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奥运会导游词


崇礼奥运会导游词

崇礼奥运会导游词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专业为主、独立设置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北京煤炭工业学校,1994年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正式改制更名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学校隶属关系由原煤炭部主管调整为北京市主管,2007年学校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1]

  截至2016年1月,学校占地面积240120平米,建筑面积208146平米,有校内实训基地161个,实习实训基地设备总值29128万元;设有7个教学院部,开设27个高职专业;全日制在校生6071人,教职工499人。

  历史沿革

  1956年,北京煤田地质学校创建。

  1960年,北京煤田地质学校更名为北京煤矿学校。

  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学校。

  1983年,北京煤矿学校更名为北京煤炭工业学校。

  1991年,学校荣获“全国能源系统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评估学校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

  1994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在学校试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荣获“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99年8月,北京煤炭工业学校改制为职业技术学院,校名由“北京煤炭工业学校”改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0年,学校隶属关系由原煤炭部主管调整为北京市主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

  2002年,学校被财政部、教育部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

  2003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八所优秀院校之一。

  2005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

  2007年,学校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成为“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百所重点高职院校之一。

  2008年,学校被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评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院校。

  2010年7月,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验收。

  2012年,学校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2015年,学校被北京市确定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三所试点高职院校之一。

  文化传统

  校训

  厚德博学,善技创新

  释义:“厚德”:出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

  德载物”(地势舒展,君子取法于地,以深厚的德行来成就事业)。“厚德”即广厚之德,犹如“大德”;大地具有广厚之德,气势厚实和顺,故能载生万物。与此相对应,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厚德”就是要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础上,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先贤们在《中庸》中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其实这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从“博学”到“笃行”,主要是用来勉励莘莘学子的。学子们

  要在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宽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涉猎相关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其产品往往是多学科多专业知识的综合,这要求产品生产的直接实施者和组织者,具有与工程型人才不同的宽泛的知识面。

  “善技”:即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他们的最大特点是擅长技术应用,同时,由于其是产品的直接组织者和计划的直接实施者,因此,要求他们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突出的专业技术特长,适应技术发展的知识更新和技术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毕业后就能上岗顶用是学院毕业生的重要特色。

  “创新”: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开拓创新是从业人员履行职责、提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能够艰苦创业,更要有创新精神。[31]

  校徽

  释义: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徽共有三部分组成:一是由两个蓝色的圆环。其内环代表学院全体教职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本着“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学院精神,齐心协力,共建示范性的高职院校;而外环则代表学院与世界各国广泛交流,并日趋走向国际化,力争将学院办成国际一流的高职院校。二是学院的中英文校名及建校时间。它不仅表明学院已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而且并将迎来灿烂的明天。三是内环中的图形部分。它由“工业”二字有机组合构成。其高耸向上的挺立意境,展现学院业有所成、学用并举、积极奋发的校风;“工”字则似一轮腾升而起的旭日,蕴含学院创新未来、锐意进取、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整个设计色彩鲜明,构图简洁,寓意明晰,它不仅符合学院蒸蒸日上的发展形势,而且也与学院脚踏实地、做事果断的风格相吻合。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徽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FoshanUniversity),原佛山大学,国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广东省和佛山市重点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教育部“教育之弦”卓越创新联盟首批成员。

  佛山科技学院于1995年合并组建,起源于佛山大学和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24年。1995年本科招生,201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博士联招,2016年部分专业调整至一本招生。

  佛山科技学院现有校本部、北院、河滨路等三个校区,总面积3780多亩,建筑面积70.81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481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23人,教职工1435人,有48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有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珠江学者岗位计划,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历史沿革

  原佛山大学

  1958年6月,佛山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1986年2月,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成立佛山大学。[2]

  1987年3月,佛山市 -和中山大学签订了《中山大学、佛山市人民 -关于实行联合办学,将佛山大学办成中山大学分校的协议》。

  1990年1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同意广东省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调整方案的通知》,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并入佛山大学。

  原农牧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成立。

  1963年,更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

  1992年,更名为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

  1996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全国首个开办畜牧兽医与管理专业本科与专科自学考试的.主考学校。

