的一处处皖南民居了。所有的村落均是沿袭明清古建筑风格,青瓦粉墙,深墙大院,高高挑起的马头墙。随便一个定格,就是那画里的风景了。

  我们前行的主要目的地是皖南民居的代表——黟县古村落,而黟县古村落的代表就是宏村和西递了。其实,皖南古村落是指清末以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台亭阁水口风民用建筑群体,其中心地带为原徽州一府和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而黟县最具代表性。黟县因山(黟山,即黄山)而得名,自古别称“桃花源”,村落又称为“桃花源里人家”。全县尚存明代民居30余幢,清代民居3590余幢;明代祠堂3幢,清代祠堂118幢。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宏村,至今保存着完整的明清时期村落格局原型,布局构筑精巧,空间层次富有韵律,水口庭院景色如画,街坊巷弄幽雅宁静,建筑雕刻装饰精密豪华。

  那日时近中午,我们到达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落前面的一泓碧水,水面开阔,一路一桥,直通村里。这就是他们称作的.“南湖”,湖畔浓荫覆盖,湖中荷叶田田;近观岸处,倒影如画;四顾诸峰,水天一色。在“南湖”的环绕下,宏村显得宁静、端庄和秀气。跟着导游,穿过那条石板路,越过小桥,依次进入村中的书院、祠堂和庭院。每一处院落均是高墙深宅,门楼处,厅堂里,砖雕石雕木雕精巧美妙,尽显徽派建筑之美;高堂中,案几上,楹联字画布局摆设古朴典雅,彰显徽商人家诗书传家崇文重义的追求。有一处厅堂,据说联合国官员和领导人都来过,坐下来拍照,做了一回皖南先民的“客人”,并留下了赞誉和溢美之词。在每一处厅堂、祠堂和书院,不能不对这里的文化氛围心生钦佩之情。人家案上陈列的代表性物件右边是古瓶,左边是明镜,中间是钟表,取义“终生平静”,表明徽商人家的处事之道;“传家有道唯存厚,爱世无奇但率真。”、“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嚼诗书其味无穷,敦孝弟此乐何极。”等众多联语,尽显他们的治家理念。

  穿行在街巷中,我们见到的是逼仄的小路和路旁的水圳。宏村先人把整个村落建设成“牛型形”,这水圳就是“牛肠”,环绕在整个村中,其实是他们设计的用水设施,把周围山泉引入村中,环环绕绕,让每家每户用上了最早的“自来水”。村中间有一半月形的水塘,他们谓之“月沼”,也就是所谓的“牛胃”,这里的水安详清冽,透明如镜,四周的房舍倒映在水里,复合成美妙的水墨画。

  如果说宏村是皖南汪氏人聚族而居的不朽遗存,而西递村则是胡氏人家数代人留下的辉煌名片。下午,我们跟随导游又仔细阅读了另一篇徽风徽韵的美文,西递村。北宋元丰年间,胡氏先人定居西递。村头的石雕牌坊像一位老人,述说着西递村数百年的历史。2000年联合国古籍遗址理事会专家大河直躬博士考察了西递,为这里古老的徽派村落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所陶醉,在敬爱堂挥毫题词:“访西递如临桃花源境”。这里的所有建筑风格和蕴藉其中的文化氛围和宏村基本一致,一样是徽派艺术的明珠。

  回头望江南,青山绿水做挽留。梦里还是皖南客,多少徽韵萦心头。

  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4】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特色。我的家乡在山清水秀的安徽省绩溪县,那里有举世闻名的皖南古民居。

  皖南民居主要分布在黟县、歙县与绩溪县等古徽州一带。其中,保存最完善的就是黟县的西递与宏村。李白曾有诗云:“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写的就是皖南古民居的古老文化底蕴。

