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乐伏羲台(人祖庙)


伏羲台位于河北省新乐市区北郊2公里处的何家庄村之东隅,是新石器时代三皇之首伏羲氏寓此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地方,伏羲台、金水河、葫芦头、剌孩草是伏羲时代留下的遗物和遗迹。帝喾时期开始在伏羲台上祭祀人祖伏羲氏,据史料记载:“帝喾巡游此土,见伏羲之圣迹,集四方之民而化导养育之故。而筑台修庙以祀之”。

一九九三年新乐市委、市政府决定以伏羲台为核心兴建伏羲文化城。经过几年的恢复建设伏羲台、人祖庙已初具规模,伏羲台主要建筑有龙师殿、六佑殿、寝宫、东西朝房、钟鼓二楼、殿宇等近百间。台庙一体,高低错落,主配分明,结构严谨,有“雾锁蓬莱,日丽天堂,所谓燕赵中第一仙宫者”之美誉。

伏羲台由上下三层用当地夹沙好土罗叠堆集而成,总高度9.206米。最底层的第一层台高2.898米,南北长102.58米,东西宽87.42米;第二层台高2.118米,南北长89.43米,东西宽 64.6米;最上边的第三层台高4.19米,南北长53.68米,东西最宽处23.8米,最窄处17.9米,呈不等边八角形,名八卦台,又称伏羲画卦台。

伏羲台古遗址文物遗存丰厚,有新石器、商周、战汉三种文化层次。1994年修复龙师殿、寝宫时在其基址之下,有三个庙殿基础遗存,经考证,分别为汉代、唐代、明代。伏羲台台基周围及周边地带1米多浅表地层到处都有商周、战国、汉代早期灰陶、夹沙灰陶、粗细绳纹、云纹、回纹等纹式瓦当等建筑构件和早期陶制生活器具残片,以及元明清时期的瓷器生活器具残片。

50年代初期伏羲台周围还存有人工夯土城墙高4米,上宽3米,下宽8米,城墙长1200米。城墙南边有影背高4米,上厚1.5米,下厚4米,长15米。至今伏羲台北侧还留有夯土层遗迹。1985年文物所进行文物普查时征集到在伏羲台葫芦头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斧1件及商周战国时期的陶器6件,在中同村村南300米处出土的两件青铜器一鼎一簋。通过多年来的文物征集和几次考古发掘。伏羲台周围出土的文物共170件,其中一、二、三级文物17件,其余是一般文物。2013年5月,伏羲台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羲台上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该庙中轴线上的所有建筑均建在高5米的夯土台上,并在台上筑台逐层增高,形成高低错落重点突出的平面布局,从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六佐殿、龙师殿、寝宫。六佐殿为元代建筑,龙师殿和寝宫只留有基址,为1994年复原建筑,东西配房、厢房等建筑已毁。中轴线东西两侧建有华胥庙(俗称老娘殿)、雷公庙、东西朝房和钟鼓二亭。据传该庙是为祭祀人祖伏羲、女娲而建造,在庙后还存有浴儿池、刺孩草金水河等遗址。

六佐殿

原名十王殿始建于商周,元大德五年曾进行大规模维修,现存梁架大部分是元代或元代以前的遗物。六佐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青布瓦顶建筑,通面阔12.84米,通进深8.76米,通高6.5米,梁架结构为两柱七檩七架梁,各脊饰构件齐全,其独特之处在于正脊的花饰突破了北方建筑特色,其表现手法既非官方之作,又有民间古朴大方之气质,实乃罕见。

六佐殿梁架大木为自然材,不加斧凿,保持了元代以前的制式和风格。墙身下碱淌白丝缝,五花山墙,施圆形木窗,前后置板门,六佐殿四根金檐柱用当地黄山之石,斧凿为粗面不等边八角形状,显示出其坚固耐久、古朴壮观之形象。

龙师殿

1994年经河北省文物局批准在其原址进行复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四周有八角回廊,重檐歇山绿琉璃瓦顶建筑,通面阔18.45米,通进深15.5米,通高13米。第一层平面呈不等边八角形,对应于伏羲氏发明的先天八卦。殿身柱顶石式样有三种:一是前檐明间两块为莲瓣式,正面莲瓣下刻有圆狮子滚绣球;次间两块柱顶石为小花瓣式样;其余墙体内不露明的柱顶石均为素平石。梁架结构为七架梁前后双步梁,下檐廊步呈八卦形,用单步梁和双步梁直接插入殿身柱内。一层檐下施单翘单昂五踩斗栱,承托不等边八角形殿顶;上檐施单翘双昂七踩斗栱,承托殿顶,斗栱的分布:明、次间均用四攒平身科斗栱,一层廊步用三攒平身科斗栱,山面前后两间各用三攒平身科斗栱。收山一檩径多即400毫米,正脊中间置宝顶,各脊均有雕饰花样和吻兽。

