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收铜的古诗


播放收铜的古诗

播放收铜的古诗

冶铜入诗李白始-秋浦歌赏析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秋浦多矿,尤产银产铜。由于李白的《秋浦歌》,使秋浦河被誉为“诗之河”,也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历史长河中占了一席重要的地位。

  (中)李白毕生五次到安徽,描写江南美景的诗篇,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且不说《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长江美景,也不说《赠汪伦》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谊,单就《秋浦歌》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那极具夸张的写法,就足够撩人耳目,让你产生遐想了。

  说起《秋浦歌》,可是李白献给江南池州的一份厚礼。比起《望天门山》、《赠汪伦》等这些单首诗歌来说,《秋浦歌》是组诗。它由十七首诗歌组成,这在数量上就绝对占了上风。

  秋浦,在今池州贵池。李白到池州一游,一口气就吟咏了十几首诗歌,这就是李白对池州人的馈赠,也让秋浦成为诗歌史上独具魅力的所在。

  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游览了贵池秋浦,对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民风淳朴的池州充满了诗意的赞美,唱出了心中的歌,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秋浦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豪情。

  《秋浦歌》这十七首诗歌中,题材上最具开创意义的是其第十四首:“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前两句展现劳动场面。第一句是全景,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第二句是中近景,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后两句是正面描写。工人的脸庞因炉火的`烘烤,在月色笼罩下,一个个红光满面。他们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乱”,错杂,指红色火花在紫色的炉烟中飞溅。“赧(nǎn)郎”,指冶铜工人。“赧”,害羞而脸红,这里指工人脸膛被炉火映红。

  这首诗歌在写作技法上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李白善于运用视觉、听觉的词语,描绘景物,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视觉的,如“红星乱紫烟”,熊熊的炉火,火舌窜动,炉火映红了冶铜场,映红了半天夜幕。那裹着火星升腾而上的浓烟也被映成了紫色,好不壮观!李白喜欢用“紫烟”入诗,但这里的炉中“紫烟”,与《望庐山瀑布》里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决然不同。此处用“紫烟”而不用“浓烟”,既淡化了冶铸工匠的艰辛,给这种劳动场景赋予了一层美丽多姿的色彩,又展现了诗人对色彩美的捕捉能力。

  听觉的,如“歌曲动寒川”,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十分高涨,齐声唱起的劳动号子,使远处的河水也激起浪花。诗人深情地吟唱,犹如一曲劳动号子,淋漓尽致,情景交融,好气派啊!

  这首诗,尽管有浪漫主义的特征,但从整体来看,还是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诗人借歌颂冶炼工人的劳动,表现了冶炼工人那种众志成城,改造自然的伟大、粗犷、强悍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题材独特,写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