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玩”--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教”与“玩”结合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教”与“玩”结合

温州市西城路小学 王良

【摘要】“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然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助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关键词】教 玩 结合 想玩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尤其是在新的教改理念指导下,我认为,把“教”与“玩”有机结合起来,使体育课“活而不乱”,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在,就自己的一节公开课“想玩”,谈谈在体育课中实行“教”与“玩”结合的一些体会。

一、结合,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如我在教学“想玩”一课时,根据呼啦圈娱乐性强的特点,让学生抛呼啦圈--滚呼啦圈--转呼啦圈--套呼啦圈,这样即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整堂体育课,学生都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二、结合,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小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能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想玩”这节课中,我在玩呼啦圈这一环节,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趣味性较强,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运动量,达到了运动负荷。这样,就可以在体育课中,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增强。

三、结合,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整堂课让学生沉没在教师的喋喋不休与指手划脚中,那无疑是一件令他们头疼的事。为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完成一些自己爱做的事,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解放。教师的活动只在于如何把他们的活动与自己的教学联系起来。如在“想玩”中,学生听了老师数次的抛、滚、转以后,他们早想自己也去尝试一番。这时,我给他们几分种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组合,去尝试今天的练习,他们全都全身心地投入,玩得不亦乐乎,有的学生的创举还让我赞叹不已。可见,“教”与“玩”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质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使学生能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四、结合,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

“教”与“玩”的结合,促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如在“想玩”一课中,在学生运用了抛、滚、转、套等练习后,我又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自己创造出自己的新玩法,这样不仅增强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又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总之,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结合。体育教学不但要突出“健康第一”,而且还要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和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