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服饰导游词


海南黎族服饰导游词

海南黎族服饰导游词

黎族的导游词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黎族地区沿海渔业、盐业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橡胶生产基地之一。下面是黎族导游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到我们美丽富饶的海南来旅游。首先我代表我们海南旅行社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道一声大家一路辛苦了。我是这次特色黎族之旅的导游,我叫董淇,大家可以叫我董导或小董,在我身边的是司机严师傅,严格的严,严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所以大家在行车的过程中可以完全放心。在海南的这两天游玩里,将有小董和严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衷心的希望成为大家的好朋友,如果在本次旅当中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要求,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全力为大家去解决。

  我们前往的目的地是陵水县,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感受海南少数民族黎族的文化、饮食习惯以及他们的风俗节日。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黎族有自已的语言,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不少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曾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现部分人信仰 -。

  黎族的住房有船形屋和金字形屋两种。船形房是传统的竹木结构建筑,外形像船篷,半圆柱状,建房屋的材料是茅草、木料、竹子、红白藤、山麻等。木料多用优质、坚固耐用的格木。船底形屋又有铺地形和高架形之分,房门开在房屋的两端。铺地形的地板以石头垫高,离地面1尺左右,高架形地板用木桩支撑,离地面6尺,上面住人。

  金字形房以树干作支架,竹片编墙,再糊一层泥。

  黎族以农业为主,也有手工业、饲养业和商业。黎族地区沿海渔业、盐业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橡胶生产基地之一。

  黎族人主食是大米,传统的竹筒饭异香扑鼻。男女都爱喝糯米酒,常常是几个人围酒坛而坐,用一根细竹管插入坛内,轮流吸酒,也有用碗盛酒喝的。

  黎族的婚俗是: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寡妇有改嫁的自由。

  黎人去世,他们实行丧葬是土葬,丧葬仪式各地不同,对墓地的选择比较重视。

  礼节:客人来了,主人在门口迎接,拿出烟叶、烟筒和火种,请客人在门外抽烟、休息,然后请入屋内饮酒。酒席上宾主对坐,若是男客,则先喝酒后吃饭;女客则先吃饭后喝酒;若是要好的朋友,则边喝酒边对歌。

  禁忌:平日不论是自己还是别人都不能提及先辈的名字,如外人不慎当面提其先辈名字,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愉快;部分黎族人民对猫禁杀忌食。

  海南黎族分为哈方言、杞方言、闰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五大方言区,各地方言区的黎族服饰各有特色,黎族服饰工艺细致精巧,严谨大方,花纹和色彩的运用与调配非常讲究,主要与黑、白、宗,为基本色调,加入红、蓝、黄、青、绿等调配,非常有特色:妇女穿着对襟的长袖上衣,下着筒裙,有的穿套头式上衣,头发束在脑后,插着骨簪等装饰品,戴着绿花头巾;男子以红布或黑布缠头,穿无领的对襟上衣,下穿前后两幅布的“吊檐”。勤劳智慧的黎族人民,通过美丽的服饰来寄托美好的愿望,渲染喜庆气氛,表达对平安吉祥幸福美满的热切追求,现代的黎族服饰设计者正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把黎族服饰之特点与个名族服饰之精华,巧妙而完美的融合起来,在原有的服饰基础上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它标志着文明的升华,也标志著名族的发展和进步。

  日常食俗黎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时也吃一些杂粮。做米饭的方法一是用陶锅或铁锅煮,与汉族焖饭的方法大体相同。另一种是颇有特色的野炊方法,即取下一节众筒,装进适量的米和水,放在火堆里烤熟,用餐时剖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名的“竹筒饭”。若把猎获的野味、瘦肉混以香糯米和少量盐,放进竹筒烧成香糯饭,更是异香扑鼻,是招待宾客的珍美食品。典型食品竹筒饭是黎族的传统风味食品。此外还有:“祥”,黎族风味菜,有两种,即汉语称为“鱼茶”和“肉茶”;糯米饼。香糯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用香糯米焖饭有“一家香饭熟,百家闻香”的赞誉。粥即稀饭,是黎族同胞常用的`主食。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往往是一天煮一次供全天食用。“雷公根”是一种黎族同胞经常食用的野菜,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是极为可口的佳肴;“雷公根”也可药用,能消炎解毒。“南摋”是黎族同胞过去常吃的小菜,制法是用螃蟹、田蛙、鱼虾或飞禽走兽等洗净、剖膛、剁成碎块,加盐拌匀,放入葫芦状的坛子里,加盖并用芭蕉叶封好捆紧,放置阴湿处或埋于地下,经一月或数月便可取出食用。但“南摋”制作的卫生条件不易掌握,现已很少制作和食用了。

