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军嫂节目主持词
(一)
她盼,她盼着,
与丈夫能再见上一面,
也许是最后的一面;
是啊,她想,
她怕再也,
见不着了丈夫,
就这么等啊等,
一直等了五夜五天;
是啊,她躲,
她怕见了丈夫,
自己会因一时心软,
控制不住自己,
不让丈夫再上前线;
是啊,她怕,
她怕丈夫见了她,
见了孩子,
会因分心,
而守卫不好前线;
是啊,她理解,
她懂得舍一家幸万家,
她明白丈夫,
这一切都是为了啥,
她知道,
只有支持好丈夫,
才会有,
幸福到来的一天;
是啊,她坚韧,
她无悔无怨,
即使是丈夫,
牺牲在了前线;
是啊,她平凡,
她怀抱婴儿冲上了月台,
那是对丈夫的祈祷,
对丈夫的关爱,
对丈夫的祝福,
对丈夫的期待;
是啊,她相信,
她相信,
总有那么一天,
也一定会有那么一天,
能与丈夫再见上一面,
不只是最后的一面。
(二)
军嫂,是一棵,
不老的长青树。
顶着海岛的骄阳,
戈壁的风沙;
扎根于崖坎之上,
为了绿意葱茏,
饮进酸甜苦辣。
军嫂,
是一轮不落的圆月。
月光下,
男儿豪饮孤独当美酒,
笑对冷月写春秋。
于是更紧的握住,
手中的枪,
守卫在边防。
现在的'军人,
人们有着太多的褒或贬,
但我始终相信,
军魂永存。
一个女人选择军人,
需要一种心理准备,
需要一份勇气,
对于选择驻守在祖国,
边防线上的军人,
更需要多一份坚强。
军嫂,
一个响亮的名字,
军嫂是平凡的,
又是伟大的。
在她们背后承受着,
别人难以想象的,
艰辛与凄苦。
别的女人可以和老公,
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缠绵绵窃窃私语,
而军嫂却只能在,
漫漫长夜里形单影只,
孤枕难眠。
承受着无尽的离别之痛,
承受着漫长的相思之苦。
(三)
军嫂,
是一片宁静的港湾。
在这里,
男儿才有家的温暖,
家的安宁,
宁的幸福,
才会尽情地舒展筋骨,
体味人生的甘甜。
军嫂,
是一座雄伟的大山。
用她柔弱的肩膀,
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
抚育儿女的责任,
支撑着家庭的重荷,
为丈夫遮出一块,
亮丽的蓝天。
军人可以是伟岸的山,
而军嫂则是那,
围绕在山间的小溪流,
青山绿水间,
所有的山盟海誓,
都变得苍白,
涓涓细流真挚情感,
才会变得永恒。
(四)
如果说军人,
是国家的栋梁,
那么军嫂就是,
一个家庭的支柱,
她们坚强地扛起了,
家庭中所有的重担,
生活中,工作中,
揽下日常所有的琐琐碎碎,
只想给军人一个,
温馨安逸的家,
一个心灵停靠的港湾。
日子或许艰苦,
或许清贫,
但军人是她们,
精神世界的财富,
只有真正去理解它的人,
才会感到幸福。
军嫂也是,
最普普通通的女子,
也需要更多的关爱,
但为了军人,
她们承担了一切,
用娇柔的肩膀,
托起军人,
那片蔚蓝的天空,
用细巧的心灵,
包容、理解、
支持军人的执着。
(五)
军嫂,
一支动听的歌。
一边唱着军地情,
两地书和十五的月亮;
一边唱着绿色的向往、
和平的祝愿。
军嫂,
一首美丽的诗。
抒发着大家的昌盛,
小家的安然,
包含着,
对丈夫的悄悄情话,
动人的哀怨和不解的眷恋。
军人的爱情是沉重的,
因为多了一份奉献,
就注定爱情路上,
多了些艰辛。
军人的家庭,
更多了一种,
对爱情的考验。
两地分居的生活是凄苦的,
思念与牵挂无所不在,
可军嫂们相信,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赞颂秋天的诗句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句都不陌生吧,诗句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赞颂秋天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2、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刘禹锡《始闻秋风》
3、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张可久《普天乐·秋怀》
4、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5、冷红叶叶下塘秋。——姜夔《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
6、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杨万里《初秋行圃》
7、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8、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9、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10、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1、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2、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1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古风二首》
14、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令狐楚《年少行四首·其三》
15、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16、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17、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18、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9、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何景明《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
20、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21、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章炳麟《狱中赠邹容》
22、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23、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24、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25、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26、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27、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28、波面铜花冷不收。——吴文英《浣溪沙·秋情》
29、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30、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31、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2、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33、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张乔《书边事》
3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35、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李白《折荷有赠》
36、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7、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38、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39、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岑参《送人赴安西》
40、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4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2、枕簟溪堂冷欲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43、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杜牧《齐安郡晚秋》
4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5、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46、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47、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48、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9、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50、晓阴无赖似穷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5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52、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李梦阳《秋望》
53、以长短句记之扁舟三日秋塘路。——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54、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55、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天净沙·春》
56、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57、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58、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59、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60、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赞颂竹子的优美诗句1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喜游蛟井寺。复见炎州竹。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竹根珠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干。
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从水际门。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赞颂竹子的优美诗句2
1、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竹》梁·刘孝先
2、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赋得阶前嫩竹》陈·张正见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清·郑燮
4、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
5、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竹》唐·郑谷
6、竹,临池,似玉。悒露静,和烟绿。抢节宁改,贞心自束。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竹》唐·韦式
7、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长竹》唐·陈陶
8、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咏竹》宋·黄庭坚
9、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从韦续处觅绵竹》唐·杜甫
10、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洗竹》唐·王贞白
11、万物中潇洒。修篁独逸群。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细韵风初发。浓烟日正熏。因题偏惜别。不可暂无君。——《送钟元外赋竹》唐·孙岘
12、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去年笱已长,今年笱又生。——《慈竹》宋·乐史
13、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新竹》宋·朱熹
14、竹坞深深处,檀栾绕舍青。暑风成惨淡,寒月助清冷。客去空尘塌,诗来拓采棂。——《次韵择之咏竹》宋·朱熹
《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韩愈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虽然时间不长,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韩愈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鉴赏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韩愈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韩愈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韩愈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韩愈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闲游二首》
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
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
独坐殊未厌,孤斟讵能醒。
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
兹游苦不数,再到遂经旬。
萍盖污池净,藤笼老树新。
林乌鸣讶客,岸竹长遮邻。
子云只自守,奚事九衢尘。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