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大地湾文化


大地湾文化遗址位于甘肃东部、渭水上游的天水市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总面积275万平方米,是我国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遗存。

大地湾文化遗址包括三个阶段的遗存,即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和仰韶文化向齐家文化过渡的常山下层遗存。经碳14年代测定,遗存距今约8000——4800年左右,上下跨越3000佘年,最早的的遗存比著名的西安半坡遗址还要早1000年,是西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之一。1988年1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遗址荣获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是一本尚未完全打开的历史教科书和地下博物馆,具有很高的 历史文化价值。它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天水一带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天水先民们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曾作出过不朽的贡献。

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文化

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存的发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中的重要收获之一,其中彩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彩陶文化。它将中国彩陶文化产生的时间上溯至距今8000年,这和国外目前发现最早含有彩陶的两河流域的耶莫有陶文化和哈苏纳文化的年代大致相当,同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古文化。这充分说明天水就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区域之一。尽管彩陶纹样很简单,即在圜底钵的口沿外绘一圈红色宽带纹,但这是最早的彩陶花纹样式,犹如曙光中的一抹朝霞。这至少从两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其一是以红色作为最早的装饰画材料,表现了先民对生活的信心和追求。因为红色是远古人们在旧石器时代最先认识的色彩,在先民眼里,红色是充满生命力的象征。其二是绘在陶器口沿外的宽带纹,从侧面看是一条带箍,从上面俯视,又是一个圆圈,表明中国彩陶艺术从萌芽时起,就有后世人们所注重的多效装饰法的表现手法。花纹虽然简单,却凝聚了氏族先民巨大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它是制陶工艺和原始装饰艺术发展的标志,是陶器产生审美价值的确证,它不仅为原始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天地,还为我们找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源头,这个源头就在天水,在大地湾。

世界上最早、最古老的混凝土

在F901“原始宫殿”遗址131平方米的前厅内壁和居住面上发现了5000年前的原始水泥地面,表层坚硬平整,色泽光亮,呈青黑色,因做工考究,使其表面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裂纹极少,仔细观察光面可见建造时遗留的大量细微磨擦痕,外观极像现代水泥的地坪。科研人员对其地面用回弹仪打压测试,共测试300个点,平均抗压强度为每平方厘米120佘公斤。经打压检测、化验、考证分析,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及抗压强度与现代水泥相近似,相当于今之100号水泥砂浆地面强度。笔者认为,这是采用当地随处可取的料礓石为原料煅烧而成。有趣的是这种原始的工艺手法没有失传,到今在天水、秦安等相邻的地区流传。即用料礓石粉末经发酵后涂抹于住房内壁或锅台、炕台、台台上面,再经打磨而成,在老乡家中随处可见,这就是大地湾的遗风。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文化

在大地湾一期H398出土的炭化植物种籽,经鉴定是禾本科的黍(俗称糜子),这是国内同类标本中时代最早的。国外目前报道的最早的黍,出土于希腊阿尔基萨前陶期地层,时代同大地湾H398相当。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大地湾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文化之一,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清水河谷是中国最早的粮食作物的种植地。由于大地湾海拔高,台地海拔1470米,与中原以至关中地区相比海拔要高,平均气温要低,并且年降水量少,农作物的生长条件相对较差,势必造成在选择农作物上的区别。而大地湾先民正是基于此,选种耐旱性强,适应在阳光、土壤等自然条件较差地区生长的黍。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以农业闻名于世,约有8000年的农业文化史,我们在大地湾遗址中找到了它的溯源。这充分说明天水就是我国农业的策源地之一。

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

大地湾一期彩陶钵口沿内和部分彩陶片的内壁发现有十余种红彩符号,在大地湾二期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圜底彩陶钵口沿外的黑色宽带纹上发现了十几种刻画符号。这些符号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已故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在评论半坡出土的刻画符号时指出:“刻画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说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这些符号虽然现在还不能释读,但是它作为表达一定意思的原始文字是毫无疑义的。我们知道,远古时代,人们记事的办法是“结绳记事”。自伏羲氏,才“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笔者认为,大地湾遗址的考古资料与神话传说和史料记载中的伏羲氏何其相似,大地湾陶器上的彩绘符号与八卦中记录占卜的符号是有密切联系的,是伏羲氏“画八卦”、“造书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距今8000年的彩绘符号,是仰韶文化刻画符号的前身,是中国原始文字的渊源。

