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尝新节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多以农耕为主,尝新祭祀是重要的农事习俗。尝新节在仡佬族、白族、壮族、景颇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

尝新节又称“吃新节”,一般在夏秋两季新禾成熟即将收割之际举行。由于各民族习俗不一样,具体日期各地也不尽相同。尝新节当天,农家会到田间采摘少许新谷煮食,以新米饭、鸡鸭鱼肉等酬谢农神或祭祀祖先,庆贺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的地方还会进行对歌、斗牛等丰富的民间文艺活动,以示庆祝。

广西各少数民族过尝新节的日期依各地季节而定,最早在农历五月,最晚至十月。灵川县东源一带瑶寨,六月初六尝新;金秀瑶族则是八月巳日或九月间择吉日“吃新饭”;三江侗族、融水苗族的尝新多在六七月间举行;东兴京族则以十月初十为吃新节;隆林仡佬族尝新一般定在农历七月的第一个“辰”(龙)日或在八月的第一个“巳”(蛇)日举行,因此仡佬有“七吃龙八吃蛇”的说法。其中,以灵川瑶族和隆林仡佬族的尝新节最隆重,最有特色。

灵川县瑶族尝新节远近闻名,而其中最隆重,又属青狮潭新寨村尝新节。节日当天一大早,男男女女就开始为了庆祝尝新节化妆作准备。家家户户都会打下今年的新禾谷,做成新米饭摆酒设宴。无论是已出嫁的女儿还是在外打工的汉子,全村村民都要回寨一同欢度尝新节。

广西尝新节

上午,身着瑶族盛装的村民们登台献艺,跳起瑶家世代相传的长鼓舞、敬龟舞、草龙舞等。长鼓舞是瑶族传统的民间舞蹈,因用红色长鼓跳舞而得名,最早为祭祀瑶族始祖盘王时所跳。

敬龟舞是瑶族的传统祭祀活动之一。传说远古时期海龟曾救过遇险的瑶族先民,从此龟便被瑶民视为吉祥物。舞蹈时,壮汉会在身上画上“龟纹”,身上则绑上乌龟模样的道具,模仿海龟的动作起舞,生动风趣。

草龙舞是丰收季节表演的祭祀舞蹈,1人挥舞龙珠在前方引导,其余9人舞龙。草龙由旧时的网状龙演变而来,如今用彩布和稻草扎制而成。舞龙时龙首作抢球状,引导龙身游走飞动,活灵活现。

广西尝新节

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么基村大水井屯,是仡佬族的聚居地。秋收时,族人会按习俗择吉日尝新,以纪念开天辟地的祖先和庆贺丰收。

尝新节当天,热情好客的仡佬族人一大早便到寨门迎接各方宾客。吹牛角号是仡佬人的传统迎宾仪式,寓意迎贵客,求平安。仡佬族姑娘唱起《苦里歌》给客人敬茶,随后是仡佬族男子唱《敬酒歌》助兴,男女迎客方式次序分明,敬重有加。

上午9点,伴着悠扬的八音响起,全寨男女老少停止一切农活,在寨中长老的带领下去田间采新。不论是谁家的谷物,都能摘一些,主人家也不会见怪。采摘回来的部分谷物交由家中长辈拿来祭拜祖宗,其余新采的谷物则集中堆放到寨里当天专门准备的大谷桶上,直堆到像一座小山为止。乐手们开始围着谷桶吹奏八音,舞者也配合着跳起八音舞。

100多年前,仡佬族从贵州迁来广西。仡佬族过尝新节还有杀牛祭拜祖树的习俗。喜庆采新丰收后,领队挥舞着新稻穗带领众人前往拜树祭祖场地。他们将牛心和新米饭等供品一同摆放到祖宗树下的祭祖台上,由寨中长老代表全寨老少点香跪拜。

广西尝新节

仪式结束后,众人围着树再次跳起欢快的舞蹈。最后是尝新聚餐,并把祭祀过的牛心和牛肉按户头每家都分一小点,寓意着仡佬族人虽分散居住,但大家的心却拴在一起的坚定信念。

2010年,隆林仡佬族尝新节举办大型歌舞表演。节目根据隆林仡佬族原生态传统节日“尝新节”进行艺术加工,体现了隆林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