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实验与体育教学改革


 

五十余年新中国的学校体育,在课程教材建设、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不论在体育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还是在学校体育科研的成果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我们应当很好地总结这些方面的经验,继承和发展这些成就。但是,“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这里讲的“相对滞后”也完全适合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2001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下发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又明确地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目标要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国家新制订的课程目标,应按“纲要”提出的7项目标即:“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我们的体育课程、教材和体育教学,同样面临改革的重大问题。新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一~六年级)、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七~十二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已开始在二十几个省市的部分区县实验。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观念,在《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要做到六个改变,这六个改变同样适用于体育教学,即: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的改革涵盖了教学的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说明,每次课程教材的改革,都是与教学的改革同步的。教学改革必然影响教材的改革,教材的改革必然推动教学的改革。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依据课程标准编订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必然推动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改革。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材与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

(一)教学的定义、概念和教学理论的发展

教学一词,或者说教学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教学的传统含义,一般是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把教学只局限于上课,更有甚者,把教学只看成是智育;传统的教学论者,把教学只看成是教师的教,而且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只研究教法;或者过分强调教法,而不研究、不重视学生的学法。

究竟什么是教学?这是由教学活动的结构、任务和地位决定的,要从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个重大的转变,我们必须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这种转变。强调了学生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教师的作用?不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及教学的关系。

那么应当如何给教学定义呢?“教学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按照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教学科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得到发展,并形成一定的优良品德;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这里说明了教学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而且是基本的途径;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得到发展;三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根据现代的教育观,课程的内涵、外延已突破了原来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所以不能拘泥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二)构成教学的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学的要素或者说教学的基本要素,涉及的方面较多,因此教学包括许多要素,其中主要的是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

在教学的这些因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活跃的要素;在教育教学中,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起主导作用。

1.教学中的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育史上关于在教育教学中的谁应是主体的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一种教育思想认为,教育者主要是指教师,应是教学的主体;一种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主体;还有一种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应是主体。相对其他要素而言,应当说教师与学生都应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这是从弘扬人的作用,唤起人的主体意识的角度来讨论的,这是我们时代的精神。弘扬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主要是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变为主动地学习的主体;从教师施教的对象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从消极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创新地进行开拓性、研究性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2.教学中的教师。

教学中强调了学生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削弱、更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新的课程标准,在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同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教师的职能是什么?其根本的职能是“教书育人”。这里所说的“书”,不能只理解为书本知识,而是通过教书(包括书本以外的知识、技能)“做儿童知识的启蒙者,儿童智慧的开拓者,儿童心灵的陶冶者和儿童健康的监护人”,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这就决定了其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和长期性。教师是全人类文化的指引者,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我们必须改变教师包打天下的观点,教师的作用不是把学生当做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教师的责任中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

3.教学中的课程与教材。

课程,不论哪一个国家,都反映了国家对培养人才提高公民素质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国家行为,反映了国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是编写本学科教材的依据,教师上课的依据,国家管理教材的依据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体育(一~二年级)教师教学用书,初中三个年级合编一本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以全新的观念构建新的教材体系。

(1)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的综合目标要求,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身体锻炼活动为主要特征,强调了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维目标。

(2)克服过分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把学习和掌握简单的运动技术作为载体,充分发挥本学科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既要重视学习和掌握技术,又要克服为技术而技术,要在学习技术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扩展和达成五个领域的学习目标。

(3)教材内容是进行教与学的中介或媒体,教材中所编入的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因此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地利用。

(4)课程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性,体育与健康教材,吸纳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文化内涵,有益于完成体育与健康标准目标要求的内容。

(5)新的体育教材,小学按低(一~二)、中(三~四)、高(五~六)年级编写3册体育教师用书,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内容未划分年级,这有利于教师处理教材的衔接性,打破以往教材内容规定过死的弊病,由教师确立年级之间的衔接点,处理好教材的重复问题(重复是必要的,但主要用于锻炼)。

(6)新课程标准,建立了完整的目标体系,并没有规定详细的教学内容,根据标准编的教材,既避免教材内容的过于老化和繁多,又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反映时代精神的特点,又为教师和学生的选择性留有较大的空间。

