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各地苗族服饰介绍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各个民族的服饰及头饰又各具特色。

苗族妇女服饰仅在贵州境内就有上百种,总的说来是于朴素之中追求华丽重彩,以刺绣、挑花、蜡染为主要工艺,佩戴贵重银饰后显得富丽堂皇。男子畜发包头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脚服装,腰带束身,冬天缠裹。

在黄平县境内重安江镇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落,这个群落因人口少、装束别致、风俗习惯独特而著称,它就自称为“羿的后人”——革(应该是单人?字)家。革家是有待识别的民族。革家服饰犹若一袭戎衣,由射日头冠、头巾、对襟上装、护心马甲、短百折裙、围腰、绑腿组成。一身“威风凛凛”的女子盛装,色彩纹饰确是分外的素净淡雅。革家盛装以蓝白蜡染和彩色的刺绣协调搭配组成。革家对襟衣通体蜡染纹饰,唯袖上和后摆加饰刺绣,其中以衣袖上的刺绣最好。在蓝白蜡染的主调中,刺绣的红色围腰分外惹眼。护心马甲和绑腿以黑色为底,上绣纹饰。革家百折裙上也是蜡染加刺绣。革家的蜡染纹饰极细,图案主题大多是与“射日”传说有关的扶桑树、勾藤花、弓、象征太阳的赤鸟。还大量出现旋纹和变形的蝴蝶。后期还融入了些汉族文化的图案。不论怎样的变化,革家人把圆和方作到了近乎完美的的搭配。同时衣服上鸟形越多的就越珍贵。衣袖上的刺绣以数纱绣和锁绣完成。图饰和衣纹风格不一,刺绣的衣袖图案是简化后的几何纹饰,有些极似青铜器图案。围腰的刺绣技法有数纱绣和挑花绣。革家服饰从衣服到刺绣袖片再到围腰,似乎不是同一时期产生的。革家还以手绘蜡染著称于世。

中国贵州古老的苗族,曾经历过惨烈的战争,经历过整个民族极其悲壮的大迁徙。他们几千年封闭在夜郎这片蛮荒之地,隐忍着巨大的痛楚与无奈。他们食无粮,挖蕨根采野菜捉鱼虾捕山禽猎豺豹以果腹;他们居无所,宿恶岭歇荒林藏洞穴斩茅草伐石木构屋以栖身。贵州苗族先祖倍尝人世间万般疾苦与磨难,这或许便是今天他们传统的灿烂夺目的无字艺术文化最根本的由来。

有专家说“苗族崇尚黑色”,非也!自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以来“他们的图腾崇拜,旌旗飘带、受命之符都与黑色有不解之缘”,“秦始皇群臣皆衣黑色”,“秦始皇崇尚黑色,奉之为秦朝政治模式的文化符号”(张分田语)。故黑色是秦以来中国人的着衣之色,并不独为谁崇尚与否。《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载:(苗族)“好五色衣服”,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苗族)“女则服花衣,杂以五色”。此是也!苗族崇尚五彩颜色,尤喜红、绿、青,青色是沉重艰辛的日子;红色是奔涌的鲜血,是熊熊燃烧的烈火,是顽强的生命力;绿色是巍峨青山滔滔江流,是参天的古木苍林,是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诡秘隐匿的百鸟衣。在苗族里有个祭祀色彩很浓的鼓脏节,鼓脏节上有被视作可以通灵的牯脏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百鸟衣。百鸟衣还有各种各样的名称,比如“牯脏服”、“牛衣”。因为是在祭祀节日里使用,所以百鸟衣也就有了很浓重的诡秘隐匿的色彩。

百鸟衣主要出现在黔东南榕江县,百鸟衣宽袍大袖、下着鸡毛飘带裙,也有连体长袍。百鸟衣制作的技法主要是以蚕丝手工铺锦,然后在上面以平绣制作。百鸟衣通体都有纹饰,有蜿蜒盘旋的龙,有蝴蝶妈妈,有各种神气活现的鸟——山鸡(苗族文化中没有“凤”的概念的)。这些纹饰构图中都有意无意的具备了一双夸张的大眼睛,似乎不停的审视着空间与时间。

