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指自四川省宜宾市至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上游河段,全长1040公里。此间汇入的主要一级支流有岷江、沱江、嘉陵江和乌江。长江三峡位于川江的奉节县至宜昌市之间一段。
竖帮旗
端午节川江及川江支流的划龙船儿比赛,由各码头帮和船帮操办,有帮会单独参赛的,也有两三个帮会联合参赛的,按各自的主营业务取名,炭码头称乌龙,米帮为黄头,酒帮叫白龙,龙头、帮旗、服装也做成这种颜色。当年重庆城洪崖洞下面有个镇江寺纸码头帮,因纸遇水必烂,不能取名“纸龙”,联合旁边码头的盐帮,盐也怕水,就按地名“镇江寺”取了个威风的名字:镇江龙,船身涂为代表天子的黄色。
每年农历三至四月,参加划龙船儿比赛的帮会,要在自己的码头公开竖起帮旗才算数。比赛要造龙船儿、办服装、管桡手吃喝等,一系列开支太大,有的帮会不一定每年参赛。
1944年的端午节,重庆城嘉陵江贺家码头帮不打算竖旗。可帮里有个绰号“大鸡罩”的人神兮儿,邀约几个人,趁会首不在家的时候,从他老婆那里骗来了帮旗,买上鞭炮一放,大张旗鼓在竖在码头上。会首回来气得直跺脚,但竖了帮旗不能丢面子,只好吃哑巴亏,立即发请柬宴请本码头的商绅,筹集经费参赛。不过为了解气,会首执行帮规,用竹片狠狠抽打了“大鸡罩”的屁股。1947年,嘉陵江水府宫码头帮也决定不参赛,没想到南岸停外国船的洋码头玄坛庙青龙,天天来水府宫码头前的江面,划来划去炫耀、挑逗,招惹得水府宫码头帮终于沉不住气,在端午节前五天竖起了帮旗。
渝中区太平门码头历来水运繁忙,重庆府和巴县的各种衙门均设在这一带,商号、钱庄、酒肆、花楼也多,太平门码头帮会首为显示本帮实力,年年都竖旗,因此其他帮会送了一个“顿旗会首”绰号给他。
造龙船
帮会竖旗后,着手请“掌墨师”造龙船儿。在看好的黄道吉日和时辰,掌墨师左手提着一只雄壮的大公鸡,右手拿着锋利的菜刀,往鸡脖子上轻轻一拉,血涌了出来,第一滴滴在龙船儿定位的第一块底板上。这时公鸡还没断气,一个劲儿乱弹,掌墨师奋力一挥,抛向空中,看它挣扎着飞有多远,飞得越远,这条龙船今年赢的可能性越大。
往年的龙船儿可以抬出来再用,不过放了一年有了裂缝,需要修补。从楠竹上刮下竹瓤,舂茸后调上石粉、桐油,做成“油灰”,用小铲刀灌进裂缝里,再嵌扎麻丝填实,又灌油灰,反复几次。船帮子的内外裂缝,都按这种方法补好。最后,龙船儿全身上一遍桐油,焕然一新。
龙船儿下水之前先请龙头。每年划龙船儿持续到五月十五日大端午结束,之后龙头和龙尾送到当地的龙玉庙供奉,第二年端午节再去请。敲锣打鼓请来的龙头和龙尾,不能直接安上龙船儿,送进码头临时搭建的龙棚的龙架上,道士做场,为龙头“开光”。然后帮会会首领着桡手敬香后,小心翼翼地请出。
龙船儿安上龙头和龙尾下水后,划着去拜码头。被拜的码头帮会早已得到消息,安排了专人在岸边点放鞭炮迎接。龙船儿在江面划3圈后靠岸,桡手们下船抽烟喝茶。两家码头关系比较亲密的,还有酒肉恭候。龙船儿拜完码头离开,主人送行时,为龙头披上七尺红绸,再送桡手每人一根三尺红绸。龙船儿回到本码头,也放鞭炮迎接,同样划3圈后靠岸,抬下龙头和龙尾,送进临时龙棚供奉,第二天再请,不能留在龙船儿上过夜。
赛龙船
五月初五正式比赛划龙船儿,地点可选江面的宽阔处,看那个帮会先划到对岸,夺得岸上的标旗,或者选一段平缓的江段,划逆水赛,看那条“龙”先游到指定的终点。这才是端午节的高潮,江河两岸早早站满了大人细娃儿,一些生意人趁机摆上摊点,做生意看热闹两不误。
比赛开始,“轰”的一声号令火炮震天响,“咚、咚、咚”急促的鼓点声中,一条条五彩缤纷的龙船儿,“嘿唷、嘿唷”地贴着水面向前窜。开始都保持着间距,途中为争道,少不了互相碰撞,眼看着又挥起桡片干水仗,偏头逼旁边的龙船儿不让上前……桡手们平时干的是力气活,这时相互不守规矩、相互捣乱,要的是这种尽情尽性的欢畅。有一年划龙船儿,渝中区东水门码头的“黄辣丁”和太平门码头“老白龙”干水仗,抓扯打了起来,互相谎称一个被打死15人,一个死了13人,死者说得有名有姓,还做了灵牌供在龙棚里。实际上双方都没死人,弄起热闹些。后来其他帮会出面调解,双方听劝、言和。
1946年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端午节,重庆城两江四岸共48个码头帮全部竖旗,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划龙船儿比赛,各帮会都想夺冠。南岸玄坛庙的“青龙”会首冷静分析,这次是嘉陵江逆水赛,龙船儿都会争着走水势缓的左航道,肯定打拥堂。右航道水势虽急一些,走的龙船儿会少。比赛那天果不其然,龙船儿都争走左航道,相互不让,还撞沉了几只。青龙从右岸迎激流而上,先佯装很吃力,接着增加速度,然后全力以赴冲刺终点,等其他龙船儿明白时,青龙已顺利夺冠。
川江及川江支流的划龙船儿比赛,只有端午节这一天,但划来划去的习俗却要划上半个月,其实划的不是龙船儿,演绎的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