教材内容,作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进行教学的媒体,教师要研究如何教,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这就要设计新的教学方法,选择新的教学手段。教材要使教师特别是学生看得懂,知道如何运用教材,新编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认识过程,其主要的中介和媒体是教材。

4.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与教学的其他要素相比,它起了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并对教学的结果和效应起到检查和评估的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所确立的目标体系,是按课程的总目标、五个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三个层次构建的。

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了五个方面:

(1)增强体能,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在总目标下面,又分别设定五个领域目标,这五个领域是:运动参与(这里的“运动”是活动的意思,并非体育专门术语);运动技能(这里的“运动”带有一般的活动和术语的运动双重意思);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个领域,提出各自的目标。

第三个层次,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不同,分为六个水平目标,即水平1(一~三年级)、水平2(三~四年级)、水平3(五~六年级)、水平4(初中)、水平5(高中)、水平6(根据学生的发展供选择的目标)。

教学时要了解总目标、领域目标,而具体的目标就依据所教的年级,即水平目标。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不仅包含了学科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而且包括参与意识态度、情感和品德等方面的综合目标。

5.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手段,也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传递信息的工具。这与以往体育术语中为了教一项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有区别的。这里讲的手段是指的语言(口头和文字)、教具(黑板、标图、标本、模型等)和现代化多媒体(幻灯、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等)。

教学方法,以往只研究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向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根据新的教学论的观点,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者采用同一方法而运用的水平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甚至相差极大的教学效果。

6.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也有人把它包括在教学手段之中,这里指的是影响教学过程的外部条件,如物质条件(优良的环境、图书设备、场地、器材、教具等)、社会条件(学校的管理水平、班级组织状况、教师的素质、家长的文化素养等)和心理条件(指教师的心理状况),影响教学的因素很多,这里讲的是最基本的要素。

二、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要实现综合目标

新课程标准,构建的目标体系,在五项总目标的下一层次,划分为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个领域的目标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在构建教材体系时,充分地研究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包括对过去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特别是体育与课程教学目标设定的改变,即从比较强调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单一目标(这里用了“比较”),在以往的教学目的任务也并非单一,其中提出锻炼身体,学习知识技能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但比较侧重学习知识技能,转变为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和社会适应的综合目标,即标准中五个领域的目标,这反映了身体、心理和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一)新教材把学生的运动实践活动作为实现综合目标的载体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先有教材还是先有教学目标这一问题。因为不可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临时设计的,教材不论按学年、学期安排教学进度,还是按大单元、小单元安排教学顺序,在设计一堂课时,总是先有教学目标,再结合学生当时的实际,设计一堂体育课的内容。但是,要改变以往根据事先安排好的教材内容,不结合当时学生、教师、教学手段和教育条件的变化,一成不变,把教材内容抄下来,再填上学习和掌握动作方法为主的教学目标。运动技术的教材内容,并不具备自然可以达到的目标,更不具有什么思想性,而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资源,赋予它所预期的目标,师生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去实现这些目标。

五个领域的目标,不可能在每一堂课都得到全面的实现,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有重点、有侧重、有目的地灵活去实施。

(二)学生积极地参与,生动活泼、自觉的学习态度,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核心

新教材的设计,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在进行教学时,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的教育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选材适当,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师生的合作和默契,同伴之间的团结合作、和谐与民主都是很重要的。怎样才能做到生动活泼,兴趣是积极参与的兴奋剂。有人说: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不喜欢体育课。我们不能说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即使有也是个别的。只考虑兴趣,而不进行责任感的教育和必要的纪律,也不可能真正地唤起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自觉的学习态度。

三、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

九年义务教育,是指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所以新的教育观要否定和批判“应试教育”、选拔教育、英才(尖子)教育。学校体育与健康课,不是竞技训练课,必须在设定教育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时,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也包含了因材施教,两者是辩证的;没有因材施教,就做不到面向全体。我们过去和现在采用的分班教学,就是想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效的。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这种复式班式的教学,并不十分理想。关键在哪里?主要是没有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学生看成是主体,给学生发展个性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就要善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

