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技巧比较


 在许多音乐报章杂志或刊物上,不少撰文者总是不吝啬对一些新进的演奏者大肆加以赞扬,所用的词语无非是空泛而失真的“技巧完美、精湛技术、当代最伟大...”等。让我们回过头来,在本世纪的最后一年,好好看看这一百年里,到底有多少小提琴家和钢琴家真正做到了“技巧完美...”。
  谈到小提琴技术,普通的乐迷很容易联想到左手的音准和速度问题。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因为我们听到的小提琴声,最直接就是来自于左手的技巧。但是必须指出,如果右手的运弓技术不过关,小提琴一定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右手的运弓技术对一般乐迷来说实在不易从录音中评定,所以我暂时撇开右手的运弓技术不谈,先说说左手的运指技术。
  本世纪有录音留下的小提琴演奏大师,绝大部分我都听过,只有极少数的一二人例外。因此我就绝大部分的小提琴大师的左手技术谈谈自己的观点。一百年来,左手技术真正能够称得上超群的,其实只不过四人而已,他们分别是海菲茨、米尔斯坦、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柯岗。在这四人当中,左手运指真正称得上是完美的,只有海菲茨和米尔斯坦两师兄弟。单论技术,柯岗的技术好象还比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强一些,但也只是一点点而已。我为什么这样说呢?那么还有艾尔曼、克莱斯勒、梅纽因、阿卡多、帕尔曼、郑京和这些演奏家呢?
  如果没有对比,是分不出高下的,但是如果你听过这些人演奏的同一首乐曲,而偏巧里面又有同一个乐段只比技术,不比其它东西时,高下便立见了。
  海菲茨若单论技术,我相信不要说在这个百年了,我想就算到二十一世纪末,也不会有人能超过他。米尔斯坦的技术好象海菲茨的孪生兄弟,不过音准方面只有那么一丝的差距,只是一丝。柯岗的技术比之他们二人,相信如果用百分比来说,大概有他们二人的97%,这已经是本世纪又一罕见的奇迹了。
  梅纽因早年的技术(17岁以前)完全可以比得上米尔斯坦和海菲茨同样年龄时的技术,但是30岁以后的技术衰退得非常厉害,但即使是这样,他剩余的技术仍然相当可观,仍然不是旁人可以企及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技术出众,相信大约等于海、米二人全盛时期的95%左右。
  艾尔曼的琴艺早年以技巧和发音著称,只不过因为海菲茨出道才被盖过,他的技术略比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差一点点。
  克莱斯勒是一个特例,我觉得不适宜评论他的技术,因为我觉得他的技术有很多“出猫”(即作弊)的成分,但是他“出猫”出得非常非常有技术,以至于有时我也觉得他的技术极为出色,其实这是他那一代大师共有的特点,不会硬桥硬马地在技术上下死功无,毕竟象海菲茨和米尔斯坦这两师兄弟那么有天赋的人,一两百年来也只不过十个八个而已。
  新一代的演奏家里面(即神童拉宾和努娃死后),我认为阿卡多的技术是第一的,她的技术大概有海菲茨的95%,帕尔曼则差一些,他的速度可以很快,但是音准却不如阿卡多。
  斯特恩这位老一辈的大师又如何?我把他放在最后谈,是因为他是唯一还没有死的大师了,他一死,整个浪漫时代的小提琴艺术年代就结束了。可惜的是,他早年的技术还算比较出色,但是如今的演奏实在退步得太多,听他与张永宙在香港回归音乐会上演奏巴赫双小协,几乎以为是两个音乐学院的初级学生拉的,他与张永宙的技术退步是极为明显的事实。其实,斯特恩的技术退步情有可原,因为他毕竟八十岁了,历史上只有克莱斯勒、海菲茨和米尔斯坦能在七十岁以后仍保持极佳的技术。但是张永宙的技术衰退则完全是一个可怕的变化。想当年她十二岁演奏老柴小协和帕格尼尼第一小协时是多么的意气风发,但是如今几年过去,她变成了一个平庸的小提琴手,哎,人太早成名就是这样的了。是不是“伤仲永”?
  注:斯特恩于2001年9月22日在美国去世<BR><BR>艾萨克·斯特恩(1920-2001)<BR><BR>艾萨克·斯特恩,美籍前苏联小提琴大师,6岁开始学钢琴,后随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布林达学小提琴,同时从路易·帕辛格学习。17岁与旧金山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声名鹊起。1944年在卡内基音乐厅开独奏会,自此名声大噪,成为美国代表性的小提琴家,活跃于世界各地。此外,他还和美国小提琴家罗斯、钢琴家伊斯托明组成三重奏团,从事室内乐的演出。
  斯特恩的演奏技巧精湛无比,左手不仅有着惊人的运指速度,而且其独特的、具有“斯特恩式的揉弦”所营造的迷人音色,至今仍成为后辈学习的楷模。
  作为有着60多年职业演奏生涯的演奏家,斯特恩还录制有大量的唱片。迄今为止,他已录制约有100余张唱片,其中包括63位作曲家的200多首作品。艾萨克·斯特恩从未进过中学和大学,终身由于缺乏正规教育而遗憾,因此他致力于发现、提携与帮助那些富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
  艾萨克·斯特恩是卡内基音乐厅主持人、美国以色列文化基金主席和美国全国艺术委员会的创始者。
  艾萨克·斯特恩结过三次婚,自称除去音乐,酷爱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