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之如何发声?


一、“有强有弱的声音”--声音共鸣的方法
人体声音共鸣区共分为三个部分,亦即三个共鸣区(DIE、DREI、RESONANZEN),第一共鸣区是头部后脑和头颈以及肩部位置,第二共鸣区是前额、鼻腔及上额部位置,第三共鸣区是胸腔位置。第一共鸣区又肩负调整歌唱音域的位置,高音应当在后脑部及头顶部,中音在后脑枕部,低音在额头及肩部,那才是正确的,通常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高、中音还好,可是一到低音就散掉了,没有共鸣,原因出在没把低音让它在头部肩部共鸣。其次第三共鸣区(腹腔后部(后腰部))是最重要的声音共鸣区,它是声音的基础,被称为基础音,它的重要有如房屋的基础。第一共鸣区、第二共鸣区不是“发声点”,如果把第三共鸣区的位置移到背部,和第一共鸣区及第二共鸣区连结在一起,则形成了人体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则共鸣丰满圆润,反之则声音单薄干涩尖锐不堪入耳,有些人以为第二共鸣区只是在眉间一共鸣点,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第二共鸣区是由好几个共鸣点串连起来的,亦即眉间、鼻梁、鼻尖、上腭、下腭、牙齿、观骨等。其次,要想做到有强有弱的声音,必须先要了解声音“前面”和“后面”的问题,要想明了声音“前面”和“后面”的问题,要先明白“开母音”(Aperto)和“闭母音”(Accuto)的关系,“开母音”就用前面来唱,“闭母音”就以后面来唱,所谓前面就是第二共鸣区加上第三共鸣区唱出开的声音(Aperto)。所谓“后面”就是第三共鸣区和第二共鸣区再加上第一共鸣区唱出盖(或称闭)的声音(Accuto)。要唱渐强时先要把声音的芯抓到,然后以此芯作为发声点,将气在第三共鸣区内扩散膨胀,使它好象变成气球,之后,把它推向背部及后腰部增加其气压,同时加入第二共鸣区,此时声音的芯要保持好,不可失去。渐弱时只要把气压逐渐减少,抓紧声音的芯,使声音回到胸口发声点,然后用气息切除声音,使之停止,此时下腹往上的力量必须增大两倍,否则无法使声音回到胸口发声点,当然这些要靠经年累月的苦练方能领悟,舍苦练别无他途。


二、“有音色变化的声音”--声带的弹问题

声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叫“声韧带”,这是两片声带的尖端,犹如声带的皮肤,由它通过气息的冲击振动发出声音,这是比较强韧的部位,较不容易受伤发炎。第二部分叫“声唇”,若发声时声唇逼紧声韧带,和声韧带同时振动发声,则声带容易受伤发炎,甚至肿胀出血,有些人发声时由于声唇过分避紧声韧带,以至气息无法经由声韧带正常平衡摩擦振动发声,造成声音憋住出不来。遇到这种情形,我们只要把第一部分的声韧带尽量并拢,将第二部分的声唇连同第三部分的声带肌肉--“纵走筋束”向两边撑开,不使声带的肌肉同时参加振动,如此即为健康的方法,也较能持久不受损伤。如果我们拿一根约一公尺塑胶管向四面八方摔转,则会发出鸣鸣声响,若我们把这根塑胶管出口处用橡皮筋绑紧使之出口处变小,那么它所发出的声响必然声音较高,这就是声带的发声原理。声带的运动可分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来说明,声带的前端是长在喉结的下方约0.3公分的地方(甲状软骨),然后连到后端,靠“披裂软骨”来扭转声带使声带拉长,拉长时的方向是前端要向下后端向后扭转。如此拉长后声带的长度则比原来未拉长前长上1/3或1/2。一个婴儿刚出生,他的声带后端是非常发达的,可是以后受到语言子音的影响,这时声带后端慢慢退化,前端反而发达起来,所以我们练习歌词咬字必须明白要把子音和母音分解开来,子音用前端,母音用后端以“S”或“C”加上母音(即Sa、Se、Si、So、Su、Ca、Ce、Ci、Co、Cu或Pra、Pre、Pri、Pro、Pru)来练习效果较佳,亦即子音往前送,母音向后送。声带的后端远比前端更重要,也常被一般人所忽略,甚或不能接受弃而不用,这是多么可惜。要感觉声带后端(披裂软骨)的位置,它是在于食道入口处,当我们吞咽东西时,披裂软骨就会跟着扭转,所以我们把吞咽时的感觉用来发声那就是正确的。其次谈到“轮状喉头肌”,轮状喉头肌长在上部食道的前面,当我们用手去压迫胸骨及气管上方凹陷处,就会有咳嗽会痒的感觉,这个部位就是轮状喉头肌的位置。至于如何去感觉声韧带并拢的技巧,只要我们吸气时故意发出声音,以这种感觉来发声那就对了,这个位置就是正确的发声的位置。在此我要将声带后端再次加以说明,一只狗在叫的时候是用后脑头腔来共鸣的,它们用这种声音来传递感情讯息,这种声音可传得非常远,绝不是用声带前端,我们人类也是动物,当然用这种方法来传递情感讯息更能被人接受,而这种声音是具有感的。

