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体育特色 促学生素质提高


南阳里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60年的办学历史,使学校成为“底蕴深、校风好、学风浓、质量高、理念新”的番禺区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彰显鲜明的“人文”特色,是一所具有一流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力量、一流的教学质量的现代化学校。学校以“培养创造型学生,造就科研型教师,催生民主型领导,打造学习型学校”的为办学宗旨,在全方位提升师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创出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的射箭、乒乓球、国际象棋、游泳等体育特色教育,成为广州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

学校体育工作以“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校师生身体素质”为宗旨,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在积极开展常规性的学校体育项目训练之外,投资26万元建成了番禺区手屈一指的360平方标准射箭馆、投资28万元建成了具备水循环的标准的528平方米比赛游泳池;投资18万元建成了番禺区设施设备条件最为先进的452平方米的乒乓球馆;投资117万元建成了两个有环形塑胶跑道的运动场,投资1万元建成了较为先进的棋馆,各项目的训练都配备了专业教练。为学校体育特色教育提供了保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际象棋队获得广东省团体第一名,乒乓球队获广州市男、女子团体第二名,射箭队获广州市团体第二名,游泳队获得广州市团体第二名,轮滑队获得广州市团体第一名。

学校体育科组在小学体育教学领域中树立“健康第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提出“高标准,求卓越”的目标,充分利用整合后的人力、物力资源,营造具有南阳里特色的体育活动氛围,举行各具特色的体育训练,传统项目与特色活动相结合,创出了自己的特色,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科研促教,硕果累累

(一)课题研究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

学校体育科组积极投入体育教育教学科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勇于课堂教学实践,尝试“愉快教学”、“情境教学”“友伴分组教学”成绩显著。2002年11月又在巩固情境教学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承担了教育部体卫艺处和国家群体处关于“全国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规格标准”的研究、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研究之教学组织形式子课题──友伴分组教学组织形式研究、”广东省“反思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课题研究任务。多年来,教师们力求体育科研走在番禺前沿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使运动场地窄小的南阳里小学成为番禺区内承担体育课题研究较多的实验学校,成为番禺区体育教研开展得火红的学校。

1.我们开展的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研究之教学组织形式子课题──友伴分组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是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自由分组,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其中徐少冰老师的《蹲踞式跳远》参加市的异地教学评比中就把此模式理念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受到了到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广州市一等奖的好成绩。

2.在指导组专家的支持下我们把“全国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规格标准”模式的研究纳入我们的课题。开展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差异和同龄学生中不同的身体差异而进行体育器材改革的实验,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把学校的老师分成了体操、田径、游泳、球类四大小组进行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刚结束的“全国优质课评比――广州地区选拔活动”中,我校的段镝老师的“乒乓球反手击球”一课里,就根据学生身体和水平上的差异有的放矢地把乒乓球台调成三中不同的高度,方便不同学生进行活动,成为本课的一大亮点,再加上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恰到好处课堂调控使段老师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省参加中国第二十届“十城市”体育教学比赛的代表。

3.“反思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子课题研究取得了实验性的成果。通过反省、思考、探索,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教师不仅是课程和教学的实施者,而且要成为课程和教学的研究者。在活动研究中,老师们把自己的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检验自己的教学策略,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更新教学思想,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通过活动的开展,老师们注重了课前的设计,课中的调节,更重视了课后的反思。有道是“功在课前”,课前的设计是一种前瞻性的教学活动,我们以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通过个体和群体间的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能力、设计能力和合作互助的精神。课中的调节,鼓励老师善于发现课中生成的教学事件,并将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应变能力。课后的反思,具有评价、改进和提升的作用,通过自我反思和评课,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进一步梳理为教学的直接检验,并将这种直接教学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提高教学评价能力和总结提炼的能力。

4、发挥我校电教硬件优势,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2004年我校正式成为省教厅“教育资源原形实验学校”,发挥学校校园网的硬件优势,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在学校电教组的配合下,定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让每位老师都能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邓建明老师的整合课例“篮球”在城区体育课例交流活动中广受好评;段镝的整合课“艺术体操”获得广州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良好的氛围加上辛勤的汗水所获得的肯定是累累的硕果,一年多来,我们师生共获区以上奖148项

二、群体活动,有声有色

学校在开展常规教学和抓好两操一课外,创设了在早上、课间、下午放学后腾出时间让师生们运动,保证让学生拥有充足空间、时间选择自己喜欢或特长的项目的“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应运而生的新鲜事物。它既是体育教学的补充,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我校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学校场地资源,发挥我校是乒乓球、射箭传统项目学校的优势,在进行班级体育教学形式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新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从2003年开始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初步尝试。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以体育课为主导,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补充的学校体育教学新格局。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把体育知识和技能,德育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闲暇体育活动中,从而拓宽了学校体育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04年6月在番禺区进行了展示,2005年6月年获得广州市大课间检查一等奖,并接待了全国十城市体育理事的观摩活动。

