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橘颂注音版


古诗橘颂注音版

古诗橘颂注音版

  屈原《九章·橘颂》原文: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九章·橘颂》注释:

  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嘉:美,善。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徕,通“来”。服,习惯。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生在南方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一。壹,专一。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⑷素荣:白色花。这两句是说橘树绿叶白花,长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剡(yǎn)棘:尖利的刺。抟(tuán):通“团”,圆圆的;又一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方言。这两句是说橘树枝条重重,刺儿尖尖,果实圆圆。

  ⑹文章:花纹色彩。烂:斑斓,明亮。这两句是说橘子皮色青黄相杂,文采斑斓。

  ⑺精色:鲜明的皮色。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类,像。任,抱。这两句是说橘子的表皮颜色鲜明,内瓤雪白莹洁,好似可以赋予重任的人。

  ⑼嗟:赞叹词。这两句的意思是:可叹的是你从小就有志向,与众不同。

  ⑽“独立”二句:意思是说: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⑾廓:胸怀开阔。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⑿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这两句的意思是:你对世事清醒,独立不羁,不媚时俗,有如横渡江河而不随波逐流。

  ⒀闭心:安静下来,戒惧警惕。失过:即“过失”。这两句的意思是:橘闭心弃欲,谨慎自守,所以终无过失。

  ⒁秉德:保持好品德。这两句的意思是:橘秉持美德,没有私心,可与天地相合。

  ⒂愿岁并谢:誓同生死。岁,年岁。谢,死。这两句的意思是:希望自己与橘树同心并志,一起度过岁月,做长久的朋友。

  ⒃淑离:美丽而善良自守。离,通“丽”。梗:正直。这两句的意思是:橘树善良美丽而不淫,性格刚强而又有文理。

  ⒄少:年少。师长:动词,为人师长。这两句的意思是:橘树年虽少,却可为人师长。

  ⒅行:德行。伯夷:古代的贤人,纣王之臣。固守臣道,反对周武王伐纣,与弟叔齐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古人认为他是贤人义士。置:植。像:榜样。这两句的意思是:橘树的道德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我要把橘树种在园中,作为榜样。

  《九章·橘颂》翻译:

  你天地孕育的橘树哟,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

  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便永远生在南楚。

  你扎根深固难以迁移,立志是多么地专一。

  叶儿碧绿花儿素洁,意态又何其缤纷可喜。

  层层树叶间虽长有刺,果实却结得如此圆美。

  青的黄的错杂相映,色彩哟简直灿若霞辉。

  你外色精纯内瓤洁白,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气韵芬芳仪度潇洒,显示着何其脱俗的美质。

  赞叹你南国的橘树哟,幼年立志就与众迥异。

  你独立于世不肯迁移,这志节岂不令人欣喜。

  你扎根深固难以移徙,开阔的胸怀无所欲求。

  你疏远浊世超然自立,横耸而出决不俯从俗流。

  你坚守着清心谨慎自重,何曾有什么罪愆过失。

  你那无私的品行哟,恰可与天地相比相合。

  我愿在众卉俱谢的岁寒,与你长作坚贞的友人。

  你秉性善良从不放纵,坚挺的枝干纹理清纯。

  即使你现在年岁还轻,却已可做我钦敬的师长。

  你的品行堪比伯夷,我要把橘树种在园中作为榜样。

  《九章·橘颂》创作背景:

  《九章·橘颂》当是屈原早期的作品,学者认为是诗人任外交官出使齐国时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的说法)。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不过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晏子春秋》所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可算是一大缺憾,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诗。

  《九章·橘颂》诗歌鉴赏:

  《九章·橘颂》从体制上来看,基本是四言的,所写的物象限于一种,写作路径略近于《诗经》。这首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节,共九节,可分两部分。前四节十六句为第一部分,后五节二十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开笔“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诗人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它充满生机的纷披“绿叶”,晕染它雪花般蓬勃开放的“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贡献给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采照人的无数“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此“纷緼宜修”,如此堪托大任。这节虽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

  橘树之美好,不仅在于外在形态,更在于它的内在精神。此诗第二部分,即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外表好看,却无美好的内质),表达过对“兰”“椒”(喻指执掌朝政的谗佞之臣)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它在颂橘中突然揽入诗人自己,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峻的岁月,这便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在两位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历史天幕之上。

