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饮食文化


月饼 提起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饼。其实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要迟至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应节的瓜果为主。至于月饼的起源,再民间有一项流传甚传说:在元朝末年,汉人想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条计策。 说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 回到家中,咬开月饼,发觉里面藏张条子,上面写著:“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这个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留下来。

月饼种类的特色,因地而异。苏式月饼多是酥皮,油多糖重,松脆香酥。广式月饼重糖轻油,皮薄馅美,不易破碎。京式月饼素油素馅,且多为硬皮。而潮式月饼以糖冬瓜为馅,食之松脆滋润。另有一种产于东北的套月月饼,专供馈赠之用。最大的底盘直径约三十三公分,由下而上逐一缩小,一套月饼像个宝塔。而且每个月饼上都有不同的花样,组成一套嫦娥奔月的连环画。

根据清代高拱乾的《台湾府志》记载,月饼还是以前台湾学子用来占卜自己未来功名成就的道具呢!清代以八月十五为秋闱,即乡试第三场考试的日子。所以月饼也取了一些和科举功名相对应的名字。含状元、榜眼、探花饼各一,会元饼四,进士饼八,举人饼十六,秀才饼三十二。参加占卜的学子轮流以六个骰子掷入碗中,各视其点数之多少,来预测其功名的高低。“博月饼”就是为了取状元夺魁的的好彩头。

螃蟹 秋天也是盛产螃蟹的季节,是很多喜爱海鲜的饕客尝鲜的好时机。螃蟹性冷,吃螃蟹最好趁热吃,并多沾些姜酒类食品,以去其寒。

芋头 在台湾,也流行在中秋节吃芋头。有俗语说:“吃米粉芋,有好头路”。取芋、路的谐音来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的工作。

水鸭公 高雄县饲养水鸭的风气很盛,中秋节前后正是水鸭公初长最嫩的时候。因此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加菜,成为当地中秋的特色。

菜饼 宜兰地区在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吃一种菜饼。菜饼以面粉为材料,中间抹上黑糖烘培而成,味道香脆爽口。

其他 应节的水果,如台湾的麻豆文旦柚和枇杷等等。

中秋节的宗教习俗

祭月 月光纸与兔儿爷。我们说过中秋节的起源,是来自古代帝王在八月十五祭月的习俗。在民间,后来也渐渐有了这种风气。在明清时代,祭月的供品中,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一种叫“月光纸”的东西,上面绘有月光照耀菩萨,下面绘有月亮宫殿,有一兔人站立在那里捣药。祭月后即将月光纸焚烧。

清朝流传一句话:“男不拜月”。所以拜月就成了妇女的专利,家中的主妇忙著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没事干。中秋节前几天,街市上都会卖一种专供儿童祭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以泥土塑造成兔首人身,坐著的姿势如人状。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成儿童中秋节的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批战袍的、也有扮成商贩,或是剃头师父、缝鞋、卖馄饨茶汤的等各种造型。

祭拜土地公 台湾农民有在中秋节,祭拜土地公的习俗,感谢土地公保佑其丰富的秋收。除了祭祀土地公,农民还得在田间插设“土地公拐杖”。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夹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间。另外在台湾南部,也有于中秋节祭拜树王公的习惯。

祭拜太阴星君、太阴娘娘 太阴星君和太阴娘娘都是中国的月亮之神,其地位有如西洋神话的黛安娜。既然中秋祭月,自然少不了祭拜月神了。以苗栗头份的太阳宫为例,每年中秋为太阴娘娘祝寿的活动包括奏表祭拜,念经祝寿,举行月光晚会,颂血盆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