  原佛山职工医学院

  1924年2月,英国教会医院创办佛山循道高级护士学校。

  1951年1月,更名为广东省第二医士学校。

  1951年12月,更名为广东省第二卫生技术学校。

  1958年9月,更名为中山医学院佛山分院,开办医疗大专专业。

  1962年9月,更名为广东省佛山卫生学校。

  1992年1月,更名为广东省佛山职工医学专科学校,由广东省与佛山市共管

  1995年10月,更名为广东省佛山职工医学院。

  2001年9月,首届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本科学生入学。

  原佛山教育学院

  1960年,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

  1981年,经广东省人民 -批准,在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更名为佛山教育学院。

  现佛山科技学院

  1995年3月,国家教委批准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7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正式挂牌,英文名沿用FoshanUniversity。

  2002年6月,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价。

  2005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 -批准,佛山职工医学院和佛山教育学院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07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良评价。

  201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3年,获批机械工程、兽医学、土木工程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教育、控制工程、农业等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014年5月,获得高等学校副教授评审权。

  2015年9月,首批入选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行列。

  2015年11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章程》经广东省教育厅核准生效实施。

  2016年4月,部分专业纳入第一批本科招生。

  2016年,佛山大学科技园成立,获批广东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

兰州石化技术学院校徽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LanzhouPetrochemicalCollegeofVocationalTechnology),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之一,其前身为始建于1956年的石油部兰州石油学校和化工部兰州化工学校以及兰炼职工大学、兰化职工大学。1984年,归属中国石化总公司直接领导,2000年划转甘肃省。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转制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甘肃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经甘肃省 -批准,在学院挂牌成立了甘肃工业技师学院。

  学院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占地面积45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建有55个校内实训基地、150个实验实训室,在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等企业建有154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学院资产净值超过6.6亿元,各类实训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1]学院有专任教师552名,在校生总数13594人。[2]设10个系和继续教育学院,以及石油化工技术等6个研究所(室)、15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开设82个高职专业。

  历史沿革

  1956年,随着兰州炼油化工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的创建,石油部和重工业部分别创立了兰州石油学校、兰州化工学校,并依托两校分别举办兰炼职工大学、兰化职工大学。

  1983年,中国石化总公司接管兰州石油学校、兰州化工学校。

  1997年,兰州石油学校、兰州化工学校合并为兰州石油化工学校,兰炼职工大学、兰化职工大学合并为兰州石化职工大学。

  1999年,学校改制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甘肃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00年,学院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划归甘肃省管理。

  2006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09年,学院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成为全国首批、甘肃省第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2010年,经甘肃省 -批准,在学院挂牌成立了甘肃工业技师学院。

  文化传统

  校训

  锲镂金石修身诚化[23]

  1、锲:雕刻,用刀刻划;镂: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金石:金属盒顽石,泛指雕刻工艺品所用的质地坚硬的材料;锲镂金石,意为锲而不舍,精雕细刻,即使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可以雕刻成品。

  2、“修身”见于《大学》,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话。修身即修炼品格,涵养德性;“诚化”出于《中庸》23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诚”代表忠诚、真诚、诚信,是修身的根本;“化”是人的知识与品格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是修身的目标。由“诚”到“化”,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只有做到“诚”,才能达到“化”。修身诚化,意为师生追求学识要有恒心和毅力,矢志不移;修炼品格要立身以诚,追求化境。

  3、另外,学风中嵌入了“金诚”(“诚”通“城”),兰州古称“金城”,意为“兰州石化”隐含在校训之中,体现了学校的地域、渊源和行业特色。[24]

  校风

  团结勤奋敬业创新

  团结

  师生员工和睦相处、和谐相融,团结一心,成为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勤奋

  教职工精于业务、勤于工作,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向上,是学院优良校风的具体体现。

  敬业

  师生员工全力以赴、脚踏实地、恪尽职守、艰苦创业,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党的事业和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创新

