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拼音的古诗咏花


带拼音的古诗咏花

带拼音的古诗咏花

花非花古诗带拼音

  《花非花》全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朦胧中又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下面是关于花非花古诗带拼音的内容,欢迎阅读!

  花非花

  白居易

  huāfēihuā,wùfēiwù。yèbànlái,tiānmíngqù。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láirúchūnmèngbúduōshí,qùsìcháoyúnwúmìchù。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半夜时分到来,天亮以后离去。

  来时像春梦一样能有多少时间?

  去时又好似朝云散尽没有觅处。

  鉴赏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虚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像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虽说如此,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晦到不可捉摸。它被作者编在集中“感伤”之部,同部还有情调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是《简简吟》,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此诗末二句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连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编在《简简吟》之后,更表明了诗人关于此诗旨趣的一个消息。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诗的最大特点。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花非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花非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简析

  白居易既然号香山居士,所谓居士,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萨道之人,古此词又不得不从白居易的身份考虑。

  花非花:其实说的是自然界的真实状况,是对作者修行证悟的最好说明。也就是说花的长成,并不是因为人们给他们命名为花而长成。就像你的名字,并不可代表你这个人。而是人为的一种称呼。而这种行为在修道之中,被称为污染了人心。

  雾非雾:同上。前一个雾如果指的是“雾”这个自然现象,那么显然不是“雾”这个大家所认为的汉字。

  来如春梦几多时:所以下面这句正好点名了作者的心思。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更是作者在体悟到人生,明白了花非花,雾非雾这个道理之后,对自己的“之前”,以及对仍未明白的人的一种感慨。

  去似朝云无觅处:同上。人来人往,人生苦短,命运多舛。你的今天是手足俱全的人,死了之后,就是一堆骨灰。这就是作者体悟到的世事无常。一切色相皆是空的感悟啊。一颗真心,谁能解?来如春梦兮去似朝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美好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散去无处寻觅。

  注释

  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来如:来时。

  几多时:没有多少时间。

  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借“雾”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卜的感叹。上句言会短,下句言别长。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会。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得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很含蓄,富于诗意。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诗的.最大特点。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赏析

  《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杂言古诗。此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全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朦胧中又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后人曾谱为曲子,广为流传。

  首二句“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行云流水,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虽然此诗未曾说明喻义,但是它被作者编在集中“感伤”之部,同部还有情调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是《简简吟》,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此诗末二句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连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编在《简简吟》之后,更告诉读者关于此诗归趣的一个消息。此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创作背景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而《花非花》这首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所以推测《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

《花非花》原文及翻译赏析2

  原文: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

  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注释

  (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后两句仍为七言,有明显痕迹,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2)来如:来时。

  (3)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5)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赏析:

  简析

  白居易既然号香山居士,所谓居士,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萨道之人,古此词又不得不从白居易的身份考虑。

  花非花:其实说的是自然界的真实状况,是对作者修行证悟的最好说明。也就是说花的长成,并不是因为人们给他们命名为花而长成。就像你的名字,并不可代表你这个人。而是人为的一种称呼。而这种行为在修道之中,被称为污染了人心。

  雾非雾:同上。前一个雾如果指的是“雾”这个自然现象,那么显然不是“雾”这个大家所认为的汉字。

  来如春梦几多时:所以下面这句正好点名了作者的心思。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更是作者在体悟到人生,明白了花非花,雾非雾这个道理之后,对自己的“之前”,以及对仍未明白的人的一种感慨。

  去似朝云无觅处:同上。人来人往,人生苦短,命运多舛。你的今天是手足俱全的人,死了之后,就是一堆骨灰。这就是作者体悟到的世事无常。一切色相皆是空的感悟啊。一颗真心,谁能解?来如春梦兮去似朝云。

  赏析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虽说如此,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晦到不可捉摸。它被作者编在集中"感伤"之部,同部还有情调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是《简简吟》,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此诗末二句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连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编在《简简吟》之后,更告诉读者关于此诗归趣的一个消息。此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赏析二

  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借“雾”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卜的感叹。上句言会短,下旬言别长。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会。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得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很含蓄,富于诗意。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是的最大特点。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创作背景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据诗意,亦属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

花非花雾非雾,前生诺今世守

  时间曾经是我们留在身边的过客,慢慢的看过雪花飘落,满树的梨花,雨水打湿披在身上的单衣,慢慢的浸透心房,每次都是如此,在我不经意的瞬间,悄悄地走进我的心房。

  雾里,雨夜,花海,前世诺言,今生换你一世笑颜。

  转眼于云烟间的缥缈,墨蓝的画开出淡淡的忧伤,山间的雾气还未散去,光已经透过云散落在水里,远处吹来了一阵清风,卷起水里的波纹,远处的青烟袅袅的散去,和着传来的琴声,慢慢的飘向彼方,遗落的地方开出来繁花朵朵,而你何时归来?

  破旧的庭院,古老的海棠正散发着淡淡的香,晦朔的的阴缺,月夜下独人酌酒一杯,待到佳人归,青城是否依旧?

