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胸襟与气度的诗句


个人胸襟与气度的诗句

个人胸襟与气度的诗句

  材料中唐太宗与胡演对于一国之功臣私收赠礼一事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相比之下,唐太宗的想法让我透过这件事看到了何为”一国之君”的胸怀与气度。

  对于本不可赦免的罪行,胡演只关注了事物本身,还以为唐太宗在众人面前赠绢的行为有些不可理喻,而唐太宗的方式却结合了事与人,不光能够变相处罚顺德的罚过,还能不损失一个能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可用之才,同时在大殿褒奖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这样还能暗示群臣规范行为,一心为国谋未来。相比之下,胡演的考量就颇显片面了。但如此一番精妙的打算,除了过人的政治天赋与谋略,还有非同凡人的`气度与胸怀。

  常言道:”成大事者,必有非同凡响之胸襟。”评判一个人是否能成大器的标准,早已不再局限于成绩的高低,而是从局部放大到宏观,亦或者可以说是从一个表现出的局部迁移到内在的局部,这个内在的考察标准大概可以引申到对于胸怀和气度的评估。

  什么是胸怀与气度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一个人对于大事小情、百态市民的认识与包容程度观之。就拿书中的唐太宗而言,一般人就套模板一样的解决方式显得不够明智,而唐太宗变相的处罚不光没有伤了朝廷的体面,还反鉴了顺德。并且从唐太宗的处理方式中可以看出,身为一国之君的他气度非凡,就算顺德无悔过之心,也不纠缠于是否要将取他性命,只是如同过眼云烟一般看待,但心中自有答案。这或许是一国之君特有的气度,亦或者说是因为这非凡的气度才促使他成为了国君。气度与人生高度的因果相互,但注定能成大器的人,必有过人的气度,而气度非凡的人也必然高度超人。

  气度,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后天习成的。唐太宗非凡的气度与他自小的经历和教育不可无关系。作为正在成长的我们,也应该明白要为自己的人生定下一个高度预期,并在成人的路上开拓自我。胸怀与气度不光是为了追求所谓的社会价值和地位高度,更应该为了一个更通透、更洒脱的人生高度。

  开拓胸怀,提升气度是长成一个”人”的必修课,自内而外的通透与博大多才促成了”大器”。非凡气度与开阔胸襟的习成,注定会让人生走向一个不凡的高度!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是对国家有功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会贪婪到这地步呢?”但考虑他有功绩,就不惩罚他,只是在大殿中当众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如同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比天空更广的是胸怀(议论文)

  美国作家房龙写过一本名叫《宽容》的书。这一整本书有几百页,却只剖析了两个字:宽容,可见其在人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止美国,中国也有“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样关于宽容的谚语,因此它贯穿古今,横跨中外,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处世哲学的要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距今几千年的先人孔子所发出的哲语;“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扞卫你发言的权利”,这是在个黑暗时代中伏尔泰理性、宽容的思想闪光。是的,它们出自两个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大家之口,但它们在本质上难道是不同的吗?我们可说是恰同学少年,血气方刚,有时会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或一个不服气的眼神而反目成仇。说到底,是我们不懂包容。若我们谨记了包容是踏上君子之道的踮脚石,用宽容的话语、包容的眼神对待他们,很多不必要的事也就从此消失了。

  很多次我们都在嘲笑别人的行为,而不是给予鼓励,也没有反省内心。一个在上课时回答问题犯了错误的学生,一旦他意识到这样做会被人嘲笑、打击,他便再也不会鼓起勇气回答问题,甚至最后也成为了嘲笑别人的人中一员。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是狭獈的心理对善良的本性的扼杀与扭曲,反之也说明了包容在塑造被包容的人的性格时将起到极大的作用。但包容,也是有底线的'。

  当5.12地震过后万众默哀却有人大骂浪费时间时;当那个不顾别人只顾自己的“范跑跑”还在网上“炫耀”自己的人性时;当一个只因为发生小 -而将其子女残忍伤害的人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时。我们要很生气!那些人既不尊重自己,又侮辱了别人,甚至民族的尊严,是可忍孰不可忍!