  “粉墙黛瓦马头墙”,这名话所描写的也是皖南古民居的建筑特色。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造型明朗素雅,还起着“防火墙”的作用,能阻断火蔓延。徽派民居之所以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因为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走进皖南古村落,鳞次栉比的古民居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踏着斑驳的青石板路,穿过幽深的小巷,推开厚重的木门,走进幽静的民居。经过门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天井”。抬头望去,蓝蓝的天空仿佛触手可及,给这幽暗的居所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在下雨天,天上落下的雨水会顺着四周的屋顶注入天井,这就是俗称的“四水归明堂”,从中也体现出了古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进入厅堂,正中是一张古老的八仙桌,桌子四周一圈镂空的花纹让其瞬间灵动起来。桌子后有一张长几,长几后是直达二楼的板壁,俗称“太师壁”。上面挂着的一副中堂也显示出了古老的气息。站在院子里,望向二楼,只见二楼绕天井是一圈雕花的木格窗,雕工精美,窗棂间落满了灰尘。我仿佛看见一位妇女,一手抱着熟睡的孩子,一手轻轻推开窗户,倚靠在窗边,透过天井遥望远方,思念着身在他乡的丈夫,眼神着带着深深的企盼……

  蓝天青山碧水,粉墙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人家,钟灵毓秀,景色怡人天下。家乡的皖南古民居,古色古香,素雅别致,别有一番独特的韵味。

  梅州雁南飞茶田景区导游词1

  桥溪古韵景区毗邻雁南飞茶田,景区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明、清时期兴建的十六座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保存完好,质朴却又不失宏伟,百年古民居——继善楼的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以及营造的文化氛围是客家建筑的一朵奇葩,石桥、溪水、民居、古树构成一幅秀美的客家田园风光画卷,先后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等荣誉称号。桥溪古韵景区是可以体验客家原生态的民风民俗、了解客家古民居的建筑艺术、发现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感受十里桥溪山水的迷人风光、探寻明朝末代太子朱慈烺的历史谜踪。

  梅州雁南飞背靠阴那山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优美,是个可以出摄影作品的地方。是一个融茶叶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旅游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景区包括:雁南飞神石,雁南飞大道,游客中心和茶情阁,茶艺表演,会议中心,围龙大酒店,围龙食府,笑傲江湖瀑布,龙那山生态谷,仙茶阁,高级别墅区。还有各种景区特产,美食,文化,等你去了解。

  梅州雁南飞茶田景区导游词2

  梅州的阴那山山麓下,雁南飞茶田聚天地灵气,揽自然之优,创造了其独特的茶田风光,客家文化,建筑艺术,及经典客家美食。雁南飞、茶中情。在茶田里,也许会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浪漫感受。

  梅县雁南飞茶田地处广东省梅县雁洋镇境内,占地面积667公顷,是把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雁南飞茶田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标准化生产的茶田,以珍爱自然、融于自然的生态为理念,完美体现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客家文化为内涵开发旅游度假,吸引了众多游客。配套有独具客家特色的围龙大酒店、欧陆风情的豪华别墅、华贵典雅的围龙食府、古朴的茶情阁、清静怡人的仙茶阁、多功能会议厅等完整的旅游及会议配套设施,以及专业的客家歌舞艺术团。客家饮食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扬,雁南飞创立的新客家菜系,是客家饮食的继承和改良。

  雁南飞神石

  它是度假村的标志性建筑,上面刻有“雁南飞、茶中情”六个大字,“雁南飞”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寓意客家人对“北雁南飞”的根本认同:“茶中情”表达了雁南飞经茶文化为内涵,与茶结缘,与茶会友,与茶传情。目前,雁南飞已种植白叶单丛为主的标准化茶田2600亩,建起了现代化的茶叶工厂。

  雁南飞大道

  大道两边种植有小叶榕树和凤凰木,树下种上各种季节性的鲜花并摆放大小溪石作园林景观,山崖上种植的是勒杜鹃、炮仗花等花卉进行立体绿化,右边种植的生态龙眼园、荔枝园以及改造种植的马占相思速生林;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树、种草和种花,不但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两边美丽的园林景观,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游客中心和茶情阁

  是度假村为各位游客提供咨询、休息、免费品茶、购买雁南飞茗茶和客家特产的场所。这里无环境污染的高山云雾自然环境,加上优质的'品种和清湛的加工技术,生产出香气清高幽深、滋味鲜爽的雁南飞金单丛乌龙茶、金桂兰乌龙茶、茉莉花绿茶等十大系列茗茶,其中金单丛乌龙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名牌产品”认定。另外还有各式茶具、平远梅菜干、柚皮糖等旅游纪念品和客家特产。

