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民间舞蹈简介(1)


朝鲜民族——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是自明、清时代开始陆续从朝鲜半岛迁来的,他们主要聚居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其他散居在黑龙江、辽宁等省内。朝鲜民族则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先民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在中国东北部“今辽西渤海沿岸”,经历了渔猎生活,原始农耕和一般的谷物劳作,在精神生活上也相应地经历了万物有灵、图腾崇拜、巫术活动等阶段。自战国(燕)时起,汉族文化和先进的农耕技术已通过辽西、辽东两郡向东北方的传播。汉族农耕文化带有浓厚的传统观念、宗族观念以及天人合一、人际和谐的思想,对朝鲜民族原有的民族心理、传统习俗及精神生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的国家之一,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古稻谷表明,定居于当地的古百越人先民,是中国古稻谷的栽培者。朝鲜半岛地处北纬35~40 度,从部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或地理环境来看,是可以发展稻田种植技术的。勤劳的朝鲜民族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与生活特点,使传入的稻田种植技艺更为擅长。当他们发展成为农耕民族以后,思想观念也起了很大的变化,本对朝鲜民族的民间舞蹈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朝鲜民间舞蹈是在古朝鲜、扶余、高句丽以及三韩等朝鲜半岛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的朝鲜族民间舞蹈,在朝鲜传统文化的根基上,又在东北地区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今日的舞蹈风韵。研究朝鲜族民间舞蹈文化,要了解朝鲜民族的经济生活、民族心理以及其先民的历史方面等情况,进一步研究成为朝鲜族后的演变与发展,分析各发展阶段物质与精神的文化特征与遗存。朝鲜族民间舞蹈是在广收博采中,成为富有我国民族特色和高水平艺术形式的。

  朝鲜族民间舞蹈——朝鲜民族先民中,不论是活动在中国东北地区传说中坛君时代的古朝鲜,还是貊貌、扶余、高句丽以及朝鲜半岛上的三韩,都是爱好与擅长歌舞的古老民族。据史料记载:古朝鲜“有婉转悦耳的音乐、歌谣,有轻快多姿的舞蹈”。扶余有“腊月祭天”的风习,届时“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曰‘迎鼓’”,平时也是“行人无昼夜、好歌吟,音声不绝”,高句丽则有“暮夜辄男女群聚为倡乐”的习俗。朝鲜民族悠久的乐舞传统中,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因此,不论是唐、宋两代还是以后的文化输入,他们都能在广泛吸收外来的乐舞形式中,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并使之不断发展。又由于宫廷的“乐舞”与民间的“乡乐”互为影响,相应提高增强了民间舞蹈的民族色彩,而且擅长歌舞的古老风习至今盛行不衰。

  朝鲜民族是勤奋团结、勇于抗暴的民族,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略,抗暴斗争层出不穷。公元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大、小规模的人民起义和暴动此起彼伏。长期的反入侵斗争与抗暴斗争,使朝鲜民族的民族性更为沉着坚忍,从而增强民间舞蹈的力度并融入柔韧的特色。女性舞蹈更以柔美见长,而且优美中蕴藏着刚劲的力量。这是由于朝鲜族妇女和男子一样参加繁重的劳动,又与父兄们一起参加抗暴斗争而形成的。至今,朝鲜半岛南方全罗南道沿海村落还盛行一种民间集体舞蹈。纪念“壬辰之役”时妇女配合作战抗击侵略丰臣秀吉的英勇事迹,现在演变成为朝鲜南方中秋之夜的民俗歌舞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