  想成为一个和而不同的君子,不是一味地接受与放任,那超越了包容的限度;也不是苛刻只接受自己所乐于接受的美言奉承,那是对包容最肤浅的理解。

  雨果曾说过:“比大地更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天空,比天地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雨果在这里用了大地、海洋、天空、胸怀进行对比,说明了人的心胸是最为宽广的,是能够包容的,但愿我们拾起这宽容的智慧,书写人生的辉煌。

  胸怀宽广的实例1

  石勒雅量待下

  石勒是十六国时后赵的创建者,他幼时为人佣耕。后来当过农奴、奴隶,因世乱又为穷所迫当强盗,以抢掠起家,发展到拥有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他虽然不识文字,但能听读书人的建议。例如,他请张宾作为自己的谋士,对他言听计从,从而使他从只知猛冲猛杀到以智取胜。与此同时,他能稚量待下,故使将士为他效死力而一统北方。石勒建立后赵登上皇帝位后,对昔日的仇敌能宽恕相待。有一次,他回到故乡,与乡亲们对饮欢歌。石勒在家的时候,有位邻居叫李阳,两家为了争夺麻田,经常互相殴打。现在,石勒当了皇帝,要报复李阳何等容易。然而,石勒不是那种胸襟狭窄的小人,他在席间没见到李阳,便问李阳哪里去了,又说:“争麻斗殴是平民百姓区区小事,我现在崇信于天下,怎么会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记仇。”便派人去找李阳来。李阳来到后,石勒与他举杯欢饮,抚摸着他的手臂说:“过去,我吃过你的老拳,你也尝过我的毒手,我们是不打不相识,越打越亲密啊。”说罢,又赏赐李阳一间住宅,并封他为参军都尉。

  郑鲜之因校正过失而受宠

  刘裕是南朝宋国的创建者,刘裕本来就是靠打杀起家的,从没有读过书,当然不涉经史。因此,他当宰相的时候,难免会经常说错话。因碍于他是宰相,所以没有人敢纠正他。但是,郑鲜之对刘裕的谬论却没有放过,往往跟刘裕争得面红耳赤,不肯让步,直到刘裕理屈词穷,承认错处为止。所以,有时刘裕感到很狼狈,脸色都变了,几乎要发作,但始终不便发作出来。他曾经对人说:“我本来是个不学无术的人,言义难免有过失之处,我的部下都不敢提出来指正,只有郑鲜之敢向我提意见,我倒是很感谢他的。”当时,人们称之为“格妄”,也就是因校正过失而受宠的意思。事实上,刘裕一直很敬重郑鲜之的。例如,刘裕北伐时,任郑鲜之为右长史;郑鲜之的曾祖墓在开封,相去三百里,郑鲜之请求去拜墓,刘裕为保他的安全,派骑兵护送他。以后,刘裕创建宋国称帝,鲜之升任太常,都官尚书。即使这时刘裕贵为皇帝,在他面前,郑鲜之仍言无所隐,而刘裕也仍宠信如昔。如果刘裕的胸襟狭窄,他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胸怀宽广的实例2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胆略过人,能言善辩,曾经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凭着他的机智英勇,在绳池会上始终没让秦国占到半点便宜,最后完璧归赵,受到赵王的赏识,拜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屡建战功的大将军廉颇见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说:“我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A相如不过动动口舌而已,况且此人出身贫贱,我不能屈居在他之下,倘若给我遇见他,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一番。”

  廉颇的这吞话很快就传到蔺相如的耳中,但他能识大体,顾大局,所以每逢上朝的日子,就故意装作有病,以免廉颇与自己争位次。有时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吩咐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相府里的宾客很不满意,对蔺相如说:“我们之所以离家来到府上做事,是敬慕您崇高的正义精神,如今廉颇日出狂言,即使庸人也不能忍受,何况您为相网呢!再这样下去,我们要走了。”蔺相如笑笑,问宾客:“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我蔺相如敢在秦国朝廷上当众呵斥秦王,侮辱其大臣,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了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犯我赵国、不过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两虎相一斗,必有一伤,我之所以避让他,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啊!”蔺相如“光囚家之急而后私仇”这句话不胫而走,传到廉颇那里。廉颇一想,是自己不对,连忙脱去衣服,叫人取来荆条(可作鞭子用的树枝),负荆到相府向相如请罪说:’、我是个鄙贱的人,不知您对我这么宽厚啊竺”蔺相如赶紧扶他起来。从此赵国将相和睦,秦国更不敢来浸犯了。

  明主之量

  在封建皇帝中,唐太宗的胸怀最宽宏,他不仅能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从善如流,而且鼓励群臣净谏,择其善者而从之。对于反对他的人,甚至是要求他下台让位的人,他也不治他的罪,反而宽恕他。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齐州人段志冲上奏、要唐太宗让位给太子李治。李治知道了,深感不安,因为怕这件事会牵连自己,便向唐太宗边哭边申明,这件半与自己无关。大臣长孙尤忌等人认为:段志冲这样做是大逆不道,要求唐太宗把他杀了。但是,唐太宗不同意,他认为:如果自己有罪,那就说明段志冲是忠直的;如果自己无罪,那就说明段志冲是狂妄的。这就像一尺的雾遮不了辽阔无涯的天,一寸的云盖不住太阳的光辉一样,这对我有什么损失呢?唐太宗涵养之深,容量之大,可见一斑。

