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红包tb红包

河北临西的冬至节


冀南临西冬至早,严冬来临外出少。

忙碌也有偷闲日,一家围坐祛寒饺。

回归乡梦到临西,休整安神待春潮。

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都要吃饺子。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饺子。”临西至今这天沿用吃饺子习俗,说这天吃饺子不会冻耳朵,俗语:“吃饺又喝汤,耳朵不冻伤。”

据说吃饺子是“医圣”张仲景传下来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者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的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变,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好友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是一年中夜最长的一天,北方的天气也会越来越冷,当地民谚:“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可见冬至也是一个典型的农家节日。随着人类过渡利用资源,大气二氧化碳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加快,“冰上走”不像以前了,“雁摆阵”已经少见了。这不是农村的过错,而是城市化不合理发展的结果。现在有人提出回归自然,回归农村的设想,而临西就是一个很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