中国最早的房屋建筑

房屋是人类居住并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有了房屋,人类就可以避风雨,御寒暑,防止虫蛇猛兽的伤害。我们的祖先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改善居住条件,从最原始的居住形式发展变化为今天的房屋建筑。在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存中出土了三处早于仰韶文化的房屋建筑,经碳14年代测定,距今约8000年左右。这三处均为圆形深穴式建筑,结构基本相同,房基直径在2.50—2.60米,居住面与门道呈曲转的斜坡状,三个屋门,两个朝北,一个朝西。居住面不太平整,穴壁外、居住面和门道内皆有柱洞,其中穴壁外的柱洞向内倾斜,未见灶址,距地表深2米以上。这三座圆形深穴式房屋建筑遗迹,在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是仅有的,它标志着人类居住方式从穴居向半穴居的迈进,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活动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是我国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房屋建筑之一。

中国最早的雕塑

在大地湾二期文化遗存中出土了一件距今6000年以前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孔径4.5厘米,原始艺术家将面庞五官、发式纹理,巧置器口部位塑造刻画,耳鼻高耸如生,眼口镂刻传神,呈现出生动和自然,身段部位形体饱满而具张力。仔细观察,头的左右和后部披发,前额垂一排整齐的短发,眼和鼻都雕空成洞孔,两耳各穿一孔,腹部以上施浅红色陶衣,黑彩,画三排弧线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仿佛裹着的霓裳羽衣,美感和神秘感紧紧地咬合,交织出节奏和韵律。整体形态在宁静中不失运动和变化,通体造型富于活力,充满生机。无论雕塑技艺还是绘画水平都达到了当时登峰造极的程度。可惜一出土竟发现腹部及一耳残留脱落的痕迹,虽然失去最初之完整,却更增添了天然和原始气韵,不愧为一件罕见的原始艺术精品!摘取了国宝级文物的桂冠。笔者认为,这位女性就是母系氏族社会部落首领的化身,她是女权制的象征,也是女娲氏的化身。

中国最早的绘画

在大地湾四期文化遗存F411房址的居住面上发现了一幅距今约5000余年的绘画作品。画长1.2 米, 宽1.1米,绘有人物和动物图案。地画用笔粗犷古朴,寥寥数笔就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地画位于室内近后壁的中部居住面上,上方正中的人物身躯宽阔,姿态端庄,似一男子形象,左侧人物则身躯狭长而略有弯曲,细腰,胸部突出,显系女性。正中人物下方有一方框,框内画着两个头向左的动物。地画一出土,轰动了学术界,不少学者先后著文对地画的含义进行分析研究,各抒己见,认为地画反映的是:祖神崇拜、丧葬舞蹈、巫术仪式、男女交合、图腾崇拜等。笔者认为,地画反映的是原始先民狩猎的情景。不管怎么认为,谁是谁非暂且不论,有如此完好和清晰的画面,在我国史前考古中确实是罕见的。它不仅在考古和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我国绘画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最早的宫殿

大地湾四期文化遗存F901遗址距今约5000年左右,是一座举世震惊的“原始宫殿”式建筑,由前厅、后室、左右侧室及门前棚廊式建筑组成。其前厅约131平方米,后室面积约54平方米,再加左右各宽4米的“侧室”和门前宽余7米的棚廊式建筑,总计建筑面积约460余平方米。厅室内有两根直径为0.87米的大撑顶立柱,有16根半突的附墙柱和142根墙中柱,正门两侧各开一门,内连侧室。门前棚廊式建筑有3排大立柱支撑,特别是最外一排大立柱下,均采用较大的青石块作为柱基古,前面有长期踩踏成的土路面。再前经钻探有1000多平方米的广场。我们试想:要营造这样宏伟的建筑,没有高水平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是不行的,没有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技术工人也是不行的,没有权势者组织众多的劳动力共同营建更是不行的。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条件下,出现这样宏伟的建筑,反映了当时建筑科术水平已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它摆脱了延续数千年的半地穴的窠臼,既开创了我国后世房屋土木结构建筑的先河,又是中国宫殿建筑的雏形。它完全可与埃及的金字塔和玛雅文明的宗教建筑相媲美,在不同地区迸发出远古文明的火花。

