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课改实验的困惑与探索


 

                农村中学课改实验的困惑与探索

   今年秋季,伴随着发达地区成功的课改实验东风,我省初中起始年级全面进入课改实验阶段,基础教育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各种各样新的教育理念、制度和模式纷纷出现,使基础教育改革呈现出一派繁华似锦的局面,这是相当可喜的事情,因为它标志着基础教育改革正从不同方面孕育着新的突破,也体现了一线教师可贵的实验精神和革新精神。但是,从城乡均衡发展的角度看,欠发达的农村学校课改的推进远远不及发达地区。虽然从总体上实验老师都参与了自上而下的轰轰烈烈的通识性培训、分科全员培训工作,但农村学校教育理念的转变仍很艰巨、成功课改经验的类化仍很困难,部分学校的课改仍停留在人云亦云、机械照搬的形式上,甚至处在按兵不动、虚假应付的观望状态,扎扎实实的应***教育使得学生本应减负的状态变得因课改新要求而增负了。具体说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惑:

一、课程开设的茫然。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表明,设置这一课程,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这类课程的开设,对于有效改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将发挥独特的作用。这也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与热点问***。但由于在综合实践课程目标、主***设计及管理与评价上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活动内容的整合与实施过程指导上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其实施效果也不易在短期内见成效,在部分学校仍形同虚设:或由综合课变成了分科课,或由多项目标、多重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演变成了单一应***的选学课……

二、观念转变的艰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六项具体的改革目标,从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方面明确了调整改革的具体方向,但由于新的中***评价改革尚在摸索中,传统“指挥棒”的魔力仍在发挥作用,旧有的学校及教师管理评价方式也没有大的变化,因此导致一线的老师只能在原有的经验上做一点改良,教学的理念与教学行为、平时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的教学往往是两张皮, “三维目标”的落实上仍然只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落实而未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形式不够多样有力等方面。

三、学校教学设施与课改要求不配套。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引用水平。在课改实践中,虽然教师认识到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学校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建设不能满足课改的需要:图书室图书陈旧而缺少添置、体育音乐器材缺乏必要的维护与保养、微机室微机数量少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求等等,难怪不少语老师慨叹:学生不能购买图书、学校图书室又满足不了需求,要引导学生开展专***实践活动真难啊!

此外,教师培训的乏力也是一个问***。新课程的培训虽然各级都很重视,但由于培训形式的单一,专家指导有限,仍很难满足农村基层学校的需要。加上集中培训受时间、经费的制约,要保证大面积有实效有针对性的培训就更难了。

“肩挑民族未来,心系課改重任”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针对诸多困惑,我们绝不能坐等观望,只有立足于校本实际,大胆探索,才能进一步深化改革、扭转困惑局面。

一、创造条件开展校本教研,激励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自主发展。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可以说就是教师自主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而要使教师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就必须给教师足够的空间和条件。

第一,实施课***牵动,提***攻坚克难的研究能力。教师既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更是课改实验的研究者。为培养教师课程意识、提***教师课程开发建设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采取“课***牵动”的实施策略,把所有学科实验工作的难点问***梳理清楚,都纳入科研、教研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系中实施。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样开设的难***,分成单一学科和整合两个方面规划设计,由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和上级教研人员共同主持,老师分头实践,促动课程改革实验低起点、***标准的有效运作。实践证明,这种策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了教师科研能力,而且培养了老师的合作意识和知难而进的勇气。

第二,积极推行教研方式的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条件下,积极倡导开展参与式、对比式、诊断式教研,教师根据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依据课程标准自主设计教学,集体讨论优劣,共同构建新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是课程实验的基本途径,为充分发挥改革对课程改革的能动作用,应努力引导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

二、精心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帮助教师适应新课程。培训工作是伴随课改实验的一件永恒的工作,决不可一蹴而就。在整个培训中应注重强调针对性、过程性。开学初,学校应从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可操作的计划,学期中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有目的的开展岗位培训,提***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观念转变难的问***,理论性的文章可以少学一点,主要在于为教师提供一些典型的課改先行者的成功经验,一方面从国家级实验区引进鲜活的有说服力的素材,比如北京市京源学校特级教师王智能的事迹,他是一位中学地理教师,有一位记者曾以<<走向新教育>>为***写了一篇长气篇报告文学进行了报道,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的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成政功经验介绍全面而具体,学习这样的文章既可以开阔眼界,又可以借鉴其教学经验,使抽象的道理深入浅出,自然能潜移默化地带来实践行为的变化。另一方面应大力树立一批本校课改实验的先进典型,用他们的成功实验映正课改的成效,在实践学习中逐步转变教师的观念。

三、构建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为课程改革实验的稳步推进提供保障。为确保实验工作目标的达成,使实验有效稳步实施,让更多的老师尽早直接感受和接触新课程、新理念,在深化课改实验阶段,应采取“分科推动、分步推进”的实施策略,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课***领导小组,及时有效地解决课改运行中诸如学校资源建设的大问***,逐步提***学校的文化品味,多途径开展社会宣传,营造浓厚的支持氛围,通过创新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和保护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

实验以来,尽管农村学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与发达地区课改实效性的差异,但只要与时俱进、勤于反思和总结、大胆探索,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为国家课程改革总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