四、新教材重视自我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能力培养

能力是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的教育观,不再把教学仅仅局限在教会学生知识,体育也不只是教会学生技术动作。体育与健康课要求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五个领域的综合目标,其中发展体育能力,是学科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能力也可以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即:

(一)学会求知的能力,也就是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

(二)学会做事的能力。也就是要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善于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特别强调了“从技能到能力的转变”,不仅要学会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综合能力,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的态度,主观能动性,管理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承担责任的精神……

(三)学会共处的能力,也就是在人类活动中,要学会与他人一起参与,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也离不开合作。

(四)学会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要学会适应环境求生存,改造环境求发展的能力。每个人实现其有价值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逐步适应和改造自然和社会,充分地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增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这些能力是如何获得的?不是哪一节课、哪一学科而是整个教育和教学中共同地去达成的。新教材不是把教会动作作为认知的终结,而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怎样学,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掌握知识、学习技能中不断练习、发展提高的。

五、体育与健康课是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体育与健康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是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里讲的主渠道是泛指上课而言,因为这里讲的体育与健康课的内容,在我国的课程设置中是分散在相关的多门课程中并以多种形式进行的,而体育作为上课的形式,只有体育与健康课。我们说体育与健康课是主渠道,这是因为:

1.体育与健康课是国家规定的学生的必修课,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关于把体育与健康课规定为必修课的必要性,这里无须加以论证。因此,它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在时间、活动的场地器材、教师的指导上都有保证,这是其他体育与健康的活动方式所不能比的。

2.体育与健康课是将生理知识直接作用于学生,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产生直接效益。这也是本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之一。

3.身体锻炼实践活动是本学科的主要特征,体育与健康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给学生一些体育知识是必要的,但是作为学科的核心是锻炼实践,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锻炼实践实现的。在素质教育中,它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的基本组织形式。

六、教材内容的弹性、选择性和重复性

(一)新教材没有按年级排列教材,其目的是加强教材的弹性

小学教材(教师用书)为两个年级编一本,共编三本,减少了教材内容的年级层次,实际上以游戏为主的教材内容,很难严格地划分年级。初中教材三个年级合编一本,这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选择和使用时的弹性处理。教材内容的起止点,教学进度的快慢,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种教材的结构,改变了过去把教材规定得过死,把教材内容分割得过于琐碎和繁杂。

(二)关于教材内容的授课时数和重复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小学的体育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及初中学生课本,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教材不同,都没有具体规定教学内容和授课时数比例,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教学。此外有关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仅用一小部分时间向学生进行讲解介绍外,绝大多数时间应用于身体锻炼的实践。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强调在学生参与学习技术动作和身体锻炼实践活动中,渗透和有针对性地进行五个领域目标的教育。

新教材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力求精练,减少教材内容的数量。以初中为例,三个年级的教材内容,与过渡性体育教材相比,仅从数量上看,大体上比一个年级的教材稍多一些。按三个年级授课时数分配教材内容,必然会发生教材内容的重复问题。体育锻炼内容特点,决定了不可能一次完成,任何一个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必须不断地重复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练习的次数与锻炼效果成正比。跑、跳、投的练习如此,各种球类和武术动作更是如此,重复不是原样的继续,每次重复都是一次身心发展的提高。

七、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选择了新的教学内容,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教学中一般方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是不能完全摒弃的,但是由于目标、内容的变化,相应的方法也必须改变。因此,必须研究新的方法。有的教育家对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做了如下的比较。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目标及对应方法比较

项目

传统教育

现代教育

目标

“应试教育”→重结构 素质教育重过程

方法

灌输式 探究式

形式

封闭式 开放式

学生

被动、负担重,视学习为痛苦,
缺乏创造性 主动、轻松,视学习为乐趣,
富有创造性

这里讲的要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是指那些与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相对应的具体方法,而是思想观点的转变。

(一)正确地摆正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

我们以往只研究和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而且把体育学习只理解为根据教师的讲解示范,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都是主体,教师的主体表现为引导性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发展性。他们都是主体,而作用不同。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自尊、自信、学会自学、自练、自检、自我调控,做学习的主人,有责任感。要批判和克服那种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主体,把受教育者视为客体,处于被动的局面。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创造性

