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红包tb红包

湖北随州舜井


古有“舜耕于烈山”传说,今有“舜井大道”街名。舜帝到底躬耕于烈山哪片土地,现已无从考证,只能作为舜帝到达随州的旁证。其实还有一证据,那便是舜井了。

据说在舜之前,古人饮用的都是河水。河水易被腐烂的动植物污染,如果枯水季节,河中断流无水可饮用,天下百姓的生存也就成了问题。于是,舜帝动员民众掘井,取井中之水供人畜饮用。一则井水卫生,二则解了河水干涸之隐忧。只是古人没有现在如此先进的通讯设备,人在皇都一声即可号令天下。舜帝只得亲自游走,教天下百姓如何选择掘井的地点,如何在井中垒起石块,历经数年而不坍塌。舜帝历经随州时,把井掘在何处呢?

在随州市博物馆,有一份资料,文中详细记录了1996年4月11日,时任规划设计院院长郭国安、设计员杨业平等人寻找舜井碑的过程。

湖北随州舜井

当时,郭、杨等人先是来到南郊前进村,找来该村一组队长孙春政作向导,顺着白云湖大坝向上寻访,后来到一个叫舜井冲的地方,在此偶遇放牛的王成玉老汉和苏金寿婆婆,彼时,两人均已六十多岁。老人将郭、杨等人引至舜井遗址旁,说起儿时经历。王老汉谈起青年时在舜井挑过水,苏婆婆说她儿时在井边洗过衣。那井口直径约有两米,砌成四方青砖台基。井上有亭,称之舜井亭。亭内有碑,上书斗大“舜井”二字。舜井冲山顶有庙,谓之舜井庙。庙在1955年被拆,亭在1966年被毁,井在文革时期被填。

半个世纪过去,随州城沧海桑田;昔日放牛的舜井冲,早不见牛欢草肥;如今已被幢幢高楼所掩盖。据文物部门的同志分析,那舜井遗址该是在市国税局大院之内。

庆幸的是那块舜井碑失而复得。据苏金寿婆婆讲,1957年她儿子结婚时,为填平自家门前的场地,将一块碑搬至堰塘边作了过桥石。村人往来,皆从碑上走过;妇人洗衣,这碑又作了捶衣板。村中老人多不识字,也就不知这碑的珍贵。接着又是十年浩劫,年轻人纵然识字,但文物被视作封建流毒,舜井碑被众人踩在脚下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湖北随州舜井

时间又回到1996年4月11日,郭国安、杨业平等人听说碑石尚在,便随苏婆婆来到她家塘边,只见一块长约1.5米,宽约0.8米的青石板平卧在水边,心中大喜:难道这真是石刻舜井碑吗?二人蹲在水边,用手触摸碑的底面,确有凸凹不平感觉。这时,队长孙春政叫来几位田里干活的农民,从水中抬起石碑,洗净淤泥,碑上“舜井”两字显露出来,众人惊讶万分。字为颜体,斗方之大,笔力遒健,刚正苍劲,法度严谨,气韵典雅。书法家黄克勇见了,亦啧啧称奇。

如今舜井碑保存在市规划设计院,可惜断裂为两半。据专家鉴定,这块舜井碑为宋代碑。史料记载,舜井确为舜帝所掘,但井旁石碑,先为先秦时期随州县令所立,后秦碑遭毁,宋时续立新碑。

湖北随州舜井

当时还找到了碑座,碑座为锥形,中间有楔口。据说碑座现仍遗留在白云山中。

秦碑虽毁,宋碑尚在,实为随州文物史上之幸事。至于舜是否来过随州?史书上言之凿凿,舜井碑在此作证。但知情只是少数人而已,大多数随州人不知道,外来随州的人更不知道。本人常想,随州人为何不重掘舜井,重建井亭,重立井碑呢?地点或在市国税局院内,或在舜井大道路旁,或在拟建中的神农公园,一为景点,二为史实。那碑甚至可以新立,记录舜帝躬耕于烈山,在随州掘井的功绩,也记录着随州的历史变迁。

出门旅游,常见弄假成真的“名胜”,牵强附会的“遗迹”。舜井不掘,多少年后我们可有弄真成假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