  教职员工不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新工艺、创新教学模式,争创一流业绩。青年学生只争朝夕、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善于创新、敢于创造,勇于创业。

  校歌

  兰州石化学院之歌[25]

  我们相聚在黄河母亲身旁

  团结勤奋,敬业创新

  用智慧谱写未来的乐章

  我们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

  诚信自强,技压群芳

  用劳动创造人生的辉煌

  我们热血在沸腾,激情在飞扬

  我们热血在沸腾,激情在飞扬

  我们热血在沸腾,激情在飞扬

  我们热血在沸腾,激情在飞扬

  石化学院,石化学院

  为我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我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们相聚在黄河母亲身旁

  团结勤奋,敬业创新

  用智慧谱写未来的乐章

  我们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

  诚信自强,技压群芳

  用劳动创造人生的辉煌

  我们青春在燃烧,理想在闪光

  我们青春在燃烧,理想在闪光

  我们青春在燃烧,理想在闪光

  我们青春在燃烧,理想在闪光

  石化学院,石化学院

  让我们托起明天的太阳

  让我们托起明天的太阳

  明天的太阳

  明天的太阳

  明天的太阳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浙江省人民 -批准由湖州市人民 -主办的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学校为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研究项目学校。

  截至2017年5月,学校校园(本部)占地601亩,建筑面积20万余平方米,有校内实训基地69个,实训室215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67.32万元;下设7个二级学院和安吉分院,开设32个高职专业;有校内专任教师331人,截至2015年8月,学校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8830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浙江食品工贸学校

  1979年5月,经原浙江省革委会批准,在湖州创办浙江嘉兴粮食技工学校。

  1984年,经省人民 -批准,在嘉兴粮食技工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浙江湖州粮食工业学校”,校址不变。

  1986年2月,经省教育委员会、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粮食工业学校”。

  1994年5月,经省教委、省计经委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食品工贸学校”,隶属省粮食局管理。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

  1979年2月,浙江电大嘉兴分校创建。

  1983年底,撤地建市后,原嘉兴地区电大分校撤销,分别建立电大湖州分校和电大嘉兴分校,原地辖湖州市(吴兴县)工作站并入电大湖州分校。

  湖州贸易经济学校

  1979年04月,成立嘉兴供销技工学校。

  1983年09月,嘉兴供销技工学校更名为湖州供销学校。

  1995年04月,湖州供销学校更名为湖州贸易经济学校。

  合并建校

  1999年12月,湖州贸易经济学校、湖州中专联合筹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2000年8月,湖州市委和湖州市人民 -决定,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筹)合署共建。

  2001年7月,浙江食品工贸学校下放属地并整体并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经浙江省人民 -批准由湖州市人民 -主办正式组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5月,学校有湖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有7个校级研究所。

  湖州市重点实验室:过程控制重点实验室、现代物流重点实验室

  校级研究所:室内装饰与景观环境设计中心、服装设计与技术研发中心、建筑新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自动化技术研发中心、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中心、中小企业研究所、现代物流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5月,学校获批专利157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出版学术专著48部,其中3部获省级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主编教育部规划教材、省级重点教材32部。据《中国高教研究》统计,学校教师在国内14家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教育研究论文7年名列全国高职院校前三位。[1]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5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8项,投入项目研究经费380余万元,截至2008年12月,已有22项科研项目结题并通过鉴定;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7部;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180余项,取得专利9项。完成全国高等教育“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新产品鉴定1项。

  2014年,艺术设计学院汲晓辉老师主持的《基于“校企合作”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研究与实践》获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5月,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内设6个书库,2个普通阅览区,1个参考文献阅览区,有阅览座位1000多个。馆藏纸质图书60余万册、电子图书40万册,电子文献数据库8个。文献资源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一楼和五楼分别设有吴朴书画艺术馆和包畹容京剧服饰艺术馆。

  学术期刊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创刊于2003年,为综合性学术刊物。获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学报优秀学报二等奖,开设有教学教育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外国语研究及湖州地方文化研究等栏目,学报被万方、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维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复合影响因子为0.189,综合影响因子为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