  “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只有在节庆或贵客登门时才能吃到,有“鱼茶”和“肉茶”两种。食鼠也是黎族的风俗,无论是山鼠、田鼠、家鼠、松鼠均可捕食。食鼠时,先把鼠投入火中烧一会,然后刮去毛,除去内脏,再烤或烧即可。黎族同胞大多嗜酒,所饮之酒大多是家酿造的低度米酒、番薯酒和木薯酒等。用山兰米酿造的酒是远近闻名的佳酿,常作为贵重的礼品。黎族同胞平时都喜欢嚼槟榔,吃法是将槟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丝,放入口中细嚼,且嚼且香,并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发红,精神焕发。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体长寿食品。节庆、礼仪食俗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过春节前,家家年饭、酿年酒,舂“灯叶”(即一种年糕,也吃糯米饼,做法是:将煮好的糯米饭倒入臼中,舂至副有弹性,然后捏出一块,揉拍成巴掌大小,即可尝新)。灯叶可存放一段时间,即变得很坚韧,可用利刀切片,再烤或炸,别有风味。

  有些地区的黎族同胞还包一种没有肉馅的过年粽子。除夕傍开始祭拜祖宗,吃年饭,喝年酒。初一都要闭门守在家中,初二才出门访亲探友,或上山打猎,或下河摸虾,并举行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喜庆活动,直至正月十五才告结束。黎族特有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每逢这天,青年男女要穿戴着美丽的民族服装,男的手执黑伞,携带山兰酒,女的手提小腰篓,巾藏糯米饼、晒干的腊肉等,到传说中的娘母洞前祭拜祖先,然后一起吃带来的食物,共同娱乐,相看意中人。相中后,男女双方对歌互诉心曲,吃一种嵌入糖心的“灯叶”糕饼。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具有敬老美德的黎族同胞带上自家腌制的山菜、酿好的米酒、做好的糕点去看望寨内有威望的老人;年轻的男子则结伙外出狩猎、打鱼,姑娘们烤鱼、煮饭。夜幕降临,小伙子们跳起了传统的黎族舞蹈,男女青年对唱山歌,一旦情投意合,姑娘则把亲手编织的七彩腰带系在小伙子的腰间,小伙子也会把耳铃穿在小姑娘的耳朵上或把发钗插在姑娘的发髻上。他们最特色的舞蹈是什么呢?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吧?对,那就是竹竿舞,竹竿舞也叫“打柴舞”。竹竿与竹竿碰击打出轻快活跃的节奏,身穿节日盛装的黎族姑娘伴着节奏声,敏捷地跳跃,不熟练或胆怯的跳舞者,就会被竹竿夹住脚,而善跳的姑娘或小伙子在这时,往往会因机灵敏捷而博得异性的青睐。竹竿舞的欢快节奏使整个水满上村都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的行程到这就基本结束了,非常开心与大家在一起相处的日子。我希望我给各位带来过的开心和欢乐,以后会让你们想起这还有一位你的朋友————小董导游。我想用4个“源”字来表达我的心情:第一个是缘分的缘,我们能够相识就是缘,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我们也修得同车行。现在我们就要分开了,缘却未尽,还只是一个开始。再一个就是源头的源,我相信这次旅程是我和各位朋友友谊的开始。

  第三个是原谅的原,在这次七天的旅程中,我可能还有许多做得不好不够的地方,都是多亏了大家对我的理解和帮助才能顺利完成这次旅程。我在这,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原谅导游小董。最后是圆满的圆,朋友们,我们的旅程到这就圆满地结束了。预祝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