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皮人的春节风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节日,节日喜庆气氛差不多要持续一个月。它作为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十分受重视,出门打工的,在外求学的,在外做生意的等等,都会在春节前不远万里赶回家里和家人团圆,这里介绍一下南皮人的春节风俗。

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早起,这一天比较忙活。吃过早饭,女的在家里忙活,男人就带着孩子出门请神。

所谓“请神”,就是去往祖坟方向的路口,对着祖坟方向,邀请神(自己已逝的父辈及祖辈的故人)回家来过年。

这一天的大致程序是这样的:早饭过后,家庭主妇就开始把上贡的贡品准备好,多数是馒头,菜,还有的上猪头贡,或者贡上一只鸡。

请神前,要在家里带上香和鞭炮,拿着请神的一张符。这张符,是一个文官的画像,讲究“文接武送”。到了请神路口,要放鞭炮,把文官的像烧掉,请回自己家的祖辈以及神仙。放完鞭炮,要把香点着,一路上拿着香,带着自己家的神沿路回家。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路上一定不许去串门,也不能走叉路,要按去的路原路走回来。这样,才能把自己家的神请回。回到家,要把“拦门杠”放在大门口。把香插在自家供台的香炉里。这样今天的任务就完成了。但是,香火绝对不能断的。等这支香烧完后,要马上插入另一根。这样继续下去。直到大年初一折供(撤供)。有的家在折了供之后,香火依然继续着,持续到正月十五,有的家就在初一折供后撤了。而关于“拦门杠”,就是一支木杠,长度要达到自己大门口那么宽,然后上面用纸钱裹住,再用红绳扎住,据说是为了挡住别人家的神来自己家过年。

大年三十和初一这两天是很讲究的,大人们总是嘱咐孩子们很多,不许乱说话,不许喝冷水,不许在年三十这天和初一这天的白天睡觉(据说这两天白天睡觉的话,一年委靡不振,昏昏沉沉,很懒),不许把水洒在院子里啦,不许当着家谱和全神像大声喧哗......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奶奶希望我和姐姐上香。奶奶是这样解释的:女孩子上香,会给自己觅个好婆家。于是乎,请神回来,不等那支香燃尽,我们就立马去换另一支。这样一支一支接下来,奶奶希望我们用短香换,那样会多拜拜神(多磕头)。上香的时候要很用心,每次换香的时候,都是严肃的对着家谱和全神像,换好香就磕头。小时候换香时,心里默念:希望我学习更好,希望考入好的大学......,大一点过年的时候,我就诚心的对这神说:希望能赐个好婆家......

三十这天下午的时间,就是包饺子了。包饺子的时候,包一个糖的,一个钱(钢蹦)的。据说,吃到糖的,这一年就会心情甜蜜,吃的有钱的那一个,这一年会不缺钱,也有说这年能赚钱。可是,包饺子的时候大人就是不让我们这些孩子插手,因为怕包出破饺子,不吉利。

年三十晚上,合家团圆,一起吃年夜饭。通常这一晚大家都会睡得很晚,因为要守岁,所谓守岁,就是等着敲响十二点的新年钟声,大家许下一年的心愿。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起的很早,有的凌晨4点,5点就起来,据说,起的早,过的好。但是,随着长大,人们起的也不再早了。大多6点左右起床,煮饺子,放鞭炮,上供。女人煮出饺子来,先到处供一下,而男人带着孩子们就在院子里放鞭炮。说实话,孩子们是很不情愿的起来,总是被母亲喊起来。其实,那么早,根本就不饿,也吃不下,但是,吃一个两个,也要吃的。奶奶总是说,不吃不长岁。小时候就想,怎么不长岁呢,过了年,我就大一岁了呗,可是现在我会想,如果不吃饺子就不长岁那该多好,岁月是把杀猪刀,时光不等人啊!吃饺子的时候,还不能多说话,得处处谨慎。奶奶解释说,吃饺子的时候,神仙都和我们一起吃,不能乱说的,乱说了神会不高兴的。

吃完初一的饺子,就开始拜年了。自己家的亲朋好友,都要走一走,女孩是不参与拜年的。所谓拜年,就是在村子里走走,串串,大约拜到十一点的时候,差不多都串过来了,然后,女人们开始撤供。用武官的那张画符,送神。男人们就开始去上坟了。去祖坟,同姓的,一大家子,开着车,带上鞭炮,越多越好了。

农村的年还是很有味的,因为鞭炮从三十晚持续到初一,响个不停。很是热闹。

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出嫁的闺女,在初一这一天是不能回娘家的,因为流传这样一句:看了娘家的供,死公公。所以,过年,出嫁的闺女是不可能和娘家的人一起过的。过了初一,就可以回家来给父母拜年了。

中国农村的春节还是很讲究的,很是喜欢家乡的春节风俗,它作为一种文化,将它记录下来,衷心希望这些春节风俗都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