  漫步于世间的山水,转手于天地的广阔,流水飘向彼方,沿岸的凄花透着游人的心伤,雪花夹杂着梨花飘落一地,轻轻地用手捉住雪花一片,打开手掌留下来梨花,雪已经化水,从手指尖溜走。有时我们也一样,即使有时十指相扣,可是却也抓不住那一滴水。长情的梨花绊住雪花,柔情却也似过了火,溜走在不经意的瞬间。

  有人说爱如火花,感情需要碰触;还有说爱如春雨,持久而温润;我说爱如溪水,平凡而不失柔情。江岸升起了云雾,渡江的小船划着不变的节奏,慢慢的摇向对岸,江岸吹来了一阵微风,细细的一吻于自己的脸颊相拥。已经过了许多的秋,我还是没有找到我灵魂的寄居,天使的心跳慢慢的加快,如果让我穿越千年,我会抓住你纤细的手,前夕的梦已经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快点让我找到我的岸。

  细细的小雨慢慢的飘落,撑起雨伞,静静地走在布满青苔的街道,小巷的深处飘来了一缕酒香,愈发的醉人,时间也偏向了黄昏,湿湿的柳絮因雨也染白了街道,没有路灯亦或月光都可以清楚的看清路面的坑洼。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就走过了半夜,此时已是夜深人静,而我却跟加因这平常的安静愈发的彷徨,已经走过了许多的春夜,可是还是无法抑制心中的惶恐。就在这不经意间我又掉进了一个漩涡,可是没有你,仿佛我的世界一开始就在这样的一个漩涡中度过。我想只有找到你我才能逃脱这无情的夜,才能够不会在黑夜中迷失许久不见得魂灵,待我寻得一个你,虔诚的灵魂也就有了枝芽去绽放。

  穿过泥泞的小路,拄着的拐杖早已褪去往日的颜色,前方的路已经逐渐的清晰,偶尔的风带来了罄人的芬芳,我的目的地就快到了,可是越是去靠近,越是缺乏勇气,我曾经的灵魂,我曾经错过的邂逅,我曾经失掉的勇气,我会去找回来。记得前生你说愿此生陪我一路风雨,可我又怎能让你陪我一路风雨?遗落的记忆就让它伴你一路彩虹,痛苦都是我将一世去为你抹杀。刹那间,这片花海我已经到达,沉睡在此地的灵魂我将用我此生来伴你长久。

  时间曾经是我们留在身边的过客,慢慢的看过雪花飘落,满树的梨花,雨水打湿披在身上的单衣,慢慢的浸透心房,每次都是如此,在我不经意的瞬间,悄悄地走进我的心房,慢慢的发现花已尽凋落,开始掉落进飘雪的春天,泪水已经不再去打湿我的脸颊,透过时间的齿轮,你的轮廓也渐渐的清晰,可是我会在世界听雨的季节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少。前生今世,时间我在,就不会去停下脚步。

花岛原文及赏析

  原文

  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

  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

  译文

  蜜蜂和蝴蝶一群群都飞向同一方向,顺着蜂蝶飞去的方向,调动嗅觉,顿时感到扑鼻的香气隔着宽阔的江面传送过来。

  想知道开满鲜花的江中小岛在哪里?隔着宽阔的江水,只是隐约可见远方似有一片红色的云彩。

  注释

  1、蜂蝶:蜜蜂和蝴蝶

  2、去纷纷:数量多且都飞向同一方向

  3、隔岸:这里指宽阔江面的对岸

  4、欲知:想知道

  5、处:地方。这里指花岛所在

  6、水上:是花岛的地理位置

  7、觅:找,寻找。

  8、红云:是指出了花岛的隐约所在。因为隔着宽阔的江水,无法看清花岛的真面目,只是隐约可见远方似有一片红色的云彩,那就是花岛的具体位置。远望如红云,则近处其花之繁盛可以想见。

  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座开满鲜花的江中小岛的美丽景色,却并未正面描绘,而是通过细微的观察、敏锐的嗅觉以及丰富的想象来加以表达,构思甚为奇特,极具艺术效果。

  蜂蝶采花,本为自然现象,但这里用“去纷纷”极言其多,且都飞向同一方向,可见某一地方对它们的吸引力之巨大,已暗点“花岛”的存在和魅力。继观察到这一奇特现象之后,诗人顺着蜂蝶飞去的方向,调动嗅觉,顿时感到扑鼻的香气隔着宽阔的江面传送过来,香气隔岸可闻,可见花香之浓郁,而由花香之浓郁,则又不难想见繁花之茂盛。一句视觉,一句嗅觉,虽未直接展示花岛,却已足以撩动读者的向往之情,也足以调动人们的想象力了,亟欲一睹美景的.人们自然要争相打听其具体方位。那么,这花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诗人给出的答案是“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水上”是花岛的地理位置,“红云”则是指出了花岛的隐约所在。因为隔着宽阔的江水,无法看清花岛的真面目,只是隐约可见远方似有一片红色的云彩,那就是花岛的具体位置。远望如红云,则近处其花之繁盛可以想见。诗以一句轻松的指点,给读者以启发,从而进一步激发人们的想象,诗的意境也就更为深厚。全诗短短二十字,且平白如话,但却包含着曲折的心理过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隽永的回味,极见艺术构思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