  从现世所能见到的诗作看,《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楚辞灯》)的奇特境界。从此以后,南国之橘便蕴含了志士仁人“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了。这一独特的贡献,仅属于屈原,所以宋刘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作者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谗害而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郢都也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亡。所作《离骚》《九章》《天问》等传世,多自述身世、志趣,指斥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混乱,感叹抱负不申,抒发怀归之情,深度体现对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柳宗元《南中荣橘柚》译文及鉴赏

  《南中荣橘柚》

  唐代:柳宗元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

  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南中荣橘柚》译文

  橘柚怀有坚贞的品性,受自然的使命生长在炎热的南方。

  茂密的林中,叶绿下耀眼的是那橙黄的果子,成熟的果实在岁末还散发阵阵芳香。

  不同的品质以淮河为界,漫天飞舞的雪花滞留在北国故乡。

  手攀橘柚枝条叹息什么呢?双目凝望着北面的熊、湘两山。

  《南中荣橘柚》注释

  ①南中:泛指我国南方。荣:茂盛。橘柚:生长于我国南方的两种常绿乔木,花白,树有剌,果实球形或扁圆形,果皮红黄或淡黄,两种树很相似,但又有区别,如柚树叶阔实大等。古人橘柚连用者,往往仅指橘。谢玄辉《酬王晋安》:“南中荣橘抽,宁知鸿雁飞。”此用其中的句子为题。

  ②贞质:坚定不移的本质。

  ③受命:受大自然的命令。炎方:南方,此谓永州。柳宗元元和五年作《祭崔君敏》一文中说:“某顷以罪戾,谪此炎方。”

  ④朱绿:指橘柚树的果实和叶子红绿相映。

  ⑤馀芳:橘柚的果实到了年末还散发出香味。

  ⑥殊风:指长江南北土风各异。清汉:银河,借指淮河,传说橘至淮北就变成了枳。

  ⑦熊与湘:熊,熊耳山,在河南卢氏县南;湘,湘山,一名艑山,即现在的君山,在洞庭湖中。

  《南中荣橘柚》赏析

  柳宗元对屈原的思想和品格十分敬仰,在长期的贬黜生活中,他以屈原为楷模,决心追随前烈。由于相同的经历,屈原作品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他思想上引起了强烈共鸣。“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他的作品常常提到屈原,并善于化用屈赋的词语、典故。《南中荣橘柚》这首诗就借用了《橘颂》里的典故,表示自己与屈原一样赞赏并保持橘树那种“受命不迁”的坚定品格,抒发了被贬永州的感慨。

  诗的前面四句对橘柚进行热情赞颂。“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开头两句化用屈原《橘颂》里的诗句:“后皇嘉树,桔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橘柚生长在南方,就适应了这里的水土,不能迁移,像是接受上天的使命;它们始终保持着坚贞不屈的节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三四句从上面两句对橘柚内质的赞美转到对外形的描绘。果实成熟的季节,金黄的橘子在密密的树叶里显露出来,红绿相映,色彩斑烂,特别耀眼。橘柚四季长青,郁郁葱葱,不怕严寒,经冬不衰,到一年将尽的时候还散发出香味。“晚岁有馀芳”句与张九龄《感遇》诗:“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意思相同。

  橘柚受命江南,不可北移,可作者受命之地本在北方。诗的后面四句,由橘柚的“受命不迁”引发自己被迫南来的'感慨。“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由于地理的原因,长江南北气候不同,风俗有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现象只有北方的故乡才有。柳宗元出生并长期生活在长安,那里本是自己的出生之地,是自己踏上人生道路,实现济世抱负的用武之地。他也像橘柚一样,具有受命不迁的品性,可自己却不能像橘柚那样生活在原来的出生之地,而被贬谪至“风俗绝不相同”的南蛮之地。“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在思归不能,万般无耐之中,只能手攀橘柚枝条凝望长江边的熊耳山和湘山发出声声叹息。故乡只可望而不可及,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一种长久积郁心中的不平和怨愤。

