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二人台是乌兰察布市独有的地方剧种。它作为乌兰察布市人民的一份极为珍贵的艺术遗产,已被国家正式确认,并被收入《中国戏曲志·内蒙古卷》。东路二人台为什么恰恰在乌兰察布地区形成?
乌兰察布市地跨三省,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草原、农耕使古代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不仅仅创造了区别中原的民族文化,而且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创造出了独特的乌兰察布文化的结晶—东路二人台。
东路二人台旧时称“玩艺儿”,始于清末咸丰年间,形成于民国初年,流布于乌兰察布市东部的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等地,以及与内蒙古毗邻的河北、山西部分地区。乌兰察布市的二人台艺术因与我区西部地区的二人台在源流沿革以及音乐、剧目、表演诸方面有明显不同,五十年代末改称东路二人台。 东路二人台大体上经历了社火玩艺儿、玩艺儿和二人台三个阶段。
东路二人台具有独特的方言、奇异的风韵,在比兴和夸张的审美想象中浸透着具有当地特色的幽默和风趣。七八十年代东路二人台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乌兰察布市专业、业余剧团创作了一大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新剧目,同时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武利平、赵德厚、王凤云、张玉兰、王俊英等崭露头角,并走向全区和全国。
1980年,内蒙古艺校在乌兰察布设立了东路二人台戏曲班,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演员,1984年7月成立了乌兰察布市东路二人台实验剧团,是我区唯一从事东路二人台艺术创作表演的地区级专业艺术团体。该团主要以挖掘、整理、继承东路二人台传统剧目为己任,创作的部分优秀剧目先后在国家和自治区演出和评比中获奖。其中《摘花椒》1985年荣获全国地方戏剧、小品比赛二等奖,《劝夫》1997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风雨山乡路》1997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风雪情》1998年荣获文化部戏剧小品比赛三等奖,大型东路二人台现代戏《光棍汉与外来妹》2001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特别是《光棍与四川女人》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之后,于2001年应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晋京汇报演出,中央电视台11频道现场进行了录制并多次播放,在全国全区引起较大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