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每个学生的权利。为此必须确立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育思想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把学生视为被教育的客体。这种教育思想在体育课程建设与体育教学中的反映主要是:忽视学生的个体体育的需求;忽视学生的个体的差异;忽视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教程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主体的弘扬。根据《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谈谈个人的认识和做法。
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
(一)、由于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处于发展中的主体,他们已有的体育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他们的运动的兴趣需要我们去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需求需要我们去启发和引导。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能一切都围绕着学生的“兴趣”转,一切都由着学生的“天性”和“本能”来。而应当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和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学生虽是学习和发展主体,但朝什么方向发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响”。因此,那种打着“自主学习”的旗号,让学生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能学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的做法,实际上是放弃教育职能和不符合学生长远需要的。
(三)、体育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体育“经验和知识的获取”。“学生是以接受前人经验为主的学习主体”。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前人的经验”。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和运用“探究学习”时,不要排斥或否定“接受式学习”。决不是所有的体育知识、技能,都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发现”的。如果那样,体育教学就变成了体育科研了。
(四)、创造性的产生在于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思维的活跃有赖于学生身心的积极参与,这就必须建立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师应做到:a在教学中要善待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b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教育他们不要轻信盲从。如,在准备活动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创编游戏和徒手操,教师只要讲清创编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即可,内容不必限制,并给予引导和指导,这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五)、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他们从失败到成功有一个过程,教师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和挫折,以便使学生主体不断完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a学生是身心各方面尚未成熟的主体,需要通过教学来促进完善;b学生在技能的掌握和兴趣的形成等方面具有潜能或多方向性;c学生在练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和克服。
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
(一)、不少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学生是主体”,但一到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讲个不停,不论什么教材都领着练个不停。笔者认为要解决认识与实践脱离的问题;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就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教法,做到:(1)备课时心中有学生;(2)在课堂上眼中有学生。要会创设情景使学生感到积极参与的价值。同时,让学生分享教学的决策权;让学生参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选择,然后根据学生选择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教法与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十分有效。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也是引导学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的有效措施。此外,选择性还体现在要给学生留出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三)、在过去的体育课堂里,往往是控制过死、严肃有余;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服从地位;这种课堂氛围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其乐融融;对学习是否积极;学习信心是否增强等。实践告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来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2)充分发扬教学民主;(3)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情绪,并能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学生。(4)要创设条件和契机让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决策。
(四)、“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指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去认同学习内容,体验学习过程,领悟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认同→体验→领悟”的过程。
“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活动形成有机联系,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自主性。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甚至还会悟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内化,并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三、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当前,虽然对如何发挥学主体作用的模式研究较多,如“主动性体育教学模式”、“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等,但在我们一线的教学中对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仍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种是仍没有真正理解和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得过多,满堂灌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另一种是放任自流,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满足学生的“快乐”,而完全不要教师主导了。实践证明,这两种极端都是我们要反对和摒弃的,我们认为要在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也并不排斥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指导作用,不要过多地花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
总之,确立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首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每个学生的权利。体育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别,注重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第三,要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自动、生动、活泼地从事体育学习。第四,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这一切都要取决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主导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