殿身前明、次间及后檐明间为四扇五抹隔扇,心屉为斜方格,中槛以上施斜方格横坡窗及走马板。油饰彩画仿明小点金作法,檐椽头部及天花彩绘太极和先天八卦图形,以与建筑的性质相谐调。

寝宫

1994年由河北省文物局批准进行复建,与龙师殿高台相连,寝宫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建筑,通面阔12.98米,通进深8.18米,通高7.76米。梁架结构为两柱七檩七架梁。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斗栱布置:前后檐明间用四攒平身科斗栱,次间用三攒平身科斗栱;两山面前后间均用两攒平身科斗栱。前檐明间施六扇五抹格扇,两次间为四扇槛窗,心屉为斜方格,后檐及两山墙用大青砖做丝缝下碱,墙上身外饰红麻刀灰,油饰、彩画格调与龙师殿相同。

华胥庙

在河北省文物局及其古建专家的指导下,于2003年进行复建(华胥乃传说中伏羲氏的母亲,在雷泽履大人迹而孕生伏羲,又传雷公乃伏羲父,当地老百姓称华胥庙为老娘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通面阔13米,通进深6.9米,通高7.55米,歇山青布瓦顶建筑,前檐明间施五抹隔扇,东西两次间施槛窗。华胥庙台基用九级台阶提高了整体高度,与第三层台上的寝宫和待复建的东西朝房呈高低错落有序,整体协调美观之状。

伏羲

伏羲(生卒不详),风姓,又称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民间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地,封禅泰山。伏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伏羲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闪,看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又观察飞鸟走兽,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用于捕鱼打猎。他还创造了文字替代在绳子上打结的记事方法。

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

“三皇五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即已确立。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左传》、《管子》、《周易》、《庄子》、《国语》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伏羲的记述,在正史中,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历史地位。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和对远古各部族研究的进展,学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一般认为,中华民族早期血脉来自于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族群,到秦汉之际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血脉。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代表,伏羲是各族共同尊奉的先祖。

在当代社会,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伏羲创世神话和祭祀伏羲的习俗。伏羲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团结协作、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乐伏羲台庙会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何家庄这座普普通通的北方乡村就会突然变得格外热闹起来。来自四邻八乡的人们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地聚集到伏羲台,参加为期四、五天的庙会,焚香祭祀,避祸托福。这个习俗在当地由来已久。

这究竟是个什么日子呢?相传农历三月十八是伏羲的诞辰日,所以在每年的这一天,村里就会举办庙会和各种庆祝活动,向伏羲表达敬意,祈求幸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当地的传统节日三月十八庙会,据说这个传统已经保持了上千年。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座古代的高台建筑在节日的喧闹中默默伫立,这就是新乐伏羲台。如果把三月十八的庙会比喻成一出真实生动,朴实欢快的民间戏曲,那么伏羲台便是这出戏曲的中心和高潮。庙会就像是一个大集市,人来人往,商贾云集,但是最重要的内容是人们走上伏羲台,虔诚地朝拜祭祀。

在新乐的城市乡村,自古以来就一直流传着关于伏羲的种种传说。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伏羲不只是人们所敬仰的人类始祖,更是生动、熟悉的传奇。

相传古代洪水滔天,惟有伏羲和女娲得以幸存,他们乘坐一只大葫芦随波逐流,漂到一处土岗前停了下来,他们便在这里弃舟登岸,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这处土岗因此叫做葫芦头,而土岗所在的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新乐。

洪水退去之后,大地一片荒芜。为了人类的繁衍生存,伏羲和女娲在这里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传说刚出生的婴儿被裹在一个肉团里,伏羲用“剌孩草”的叶子划开包裹婴儿的肉团,这些小生命才呱呱坠地。随之,“剌孩草”的叶子一半变成了红色。伏羲又把孩子们放在一个池塘里,用清水洗去身上的污迹,使他们健康成长。池塘的池水也随之变成了红色。

今天,我们在新乐依然能够看到一些传说中的遗迹。何家庄东北方向的这处土岗,据说就是传说中伏羲和女娲从水中登岸的葫芦头,现在建有凉亭供人们遐想。而位于伏羲台旁的这个水池,传说是伏羲清洗孩子的地方,人们叫它“浴儿池”。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植物就是“剌孩草”。据当地的老百姓说,每年到了秋天,“剌孩草”就会呈现出一半鲜红一半嫩绿的颜色,非常好看。

其实这就是一种禾本科植物,学名叫做黄背草,也被俗称为菅草,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各个地区。它真的会变成一半红色、一半绿色吗?现在已经是新乐的九月了,秋风渐起,但至少在我们的镜头里,“剌孩草”依然翠绿。

这些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在新乐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除了这些传说故事之外,在新乐人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实际存在的历史遗迹,当地人坚定的认为,它们与伏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证明了伏羲在这里的生活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