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陆河丧葬习俗


家里长辈逝世,自然悲痛欲绝,为之哀悼。至于哀悼死者的礼仪,不同信仰有不同方式的礼仪。

如信“佛”教(信“神”者),首先发出讣告(俗称“行报”)。死者遗体在家里停放三辰(从断气那天算起),第三天才出殡,叫“三辰出殡”。此三天内,子孙及家属人等日夜要在死者旁边守着,叫“守灵”。主办丧事则由亲属或亲信操持。

“行报”有一定的规矩,一般行报人不可进入亲戚家中,叫家主人出门口看“报单”,看毕将报单烧掉,手续完毕行报者方可进屋。此时,主人煮一对鸡蛋给行报人食,同时取红包(多少不计)并几索白线交给行报人,谓之“利是”。“行报”人绝不可住于被行报人家中,远者,只能租住旅店。

“奔丧”,也叫吊唁。奔丧者须在出殡当天上午赶到并带上香、纸烛宝,“冥旌”或“冥轴”之类奠礼。然后为死者烧几柱香以告亡灵。

“出殡”。三晨出殡,一般都用土葬,将死者用棺材装好,由“房长”把铜锣交给“外家”,让外家开锣,外家接过后用槌在锣边轻敲一下后交给执“官锣”者。随着一声声沉闷的锣声,灵柩由“八仙”托出门外禾坪停放好,举行祭奠仪式。

出殡前,有一个接“外家”的仪式:死者子孙在“外家”未来之前等候在路口,当“外家”到来,立即齐齐跪伏在地,“外家”将其一一扶起。“灵堂”门口,置有一围着桌围的“香案”,案上放三个碗、一壶酒。“外家”来到案前,把桌围一角摄于案上(死者是男,则摄左角,如是女则摄右角)。此后,“房长”把酒,“外家”接过后,第一碗向天而洒,谓之一碗敬天;第二碗洒向地,谓之二碗敬地;三碗洒于香案前,谓之三碗敬“亡灵”。

祭奠仪式上有祭棺、拜四方天地、授“孝棍”、授“孝服”、戴“孝帽”,及“钉棺”等。棺木上山时,子孙及至亲人等穿麻衣孝服,其它亲朋则手戴黑纱,送葬人个个有白帕一条。送葬队伍前由亲属中挑两名妇女各执一条稻草编成的火把在最前走,谓之“打火把”(此两人走在前头不可回头看),随后是“擎轴”“擎花圈”的人紧跟。他们把火把、花圈送到坟地即绕道而回,不能与后面的送葬队伍相撞。否则,视之不吉。

是夜,大禾坪或大厅内,为死者“做功德”(俗称做官灯),通宵达旦,孝子孝孙必须相伴到天明。有钱人家请来和尚做七天七夜功德(也称做斋)。此后,每逢七日祭拜一次,叫做“七”,共有七次,最后一次为“完七”,丧事至此才算结束。

而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殡葬仪式已越来越简单,越节俭了,有的已经实行火葬,繁冗的做“功德”,改为放电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