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农村学校体育节的开展


【摘要】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全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3.3%,所以农村学校教育仍然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而传统的学校运动会,忽视绝大多数学生平等参与的权利。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在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以体育节取代传统校运会,无论从经济、地域、设备设施、参与人数到活动效果都是前者优胜,还体现了农村学校体育在创新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价值,使大教育观下的学校体育更具丰富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农村学校  体育教育  创新改革
1.农村学校体育需要创新和改革。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培养“四有”新人为宗旨的教育,而创新教育则是实现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就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深刻地说明了创造力人人有之,而不是少数尖子学生的专利。我们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潜在—定的创新能力。在农村学校,更加要努力摆脱各种困境,本着对受教育者和对社会负责的思想,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四有”公民奠定基础。农村学校体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理应树立改革的观念,顺应改革大潮,不断寻求改革的突破点,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北京体育师范学院调查,在各类农村学校中,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活动基本正常,开展早操率达61%以上,在课余训练方面,形成农村课余训练的良好势头。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和合格达标率也比前些年有了明显的提高。

2.2而在另一方面,调查结果还表明,我国农村学校中体育规范化教学水平低,农村学校实际严重脱离上级要求。在制约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中,缺乏教师占首位,其次为缺乏场地器材。另外,课外体育活动得不到落实,挤占体育课时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这说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状况,不仅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取决于社会对体育的观念和态度。而在体育器材方面,调查学校的体育器材达标率为39.1%, 村小和村教学点仅为34%。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体育的位置没有摆正、缺少经费,但也与现行体育器材配备规定指标与农村学校体育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有关。

3.学校体育节的使命和意义。近年来,许多学校和社会团体都举办了以体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体育节,它的产生和发展也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体育节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即取代传统的学校运动会。众所周知,学校运动会是增强学生体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手段,但传统校运会以竞技为主,只注重追求人的生理极限,传播价值观念,其着眼于少数学生,而剥夺了绝大多数学生平等参与的权利。为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把校运会变为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融学科文化知识与体育活动于一体的,以多种与体育相关活动为题材的体育节已成为学校运动会发展和改革方向。学校体育节以节日系列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其浓厚的节日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广大学生扩大知识领域,领略节日风情,同时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身体素质,为养成终生锻炼的良好习惯奠定基础,是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4.学校体育节的功能。 体育节取代传统校运会是学校体育实施创新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结果,同时体育节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备了强大的教育功能、健体功能、娱乐功能和激励功能。
  4.1教育功能。许多学校都在喊这样的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既然是在学校开展的活动,它首先就有教育的功能,学校体育节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热情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发展方面,有着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其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全面性极大地拓展了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而且其丰富的活动内容及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特性始终没有离开全民健身的主旋律。 

4.2健体功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而学校体育的本质特征就是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达到育人目的。学校体育节以体育为大素材,以学生为主体,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强调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所以,体育节始终紧紧围绕着学校体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永恒主题。

4.3娱乐功能。 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学习变得紧张。而体育节丰富的系列活动不但使学生情绪得到放松或转移,并且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来体验成功,享受活动过程带来的快乐。另外体育节的魅力还在于各种体育活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参与者的心理需要,如实现理想、追求成就、创造价值、为集体作贡献等,这是人的品质的显现和最大愉快的源泉,广大学生在体育节活动交往中陶治情操的同时,也获得了高尚的精神享受。

4.4激励功能。传统校运会重视价值传播,体育节同样也体现价值传播,但是体育节更重视普及。体育节为学生树立典型、学习先进提供了条件,许多学生都体育节里找到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发现了自己进步、发展和成长的痕迹,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与同学间存在的差距,因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良性循环不断竞争的态势。同时,在学校有关奖励机制配合下,体育节成了学生最能鼓舞自己的励志代表作。

5.农村学校如何开展体育节。

5.1因地制宜。农村学校场地器材受到制约,体育节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来开展活动,灵活调动各种可用的教育资源。当前,农村学校不可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内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建设,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和补充,所以,农村学校体育节应该着眼于现实,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实施,必要时还应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因地制宜、土法上马,结合校舍、校园建设,采用包括修旧利废、就地取材、自制器材等在内的各种途径,多想办法,活用场地和设施。

5.2因时制宜。祖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各地的农村有着各自不同的传统节日、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所以农村学校体育节可以适当考虑加入这些本地文化的元素,制定时间表,在不同的节日举办不同的活动,使体育节本身更具魅力、活力和吸引力,散发出浓浓的乡情,而且更大程度地发扬了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

5.3因人制宜。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各种因素千差万别,这些因素只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现在教育要奉行“以人为本”,农村学校体育节应该针对参与者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身体素质等设计恰当的活动项目及内容,使体育节丰满、丰富而不空洞。

5.4因事制宜。农村学校体育节不要搞“一刀切”,各校应该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努力发掘自身的特长,办出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针对校情创造有自己特色的项目设置、活动方法、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体育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同样可以依靠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实现在创新教育改革上的突破。事实上,只要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无论在手法上怎样层出不穷,但对于良好教育效果的获得却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6.结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到:“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那么占全国总人口73.3%的农村子弟,其教育是“优先”还是“有限”呢?既然教育地位已经提升为“战略”,那农村教育的地位又是不是“战略中的战略”地位呢?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需要关注“每一个”,这是所有农村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我们不能忽略对每一个农村孩子的教育。当然,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差别和教育的不公平还客观地存在,但是历史给了我们传播文明,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我们不当坐以待毙。相反,我们应该采取主动,树立二十一世纪创新教育的理念,改革过去一些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事物,争取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平等机会,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推波助澜。毛泽东同志说过:“穷则思变,变则通”。我们坚信,在创新教育改革思想的引领下,素质教育在农村一定会得到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