贵州苗族传统织、绣、染制品,尤其是远年上乘的极稀少数量的精品,制作精良,风格迥异。它们有的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有的光华灿烂神采飞扬,有的清秀素净淡雅,有的凝重深沉诡秘。这些制品无论创意、主题、构图、设色、技法、工艺(包括制作工时),决不逊色于中外古今工艺名家名作。今天,当这些原始的织、绣、染制品有的已磨损、班驳、自然风化或年久失传渐渐逝去光彩的时候,收集、整理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头等任务。有批评家说:“用文字去翻译贝多芬的作品是愚蠢的”。同样,我们不能愚蠢的用文字去诠释苗族服饰的意义和内涵,我们只能通过一件件织、绣、染制品去体味、感悟苗族那一针针所表达的情感,或赞美、或祝福、或呼唤、或希冀、或怒吼。。。。。。

贵州苗族传统织、绣、染中的人物图案大都变形夸张抽象,这种大胆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早于西方若干世纪,由此有理由揣测,变形艺术巨匠毕加索或许从中国传统苗族服饰图案中受到过某些启示也未可之。(毕氏变形人物与苗族变形人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否则只能理解为:艺术家对生命对自然有着共同的体验和认知,以导致艺术创作手法上的撞车与巧合。

苗族服饰中最华艳的莫过于施洞地区的新娘盛装了。位于中国贵州省台江县施洞乡的苗族临水(清水江)而居。美丽的清水江也赋予了这支苗族特别的心灵手巧。施洞的苗装由丝质头帕、左襟上装、百折裙、围腰、花带组成。一身盛装配上传统的全套银饰后十分的富丽堂皇。施洞苗装的各单件都十分艳丽,头帕和腰间花带都是用真丝以木机织成。最叫人惊叹的是左襟的女上装。上品的施洞苗衣上双袖、肩部都有以破线绣绣成的绣片。领后和左前襟处辅以精细的叠绣装饰。除了上装外,施洞的围腰也是十分华丽,有以织锦制作的,也有以平绣技法绣成的。施洞苗绣的图案一般以人物和动物为主,早期的细花和碎花风格的图案中我们所见的兽类只能去想象,中期的大花风格图案演变为以苗族传说为主的叙事性图案,诸如蝴蝶妈妈等。最完整的能解读的就是苗族创世纪的绣片。后期受汉族文化影响,逐步出现了有汉族文化背景的龙凤花鸟图案。

台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苗族占境内人数的97%以上,是世界上苗族聚居最集中的县份,堪称“天下苗族第一县”,史称“苗疆腹地”。同样的,台江的苗衣也在繁多的苗族绣中独树一帜。台江苗衣由头帕、上衣、百折裙、围腰组成。台江苗衣的刺绣都在双袖,肩、衣襟,领口。尤其以双袖上的一对刺绣最有代表性。台江苗衣的各部件中以上衣和围腰的刺绣工艺最具收藏价值。台江苗绣的色泽以绿色为主色调,各种深浅不一的绿,再辅以独特技法——“皱绣”带来的浮雕效果,一股凝重深肃的气氛变无限制的蔓延着。台江苗绣的图案相对较稳定,一般是九翅飞龙占据着画面的主体,然后周边间缀着苗族文化中的吉宇鸟、变形的蝴蝶妈妈和带有汉族文化印记的缠枝花卉、石榴等。衣襟上的刺绣虽然是点缀作用,但图案依然叫绝,直型的长条的龙,和我们想象中的蛊虫多么的相近。台江的围腰却和上衣大不相同,色泽上的红艳,技法上使用“平绣”,图案上花鸟的主体位置。很显然同上衣不是一个时期的产物。

雷山县因所辖的雷公山和苗寨闻名。因常年在桃源般的雷公山怀中生息,雷山苗的苗绣自然也就有了一番不一样的风情。雷山苗装由苗衣,百折裙、和极副富特色的彩带裙组成。衣服上的刺绣装饰位置同台江苗衣一样,但色泽运用上就比台江的丰富许多。技法上也是百花争鸣,辫绣、平绣、皱绣、堆绣、拼贴、都经常能在雷山苗绣中看到。纹饰上多数是各种动植物和吉祥之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极为少见的文字衣,这些文字或是充满了欢庆祝福、或是沾沾自喜、或是报复远大、还有的不知所云;更有甚者,青天白日旗和“上中下正”之字号也赫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