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一生有很多传奇的故事,而他名字的由来,同样很富有传奇色彩。
众所周知,古人的字,大多是作为对于名的一种引申和解释。例如杜甫。“甫”字在古代是对男子的一种美称,因此杜甫的字叫做子美,其用意就在于对名做出解释和说明。这样来做一个对比,李白的字就很奇怪,让人不明所以,也因此成为了一个谜团。
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对此作出了解释。他称李白是“太白星精”,并且详细记叙了李白出生的过程,说李白的母亲在生李白时是在“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后来范传正在给李白撰写碑文时,也采用了这一说法:“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所取象。”
这两种说法都指出了一点:李白的母亲是因为梦到了太白金星而生下了李白,因此为他取名叫白,字太白,意指这个孩子是太白金星下凡,非同凡人。这个说法虽然能够解释李白名字的由来,但是其中充满了神仙家的传说,合情而不合理,是不值得完全相信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这样的传说屡见不鲜。很多帝王和名人,为了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总要弄出这样的一套所谓“我命天授”之说,来制造舆论。李白当然不可能是神仙下凡,他的名字的由来,也未必就如同李阳冰和范传正所说的那样玄乎。由于年代的久远,现在已经无法查实这个说法最早是否出自李白自身的叙述。但笔者认为,李白虽然总是以“谪仙人”自居,但也不至于要自我标榜到如此程度,李白是神仙下凡的传说,倒更像是后来人为了宣扬李白的声名而牵强附会、捕风捉影的结果。
这个事情最早的起因,大约是在贺知章身上。李白大约在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第一次到长安,当时他没有太大的名气,并不为人所知,于是就去拜谒当时的太子宾客贺知章。贺知章看了李白所写的《蜀道难》一文,对李白说:“你哪里是一般的人啊,你是从天上下凡的`神仙啊!”李白后来在《对酒忆贺监》的诗中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这件事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邪乎。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李白的不凡:李白听闻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消息之后,写下了《胡无人》的诗句,其中首句是“太白入月敌可摧”。无巧不成书,安禄山死的时候,天上就出现了月蚀。段成式抓住这个机会大书特书,用这样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不动声色地把剿灭安禄山的功劳附到了李白的身上,将李白完全打造成为一个金口断天下的神人。
这自然是胡说八道。其实,贺知章最初说李白是“谪仙人”,其最直接的意思,应当只是表示对李白文学才华的欣赏,然后最后却发展到了如斯局面,估计是他做梦也想象不到的。
但是这样的故事,也深刻地反映了一点:在当时,李白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人们愿意相信这个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确实不是普通的人,人们对李白有着极为真挚的情感,希望在他的身上能够有更多美好的故事发生,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盛传李白骑鲸上天的故事来解说李白的死亡,它表达了普通民众对于李白的看法。
也正是因为世人对于李白有着这样多美好的寄望,因此李阳冰和范传正才采用了这样的说法来大肆宣扬李白的身世,才会有李白名字由来的这样一种说法。
当然,除了上面的说法外,还有一种说法!
相传,李白到7岁时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原因是他在“抓周”时,抓了《诗经》这本书,这不但喜坏了他父亲,而且也难坏了他父亲。他想:如果儿子长大成了诗人,若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好名字岂不遗憾t于是,越往诗人的名声方面想,越发对儿子取名之事慎之又慎了,故此一拖多年没有定名。 这年春天,李白一家在家院中游玩,他父亲想作一首春日的七绝诗,有意考考儿子的本事。他咏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后就说:“后面的诗句我想不出来了,由你们母子二人续上吧。”李白的母亲想了一会道:“火烧杏林红霞落”,她的话音刚落,李白就用手指李树,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他父亲听后,连声叫好,忽然心里一动:这句诗的头一个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不正说出了李花圣洁高雅吗?于是,他当即决定儿子的名字就叫李白。
李白的名字,肯定不会如此浪漫而富有神话色彩,只是在今天,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来说明李白名字真正的含义所在,但在这样的传说背后,李白与众不同的出身,作为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和寄托的情愫表露无遗。也许,让李白背负着这样一个奇幻而绚丽的传说,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才更为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