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忻州人过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蒸一些面捏的燕子。其制作程序是,将发好的面揉成条形,用剪刀剪出燕子的耳朵、翅膀、尾巴、羽毛,涂以棕红色,以两粒黑豆做眼,捏好后上锅蒸熟。折一枝带棘针的枣树枝,剪黄绿纸作树叶状粘于枝上,将面塑燕子插在棘针上。枣树枝或置于穿衣镜边,或系在墙上,这样,一群栩栩如生的燕子就在家里落户了,给人以和谐安详的春意。
忻州的春天相对来得晚些。在南方,清明时节早已落红飞絮,而在晋北,柳树叶才刚刚绽出新芽。燕子的来到,带来了春的讯息。如果哪家的房檐下有燕子筑巢居住,就会被主人视为吉祥之兆。面塑一群燕子,而且让它们栖息在枣树枝上,意寓“燕来春早”。
寒食、清明本来是以祭奠先人为主的节日,一群“燕子”入户,冲淡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沉闷,给活着的人带来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