  《南中荣橘柚》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南中荣橘柚_柳宗元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南中荣橘柚

  唐代柳宗元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

  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译文

  橘柚怀有坚贞的品性,受自然的使命生长在炎热的南方。

  茂密的林中,叶绿下耀眼的是那橙黄的果子,成熟的果实在岁末还散发阵阵芳香。

  不同的品质以淮河为界,漫天飞舞的雪花滞留在北国故乡。

  手攀橘柚枝条叹息什么呢?双目凝望着北面的熊、湘两山。

  注释

  ①南中:泛指我国南方。荣:茂盛。橘柚:生长于我国南方的两种常绿乔木,花白,树有剌,果实球形或扁圆形,果皮红黄或淡黄,两种树很相似,但又有区别,如柚树叶阔实大等。古人橘柚连用者,往往仅指橘。谢玄辉《酬王晋安》:“南中荣橘抽,宁知鸿雁飞。”此用其中的句子为题。

  ②贞质:坚定不移的本质。

  ③受命:受大自然的命令。炎方:南方,此谓永州。柳宗元元和五年作《祭崔君敏》一文中说:“某顷以罪戾,谪此炎方。”

  ④朱绿:指橘柚树的果实和叶子红绿相映。

  ⑤馀芳:橘柚的果实到了年末还散发出香味。

  ⑥殊风:指长江南北土风各异。清汉:银河,借指淮河,传说橘至淮北就变成了枳。

  ⑦熊与湘:熊,熊耳山,在河南卢氏县南;湘,湘山,一名艑山,即现在的君山,在洞庭湖中。

  赏析

  柳宗元对屈原的思想和品格十分敬仰,在长期的贬黜生活中,他以屈原为楷模,决心追随前烈。由于相同的经历,屈原作品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他思想上引起了强烈共鸣。“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他的作品常常提到屈原,并善于化用屈赋的词语、典故。《南中荣橘柚》这首诗就借用了《橘颂》里的典故,表示自己与屈原一样赞赏并保持橘树那种“受命不迁”的坚定品格,抒发了被贬永州的感慨。

  诗的前面四句对橘柚进行热情赞颂。“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开头两句化用屈原《橘颂》里的诗句:“后皇嘉树,桔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橘柚生长在南方,就适应了这里的水土,不能迁移,像是接受上天的使命;它们始终保持着坚贞不屈的节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三四句从上面两句对橘柚内质的赞美转到对外形的描绘。果实成熟的季节,金黄的橘子在密密的树叶里显露出来,红绿相映,色彩斑烂,特别耀眼。橘柚四季长青,郁郁葱葱,不怕严寒,经冬不衰,到一年将尽的.时候还散发出香味。“晚岁有馀芳”句与张九龄《感遇》诗:“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意思相同。

  橘柚受命江南,不可北移,可作者受命之地本在北方。诗的后面四句,由橘柚的“受命不迁”引发自己被迫南来的感慨。“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由于地理的原因,长江南北气候不同,风俗有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现象只有北方的故乡才有。柳宗元出生并长期生活在长安,那里本是自己的出生之地,是自己踏上人生道路,实现济世抱负的用武之地。他也像橘柚一样,具有受命不迁的品性,可自己却不能像橘柚那样生活在原来的出生之地,而被贬谪至“风俗绝不相同”的南蛮之地。“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在思归不能,万般无耐之中,只能手攀橘柚枝条凝望长江边的熊耳山和湘山发出声声叹息。故乡只可望而不可及,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一种长久积郁心中的不平和怨愤。

柳宗元《送元暠师诗》鉴赏及译文

  《送元暠师诗》

  唐代:柳宗元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送元暠师诗》译文

  王侯们的责备定当服从,

  容忍司马之位我日增悲愤。

  计“堕三都”孔子逃离鲁国,

  周朝大礼我无力振兴。

  陶潜隐居避开尘世的纷争,

  人世间到处是香烟燎绕的佛灯。

  不要以为施舍金钱就是佛道,

  弘扬佛道还需懂得“无灭无生”。

  《送元暠师诗》注释

  侯门:指显贵之家。借代朝廷。辞,责备。服,顺服。

  去鲁:指孔子离开鲁国。

  家山:家乡。五柳,陶潜自称五柳先生,这里指躲进佛道以避世。

  无生:佛教语,指万物的实体无生无灭。

  《送元暠师诗》鉴赏

  《送元暠师诗》作于柳宗元初贬永州之时,当时有一位法号元暠的和尚,经刘禹锡的介绍专程到永州来拜访;离去的时候,柳宗元写序作诗送行。柳宗元在《送元暠师序》中称“元暠衣粗而食菲,病心而墨貌,以其先人之葬未返其土,无族属以移其哀……”是当时的所谓“孝僧”。