  茶艺表演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的茶艺表演,茶艺功夫茶分为传统功夫茶和现代功夫茶两种,泡饮流程黄有18道工序,前12道由茶艺小姐表演冲泡流程,后6道主要品饮,在这表山绿水之间把盏闻香,细品甘露,可以亲身体会茶文化的内涵。

  会议中心

  会议中心初建于1997年,原为酒楼和茶艺馆,2004年夏改建成会议中心,现有两个大会议厅和三个小会议室,配备了同声传译、多媒体投影等行进的会议设备,能满足250人以下的各种商务会议的需要。左边是“绿茵竞跃”,在这片绿野丛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再配上月亮湾游泳池碧蓝的池水和半山上的鸽子,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1999年,广东省第十次山区经济综合工作会议期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 -同志被雁南飞茶田的发展模式和美景所打动,即兴赋诗一首:“云雾入画雁南飞,山民喜住柚子楼。梅开二度创新业,咬住青山奔康路。”这首诗充分肯定了雁南飞茶田的开发模式,概括了梅州人民进行“三高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茶果生产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围龙大酒店

  围龙大酒店于2002年9月建成营业,是根据客家围龙屋的反围龙结构建造,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楼高6层,从大堂进入直接到第4层,上下各3层,共有标准房、套房和单间138间。每个房间都有一个特别设置阳台,站在阳台上可以尽情观赏度假村的美景,这是酒店最突出的特色之一;酒店非常注重文化内涵的建设,在每个客房和过道上都装裱了客家名人诗画和名人格言。首层为美容美发、桑拿健身等娱乐设施。

  酒店旁边有客家小吃,有蒸砵仔饭、味酵粄、三及第汤、客家腌面等各种小吃供游客品赏,并提供24小时的餐饮服务,可同时容纳270多人就餐。

  围龙食府

  围龙食府接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建造,2003年建成。第二层是宴会大厅和歌舞表演台,楼梯右边有副长联:“客相逢你是客我是客来客都是客,家团圆东一家西一家大家是一家”,这是著名书画家陈景舒先生的墨宝,把五个“客家”中成一副对联。这边摆放了一些客家人的生活用具和瓜果,示意“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的好年景。宴会厅共有32台,可接待各种大型宴会。右边是歌舞表演台,每天晚上或中午饭市时间由雁南飞山歌艺术团表演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歌舞节目;请大家往上看,正上面的大圆屋可要请大家猜一猜了,一个个小圆圈是用什么做的?

  这是由竹筒粘合而成的,黄有99999个,很有创意和特色。3楼有10间厢房,每个厢房的装修都很有品位,并装裱了宋湘、黄遵宪等梅州的历史名人故事、对联和名人格言;围龙食府以出品客家盐焗鸡、梅菜扣肉等传统客家菜为主,并对传统的客家饮食进行继承和改良,进一步发扬了客家饮食文化。

  笑傲江湖瀑布

  “笑傲江湖”瀑布,全长168米,高4.8米。瀑布下面的石碑上刻有各种名人格言,非常耐人寻味。

  龙那山生态谷

  这里有峰恋叠嶂的原始次生林区,一个天然大氧吧。进入生态保护区,请大家注意火种。龙那山有国家一类保护植物桫椤、二类保护动物白鹇等,经常可见到一些松鼠、变色龙等小动物。这里秀丽的山色,清新的空气,涓涓的山泉,让你心旷神怡,流边忘返。

  仙茶阁

  仙茶阁也是提供免费品茶和休息的地方。仙茶阁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全部选用竹制家私,与龙那山的自然景观更加协调,在这里品茶更幽静和舒服。

  高级别墅区

  别墅区初建于1997年秋,有度假别墅14栋,有五房二厅、三房一厅和两房一厅三种规格。2004年夏按仿古风格重新装修,由原来封闭式改为敞开式,室内装饰豪华,具有丰富文化的内涵。这是龙壶泳池,池水从石雕龙嘴茶壶中吐出,泳池外侧是锦鲤池,这是“千古一茶”,用一种叫福建茶的植物种植物修剪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