三、“有感的声音”--呼吸的位置

首先来谈谈吸气,吸气的时候五个部位要同时进行参加吸气工作。(一)、气管上部(轮状软骨或鼻腔)要缩小,用“I”母音使声韧带并拢,保持紧张状态;(二)、胸部(胸骨)要向左右扩张;(三)、背部(肩胛骨)向外扩张;(四)、腰部(末位肋骨)向外扩张;(五)、腹部(肚脐以上叫上腹,肚脐以下叫小腹)上腹向前撑开,以保护横膈膜,小腹向内向上收缩。这五个动作必须在紧张状态下进行,不可松弛。其次呼气时的动作仍然和吸气时的形态(Form)是一样的,缩紧肛门,上腹向前撑开,小腹使劲使气往内向上推送。其次谈到“气压”的问题,我们在一个茶壶里装满水,下面用火加热,当水沸腾的时候蒸气会推动茶壶盖,使茶壶盖上下抖动,但是我们如果在茶壶内装上一个笛子,水沸腾后水蒸气就会从笛子排出,发出声响,这个原理和我们发声原理是相同的,这个笛子就是气管后端所发出的声音,我们以“U”母音来练习较能体会出来,使上面的气(胸部、肩部)及下面的气(腹部、腰部)保持紧迫状态后,上面的气纹风不动,挡住气,使声唇撑开,然后下面的气往内向上输送,使维持平衡状态,要唱之前提前一秒钟作准备,然后再发出声音,这就是正确的呼吸,也唯有这种方法才能发出感的声音。

四、歌唱技巧--实际演练

歌唱技巧在讲求母音和子音的发声方法以及母音和子音之分离(揭开),五个母音a、e、i、o、u对声门的闭合和张开均有所不同,“a”声门是完全打开的,“e”声门半开,“i”声门关闭,“o”声门半开,“u”则声唇张开,声门韧带关闭。在这五个母音之中以“u”母音的开合状态是最健康,所以要把“u”以外的四个母音保持相同与“u”的发声位置来发声,用暗一点的音色,只用一半的声音用声带后端来唱,其中唱“i”母音时要保持“a”母音的位置,“e”母音很容易位置移上去,要尽量避免,须知吾人唱歌时是以传达母音为主。至于子音由于它是缺乏感的声音,它只是母音的附庸,我们要多练习母音和子音揭开的方法,这种方法已如前述以“中庸的声音”(mezzavoce)用S、C或Pr加上母音来练习,效果甚佳,练唱练习曲应当多用“中庸的声音”来唱,其它不论是唱长音或歌曲也依然如此,试想,如果要演唱整个歌剧,从头声音拼到尾,任谁也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