  诗的首联叙写了自己被贬后的悲愤心境:永贞革新,打击了当时的方镇割剧势力、专横的宦官和守旧复古的大士族、大官僚,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而士族和割据势力的代表,顽固地反对永贞革新,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他们结成联盟,拥立太子李纯为帝,把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的人全部贬、杀。柳宗元在这次事件中被贬永州。“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既概括了永贞革新的事件,又叙写了自己被贬后的悲愤心情。离开京都长安,本已失意,而强忍此时囚徒般的身份,又使自己徒增悲愤。“必服”二字正话反说,表明柳宗元对朝廷的贬谪并非心悦诚服,他还是坚信自己的政治理想是正确的;但封建社会的君臣之道,是任何士大夫都不能违抗的。因而在他的内心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和痛苦。“忍”、“取”二字便是这种痛苦的表现。

  诗的颔联承首联剖析自己心境的变化。颔联连用两个典故,以孔子自况,表达自己难以言传的复杂心情。孔子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为了抑制三家大夫家臣势力,定计毁坏三家的都邑,因失败而离开鲁国。诗人以此类比道出被贬的原由,自己也因孔子不能实现振兴周礼的大志一般而感叹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哀莫大于心死”,柳宗元自觉无力改变现实,而仕途的'险恶,世事的纷争,使他意识到要找到一个心灵的避难所,所以在颈联他向元暠和尚表达了自己倾心佛道的思想:我只有像陶潜一样作个隐士,把自己的心隐居于佛道中,在那里找到人生的归宿。李唐一代佛教盛行,统治阶级大力宣传佛教。唐太宗、高宗作《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序记》,宣扬佛法,武后为佛造大像,中宗崇饰寺观,肃宗、代宗在宫内设道场,宪宗命使迎佛骨,敬宗、宣宗、懿宗等亦莫不笃信佛法。贵族官僚们也多信佛教,元载、杜鸿渐、王维、王缙等,是其尤著者。王维“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淡为乐”,“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王维传》)。由于统治阶级大力宣传佛教,民间更是盛行,寺庙林立,大量的劳动人口出家为僧或投靠寺院为寺户、佃户等,呈现出“人世遍千灯”的景象。当然柳宗元的谈佛,有着自己不得不然的悲哀。但是柳宗元对有的佛 -的做法并不赞同,他对佛教有自己的理想。因此,他的诗的尾联中提出了“如要求得真正的佛道,不要只是施舍金钱,只有懂得了世间万物无生无灭的道理,佛道自然会发扬光大”的看法。

  的确,有的佛 -借宣扬佛教来搜括钱财,如王缙令五台山和尚数十人,“分行郡县,聚徒讲说,以求货利”(《旧唐书·王缙传》)。又如汴州相国寺传言佛像流汗,节度使刘玄佐立刻亲往布施金帛,并大起斋场,“由是,将吏商贾,奔走道路,如恐不及。因令官为簿书,以簿所入。所得巨万计。”(《唐语林·卷六》)。用佛像出汗这个大骗局,搜括了无数钱财。诗人指斥这类人“有貌而不心,名而异行”(《送去举归幽泉寺序》),并提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则思入焉”(《送去举归幽泉寺序》)的入佛标准,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送元暠师诗》内容丰富,短短八句,从一个侧面概括了作者的心路历程,让后人看到了中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的痛苦心灵。诗中引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如“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作者用孔子的故事来影射自己不得志和受贬斥的遭遇,抒发了自己空怀壮志的感慨。这些牢骚很深的话,由于用了典故,表现得非常委婉、含蓄。

  《送元暠师诗》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