创造性来源于何处?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教学环境的宽松,师生的平等,课堂教学活动的民主气氛等。教师给学生思考、想象、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机会。在体育教学中,不应该一开始就是教师的讲解、示范、让学生模仿,而应该向他们提出要求,提出条件,自己去尝试,只有在关键的地方,教师予以适当地点拔、提示,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竞争与合作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特点

竞争与合作是体育活动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点,不断地挑战B我,迎接挑战。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并不只表现于跑得快,跳多高、投得远,强化自己的毅力,形成克服困难的决心,培养自己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培养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和优良的习惯同样也是战胜自我、战胜对手等的重要品质。

体育与健康课是集体进行的,青少年的校内外的体育活动都是在群体中进行的,即使有时有单独的个人锻炼活动,也是很少的。同伴间的交往、合作,相互激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是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扬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好时机。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进行相互研究,小组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并逐渐形成习惯。

(四)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的良方

这里所讲的兴趣,并不是“一切从兴趣出发”,或者把兴趣作为课堂教学好坏的惟一标准。我们这里也不讨论兴趣到底是教学的手段还是目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许多内容是游戏,或者把游戏作为方法或手段,在游戏中可以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兴趣会有利于心理健康,兴趣也可以说是为引导学生的学习目的,体育与健康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虽然是有兴趣的,但也不是总会有兴趣的。学习、锻炼的过程,是一种愉快,但这种愉快是在克服困难中产生的。我们应当鼓励和要求学生,体验学习的结果给自己带来的兴趣。

(五)体育与健康课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习技术动作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长时期以来,对运动技术动作是体育教学的目的还是手段有不同的认识,特别是常把学习技术与竞技体育相联系。中小学的体育健康课的具体技术动作本身并不具有教育性,但根据课程的目标,将之选作教材内容,则可赋予它的教育性意义和内涵。因此,离开课程的综合目标,单纯追求技术动作,而且把它作为主要的目的,就会产生偏颇。但是,学习体育技术动作,以及要求达到合理的标准,这是体育课的特点,这与竞技并不一致。相反,学习必要的运动文化,在体育锻炼中运用合理的运动技术,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积极向上的精神,生动活泼的作风和体育道德作风,这是体育的学科特点之一,我们不能回避这些问题。

八、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

(一)改变“考核”的观念,研究新的评价方法

1.改变对学生学习的“考核”观念。

我们已经延续了多少年的体育课的考核方法,即强调测验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量化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有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因为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受遗传的因素很大,有的人不用努力就可以达到标准,有的人怎样努力都达不到标准。因此,新的课程标准,不把量化指标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惟一指标。

2.既重视学习的结果,更看重学习过程。

以往把阶段性的测验与考核,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学习过程,主要看学生的参与情况与学习态度。

3.绝对成绩与相对进步幅度的比较更看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参与努力学习,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比一次绝对性的“好成绩”更重要。

4.评价的标准是依据体育与健康目标的综合化,而不只是身体能力的一个方面。

以往的结构考核,虽然也重视了学生体育课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与表现的考核与评价,但是评价的内容仍有些狭窄,对学生的情意表现有所忽视。新标准评价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进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评价总的精神,强调综合效应,学生的参与和表现,学习和认知能力和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以及知识、能力的运用。

(二)评价方法

1.改变选拔和甄别性的考核、考试、测验评分排序的方法,总评时不使用百分制。

2.小学一~二年级采用评语,不评等级;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制。

3.改变学习成绩只由体育教师评定的方法,采用三种评定方式。

(1)学生自我评定:学生根据五项评定内容,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评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2)小组评定:以友好的态度,和谐公正地对自己的同班、同一组的学习表现作出公正地评定。

(3)教师根据平日的观察和必要的测试,参照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估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使用新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对教师的要求高了,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不断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评价也都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其中包括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和课堂教学的评价,因为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这里不一一介绍。

结束语

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是方向,改变教育观念是关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都必须满腔热情地参加到这场课程教材改革实验中来,积极、认真、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的态度完成实验任务。

上面所讲的这些问题,还只是自己的学习体验,是否科学、合理、切合实际,这要用实验的结果加以检验。其中有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地方,希望讨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