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中的“滕王”是谁


滕王阁临赣江而立,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也是南昌的地标。

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更是凭借唐初大诗人王勃的在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千古,百世留名。可是又有谁知道,修造了滕王阁的这位“滕王”到底是何许人也?

王勃是唐朝诗人,这位滕王自然也就是唐朝的王爷了。他名叫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小儿子,也就是太宗李世民的弟弟。他出生的时候,大唐早已经统一天下,所以从小锦衣玉食,受到了良好的宗室教育,所以李元婴受到了很多艺术熏陶,喜欢音乐、舞蹈,还擅长画画。

可同时因为是老皇帝的小儿子、唐太宗的幼弟,李元婴也养成了骄奢淫逸的性格。贞观十三年,李世民把刚刚九岁的弟弟封为滕王,食禄滕州。然而李元婴在当地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引起了非常大的民怨。李世民无奈之下,只好把幼弟改封到了苏州,让他去江南养养性子。

李元婴到苏州后,收敛了不少,先当了几年苏州刺史,又改封为洪州都督。这时候,唐太宗故去,李元婴就又固态萌发了。他在洪州的赣江边上,聘请大量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霄的楼阁,正是流传后世的滕王阁。

鲜为人知的是,李元婴修建了三座滕王阁。只不过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将滕州的滕王阁变得尽人皆知。在四川和江西都有滕王阁。

李元婴继续大肆敛财、鱼肉百姓,让他的侄子唐高宗李治非常无奈,只好再次把他调任,去四川任隆州刺史。可李元婴依然故我,继续修建庞大的行宫,继续骄奢放纵,李治无可奈何,只能随他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元婴这人虽然只知道享乐游玩,但却也傻人有傻福。后来武则天执政,大肆诛杀李唐宗室,高祖子孙乾王、黄国公、太宗子孙越王、琅琊王等人皆被诛杀,但对于没有任何威胁的滕王李元婴反倒有待有加,多次给予赏赐,最后李元婴高寿善终。

据《旧唐书》记载:“李元婴,唐高祖李渊之二十二子也,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受封为滕王,食禄山东滕县。”

李元婴初到山东封邑时,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大兴土木 ,在当地民愤极大。无奈之下,太宗李世民只好将他贬到苏州。而他在滕县苦心经营的那些亭台行宫,则因他在那一带的名声不佳,也只好任凭雨打风吹去了。

李元婴到苏州,先为刺史,后转洪州(今南昌)都督。此时,他恶习依旧。永徵四年(653年),他又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了。

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李元婴再改为隆州(今阆中)刺史。在山高皇帝远的阆中,他依然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篇中的阆中滕王阁。

其实,这一调动是高宗李治对他言行举止的又一次警告,但他依然骄奢放纵,并没把警告放在眼里。据《舆地纪胜》记载:他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称“阆苑”,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在阆中五年,竟乐而忘归长安。

《新唐书》记载,滕王贬到阆中仍不遵守法度,且更加放肆。其录事参军裴韦劝谏他,话没说完他便打。一次,高宗大赏亲王,赏给各位亲王彩绸五百匹,却只赏给滕王两车麻绳。高宗说:滕王钱帛已很多,不需要赏赐,两车麻绳让他做穿钱的绳子。这是高宗对他的委婉劝告。

但后来也有史家认为,滕王这些行为都是他在皇位争夺漩涡中采取的“韬晦之计”,使人们认为他对皇权不感兴趣,从而躲过了李世民、李治对他的注意,成功地保全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