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人造轻骨料的发明

F901原始水泥地面下层是15—20厘米厚的砂粒、小石子和非天然材料组成的混合层(F405居住面下同样发现了这种混合层)。混合层中的非天然材料有的呈片状,有的呈棒状,青灰色,有一层光滑的釉质面,比石子轻,用力可掰断,内多空隙,此类材料显然系人工制成,建筑学上称之为“人造轻骨料”。人造轻骨料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它空隙大,容量小,保温性和防潮性好,在现代高层建筑中多加采用。因此,轻骨料的研制近年来发展很快,在我国研制的历史只不过数十年,目前生产的人造轻骨料有粘土陶粒、页岩陶粒、粉煤灰陶粒等十多种。经鉴定,大地湾出土的属于粘土陶粒。大地湾先民在5000年前就能生产粘土陶粒这种轻骨料,是谁也不敢相信的。专家通过对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的测试,化学全分析,偏光显微镜岩相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碳14年代测定,所得到的研究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证明这种人造轻骨料是在建造住房的同时期烧制的,是大地湾先民采用大地湾随处可取的料礓石粉碎后,掺和一定量的红粘土,调水后制成泥浆,手工搓成棒状、压成片状或做成无定形颗粒,然后在陶窑中烧制而成。这种人造轻骨料的运用,是古代建筑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创造,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中国最早的消防实例

在大地湾四期文化遗存F405、F901建筑遗址内,发现了先民在5000年前采取消防措施的遗迹。以F901为例,在131平方米的前厅内,有两根直径约0.9米的大顶梁柱,有16根附墙壁柱,均保留有防火措施的遗痕。而在正门内有一直径2.6米的大灶台,估计这一特大型的灶台当年大火熊熊,厅内温度颇高。这些木头柱子裸露在外,特别干燥,随时有被火烘烤而自燃的可能。为了使这座原始宫殿能永久地保存下来,不要被燃烧的大火烤着焚毁,先民们动脑筋,想办法,最后采取用草泥包裹柱子的办法来防火。厅内所有的柱子分6次用草泥涂抹裹住,厚度达数十公分。这样一来,即使火塘内的火再大,厅内的温度再高,这些木柱子也不会受到大火烘烤的威胁,安然无恙地保存下来。经过5000余年的漫长岁月,木柱子已全部炭化腐朽,而作为消防措施的草泥保护层却永久地保存下来了,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消防例证。

中国最早的度量衡器

在F901遗址出土了一组我国最早的陶制器具,还有几件骨匕形器上的等距刻度,都是最早度量衡的实物佐证,将我国度量衡实物史提前了近几年4000年。这套古量器,主要有条形盘、铲形杪、簸箕形器、四把深腹罐。其中条形盘的容积约为264.3立方厘米;铲形杪的容积约为2650.7立方厘米;簸箕形的容积约为5288.4立方厘米;四把深腹罐的容积约为26082.1立方厘米。可以看出,簸箕形器约为铲形杪的2倍,铲形杪约为条形盘的10倍,四把深腹罐约为铲形杪的10倍。为了与古量名称贴切,研究人员在其相应容量的名称上冠以升、斗、斛之称谓,即“条升、杪斗、四把斛”。这套古陶量器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分配制度和度量衡史等,都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总之,大地湾遗址以其文化类型多、延缓时间长、历史渊源早、技艺水平高、分布面积广、面貌保存好而享誉考古界。它对于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探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知,天水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确证如山,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