  心胸狭窄的炀帝

  炀帝是隋朝的`末代皇帝,他心胸极为狭窄,嫉贤妒能之心极强。司隶大夫薛道衡,因为诗写得比场帝好,场帝就逼他自杀,并且说:“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又有一次,场帝曾作一首《燕歌行》,当时,文人学士都纷纷写诗唱和,但哪敢超越他,所以都是些平庸之作。惟著作郎王胄的诗不在场帝之下,场帝就借故要把他杀了。王胃临刑时,场帝还故意口诵王胄诗中的警句,说:“从今以后,你还能写出‘庭草无人随意绿’这样的佳句吗?”真是活脱脱的一副小人嘴脸。正因为扬帝心胸狭窄,不容贤能,才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胸怀宽广的实例3

  盖勋没有下井投石

  盖勋是汉灵帝刘宏时人,在凉州任长史。凉州辖下的武威太守依仗权势,贪赃枉法,迫害百姓,民愤极大。凉州从事苏正和要治这位太守的罪,并且要追究刺史梁鹊放任不管的责任。梁鹊大为不满,不但不检查自己的过失,反想找茬儿杀掉苏正和。但他还是拿不定主意,便去征求盖勋的意见。盖勋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因此怂恿盖勋乘机把苏正和杀掉,以报多年之仇。盖勋则认为苏正和为民除害,是件好事。不应该为报私仇而杀害忠良,因此打消了梁鸽杀害苏正和的念头。

  庞涓嫉妒孙膑

  孙殡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齐国人。早先和庞涓是好朋友一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受到魏王的重用,当了将军。他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及孙胶,就把孙殡骗到魏国,罗织罪名,把他处以殡刑(即剁去膝盖骨),还在脸上刺了字,使孙殡永远成为废物,无人重用。没想到后来有个齐国的使者出使到魏国来,孙殡利用机会见到了齐国的使者,献出计策,齐国使者发现了孙殡的才能,便悄悄地把他带回齐国去。孙膑回到齐国后,齐威王立即任他为军师。

  后来,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统兵出发,直指魏都大梁。魏军主将正是庞涓,他得知这一消息,立刻日夜兼程撤军回魏。孙膜运用减灶法,把庞涓引到马陵的包围圈,庞涓被乱箭射死,魏太子被虏。从此,孙膜名满天下,他著作的兵法也流传千古。而庞涓心胸狭窄,最终是害人害己,落得个可耻的下场。

  气度恢宏的卢怀慎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个著名宰相叫卢怀慎,他很有政治才华,但是他很谦虚,重大事情从不擅权专断,总是让给另一位宰相姚崇去办。有的人不理解他这种做法,还有些人讥笑他庸碌无能,其他贬斥的话也接踵而来。他的家人为他抱不平,要他予以追究,平息流言。他却不以为然,坚持以团结为重,以国政为重,表现了他的宽宏气度。

  曹操的气量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曹操在战胜对手袁绍后,下人在清点图书的时候,查到一大捆信件,都是曹操的下属写给袁绍向他讨好的。有人建议把这些人抓起来杀掉,曹操却不以为然,他说:“当袁绍强大的时候,连我都不能自保呢,何况别人!”于是下令,不必查看,马上全部烧掉。以后,曹操就再也没有查问这件事了。曹操如此广阔的胸怀,确实征服了不少人的心。

割舍的气度哲理故事

  一对新人来到赌城度蜜月。

  一次下注中,新郎无意将5美元的'筹码押在了“17”这个数字上。那一局,轮盘赌台的小球落在了“17”上,他赢了175美元。第二局,他继续把筹码押在“17”上,好运继续,这一局他赢了6125美元。接下来的每一局,他都把筹码押在“17”上,好运气似乎就一直这样跟随着他,最后他赢的筹码已经积累到两亿多美元。

  5美元的筹码,赢来两亿多美元,这样的回报已然算是奇迹了。这两亿多美元足够夫妻俩尽情挥霍,只是那一刻,新郎的脑袋里并没有转过这些念头。他押上全部,孤注一掷!

  结果这一局好运没有再次眷顾他,小球停在了“18”上,巨额财富就这样被他瞬间输了个精光。

  新郎无精打采地回到酒店。妻子问他:“你到哪里去了?”他说:“去赌轮盘。”妻子又问:“运气如何?”他叹了口气:“还好,只输了5美元。”

  很多人认为,好运气总是反复无常。其实并非如此。只是当你生出贪欲,想要利用好运气为你谋得更多利益之时,也就是他跟你翻脸之时。

  运气总是这样,他会帮助那些需要他的人。当他发觉自己被没完没了地利用时,他会连同之前给予的一切统统收回。

  有人说,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就是命运。命运也许是莫测的,但有一项规则是从未改变过的,那就是:当你不忍割舍“小”时,你就一定会失掉“大”。

  执着,贪念,不懂放下,不做割舍,你就永远无法真正享有你所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