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地址:江苏市(省)溧阳市;邮编:213371

摘要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它强调“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在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加强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才能为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打下扎实的身体和意志品质的基础。本文阐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界定,提出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实施  体育  能力  培养

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强调“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大家都注意到只注重教学过程中“三基”的传授,是很不够的。要贯彻、落实好“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学会健体、学会生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运动知识、技巧、技能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本文通过调查教师、学生对体育能力的认识及实施,分析教师、学生对体育能力的态度、认识、实施,围绕体育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方法策略。

一、 概念界定

1、体育能力的概念:《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金钦昌认为“体育能力是指由个体的体育智慧、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及技能(熟练)构成一种个体身心品质的综合体,它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能完成一系列的体育活动,是个体适应并胜任体育运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身心品质”。它的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适应能力。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体育能力是一项综合评价的反映,是在系统教育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能力。体育能力的教学策略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为完成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学任务而产生,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材料的组织、对师生行为的规范等。

2、体育能力与新课程、体育知识技能的关系

1) 体育能力与新课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根据“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教学应该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发展学生的全面体能、提高健康水平,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和养成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学体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2)体育能力与体育运动知识技能掌握:体育能力不是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简单相加,但无论是发展体能,还是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都是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通过体育课向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锻炼和体育娱乐的知识。如果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并能创造性地运动到锻炼身体中去,如果能在某一动作技术、同学间提出不同的见解,并正确较好地合作完成动作,这就是体育能力的体现。

二、 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策略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根本的属性,发展人就是要求发展人的本质属性,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挖掘教材潜在的兴趣点和育人功能,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和“怎么学”,使学生由“要我学 ”向“我要学”“我要练”转变,促进体育能力的提高。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张璐文指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他根据约翰.卡罗尔的教学模式改编了有效教学结构图:

学生性向

       

学生学习(目标)动机

教学设计

教学质量

激   励

时间(额定)

学习成果

教学效果(单位

时间内取得成绩

取得的

成绩)

实际投入时间

(任务时间)

 

 

 

 

 

 

 

 

 

 

 


  (载自《体育与健康.课程与课程论》)

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学习内容学生理解、学习目标学生尽力能达到;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适宜学生的年龄特点;第四,教师的教学组织有利于学生的兴趣保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提升学生体育能力的有效手段。

3、构建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我们要建立一种平等、开放、平等、交流、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教学的桥梁,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作为学习体育的主体,同教师应是一种合作与交流的关系,而非被动的受教育者,只有这样,师生间才能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才能建立一种积极、合作、有效沟通的教学氛围。我们的体育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创造的沃土、求知的海洋。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友好、平等、信任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4、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

人的发展过程中,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并不仅仅与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而且与其先天遗传也有极大的关系,从健康的角度看,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突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目标;以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心的需求为核心,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在教师引导、帮助下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让学生认识自己,显示“自我”的存在;采用多元评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个合理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5、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的途径是:(如图)

激发

动机

培养

兴趣

主动学习

参与 

掌握体育与健康的

知识、技能

 

 

 

提高运动(评价)

能力

形成自我(辅导)锻炼的能力

体育能力的

培养

 

 

 


1)动机是学习的前提,兴趣是载体。教师只有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体育的动机,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组织下、师生的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积极的、主动地参与到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中。

2)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的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感到参与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爱好。

3)在良好的动机、兴趣的指导下,学生会自觉去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积极锻炼,形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促进体育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让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自觉、自主的掌握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中学阶段是学生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坚强的体魄的关键时期,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身体基础,为提高未来的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68—70.

[2] 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