(一)精心设计,彰显特色

学校领导组织全体教师结合我校“培养创造型学生”的办学理念和“实施规范加自主式教育,培养全面加个性化人才”的素质教育模式进行了认真讨论和深入的研究,一致认为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进行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它符合我校的实际,是实践我校办学理念及素质教育模式的体现。因此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组、教导处、体育科和艺术科为主要成员的体育改革领导小组,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心协力,出谋献策,共同制定《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然后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构思,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最后才付诸实施。在方案的制定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设计:

1.活动时间。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需求,活动安排时间为二十五分钟。

2.活动内容。以徒手操为主(自编操,弹弹球健身操、呼拉圈操、武术操等),还配以健身车、轮滑、跳绳、跳橡皮、踢毽子、舞蹈、游戏和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射箭等)十多个项目汇在一起,互相穿插,有机整合。

3.活动情景。整个活动过程都在音乐的旋律下进行,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消除精神疲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得到锻炼。

4.场地安排。由于我校地处老城区,占地面积小,活动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局限。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把大部分师生安排在操场里,少部分师生分散安排在各专用场所,从而满足了对运动场地的需求。

(二)突显“四性”重在发展

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我校体育工作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举措。因此,我校坚持以“健康第一,注重发展”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意识地强调和关注活动的教育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自我发展。1.强调活动的教育性: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寓练于乐,以乐生趣,以趣启智,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受到教育,获得到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大型团体自编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默契配合的团队精神;武术操、弹弹球健身操──培养学生为国强身,勇于拼搏的精神;舞蹈、拍啦拍啦、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灵活、动作协调和创造能力;乒乓球、射箭训练──培养兴趣、爱好、继承和发展我校的传统特色项目,弘扬我南阳里精神。

2.突出活动的趣味性: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着眼点,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与兴趣,开展的活动大多是来源于学生生活中平时喜爱的运动。例如:弹弹球操,它具有一定的技巧性、观赏性和一定的锻炼的强度。乒乓球则是我校的传统项目之一,自编团体操是由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组合而成,动作舒缓轻松、不乏舞蹈韵味。而射箭、乒乓球、游泳等与舞蹈动作、体态的训练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从头到脚,全身都得到适当的锻炼,这更是让学生所乐意接受的。

3.体现活动的自主性:大课间既注重集体项目的整体性,又留给学生广阔的自由空间,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在分组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组合小组,如健身车、轮滑、跳绳,乒乓球等可以自由组成拍档练球艺。孩子们在这里得到发展的空间,个性得到张扬,得到放飞。

4.重视活动的实效性:我们不仅注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而且注重它的内涵,更注重它的实效性。真正落实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同时通过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要求,有力地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不断完善 创设特色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大课间体育活动已成为我校师生人人喜爱、个个开心,全体参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广大的师生在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个人气质、智力、能力、动机、情感都得到全面发展,健康心理逐步形成,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逐步建立,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塑造了学校的品牌;促进了师生情感,增强了团队精神;增强了体魄,促进身心健康;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和创造能力;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

三、特色项目,百花齐放

在新世纪,学校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培养创造型学生,造就科研型教师,催生民主型领导,打造学习型学校”的办学宗旨,在全方位提升师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创出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的射箭、乒乓球、国际象棋、游泳等特色,更是教育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认识到:要成为特色,就必须要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一贯以来,我校以“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校师生身体素质”为宗旨,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除了常规性的学校体育项目外,还在早上、课间、下午放学后腾出时间让师生们运动,保证让学生拥有充足空间、时间选择自己喜欢或特长的项目,达到“人人动起来”的目的。

由于有了好的场地、好的教练、保证的时间、学生们高的积极性,学校在全体同学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各个运动项目中也涌现了大批有潜质,水平较高的同学,组建了射箭、乒乓球、象棋、游泳、轮滑等多个运动队和梯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广东省国际象棋比赛中就获得团体第一名;广州市少儿乒乓球公开赛分获男女子团体第二名;广州市的游泳比赛获得团体第二名;广州市第二届“三鸿星”杯中小学生轮滑赛、暨邀请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广州市青少年射箭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二名。

四、继续努力 不断攀登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学校领导的努力下,整合后的体育科组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探索、研究中,在新与旧的教育理念的碰撞中,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难,我们发现自身的理论水平不高,理论底气不足,缺乏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提升为层次较高的理论的写作能力,因此,今后我们一定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探索更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途径,共创南阳里小学体育新辉煌,使体育组真正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坚强集体,成为永远站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大潮前列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