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地让孩子们接触钢琴可能对两者都不利:孩子气馁了,音乐停止了,而钢琴——总是满怀希望的父母因一时的热情买来它——最后像一套废弃的家具一样,上面积满了灰尘。”这样的忠告希望能引起那些望子成神童的父母们的思考。儿童学习大提琴也是如此,并非都是越早越好。大提琴教育家张增希先生说,“实践证明,女孩5岁、男孩6岁开始学习大提琴,成效显著,可认为是先期教育的最佳年龄,因为大提琴教学(实践性、技艺性很强)不同于音乐欣赏性的教学(后者可从零岁开始),它需要付出很大的脑力和体力劳动。
教学中还发现,一些初步学过某种乐器(如:二胡、笛子、手风琴等)的孩子改学大提琴,虽说年龄好像大了几岁(女孩11—12岁、男孩11—13岁),但他们学琴的求知欲特别旺盛,自制力和自觉性较强,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提高较快。”这是因为这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脑量几乎达到了成人的重量,骨化过程在继续,其智力正在成倍地增长,还由于他们已经有了一些学习乐器的体验。所以,他认为也可以大胆地接收11—13岁的孩子(最好是学过某种乐器),从零开始学习大提琴。
(五)调整学琴孩子家长的心态,这也是儿童大提琴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学习音乐的孩子家长往往期望值过高,把培养大师级音乐家当作第一目标,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第二个马友友,导致学琴的功利性过强,从而产生急躁心理、攀比心理。孩子们开始接触音乐,逐步学会掌握一件乐器,这是他们跨入音乐殿堂的第一步,教师和家长的职责除了把孩子送进音乐课堂接触音乐,教会他们如何持弓、握弓、按指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忠贞不渝的感情,发掘他们潜在的音乐才能,使他们逐渐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学习。所以,学琴孩子的家长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不能漠视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拔苗助长,否则不但不能取得好的练琴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以至于不是追求对音乐美的感悟、对创作规律的自由运用,而是对技术的无奈屈从,使音乐美育异化成单一的意志锻炼和考验。”
总之,在儿童大提琴教学过程中,无论实施怎样的教学方法,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核心,就是要认清儿童生理、心理成长发育的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的教育,使儿童大提琴教学回归到音乐教育的本质,使音乐教育真正成为美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