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梓潼县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驶入绵阳市与梓潼县108国道交界处罗汉桥后,进入108国道文昌路南段行驶12公里后驶入城区金牛大道直行6公里后右转至城区文昌路行驶7公里到达七曲山大庙。梓潼因“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早在秦昭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85年)就置郡设县的梓潼城。然而,真正让此地声名远播蜚声海外的,却是一座距城北9公里的庙宇:梓潼七曲山大庙。

位置概况

大庙位于梓潼县城北,古称“尼陈山”。地理坐标北纬31°41′51″,东经105°11′34″,主峰海拔861.5m。天宝十五年,唐玄宗幸蜀途经此山时,侍臣中有人留下了“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从此“七曲”之名便名扬天下,更是被道教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庙,始建于晋,为蜀地百七曲山大庙魁星楼姓祭祀张亚子而建。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的道教宫观“文昌gong”。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三条轴线组成的道教文化建筑群。庙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元代盘陀石殿,明代桂香殿、天尊殿、清代百尺楼等,在建筑手法上保留了一些宋式做法。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由元到清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

自古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门”之称,建筑辉宏。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立的“亚子祠”,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了一组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古迹建筑群。由于大庙在布局上,依山造势,显得极其宏伟壮观,古建筑、古柏、古道、九曲潼水互相辉映,既为祭祀圣地,又是风景名胜区。

位于绵阳市梓潼县城北郊的七曲山大庙,是川西北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里,山势雄奇,峰回路转,巍巍庙宇,依崖而立,乔木垂荫,风光秀丽,素有“蜀道明珠”之称。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述的“五丁开山”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整个大庙一万二千多平方米,为文昌宫和关帝庙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群所组成七曲山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渊源

建于晋朝的庙宇,在历经唐、宋、元、明、清数代修造和扩建以后,如果仅就表象而言,不过是四川北部地区现今保存较好的一组结构颇具气势、体系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而已,但作为中华文昌文化的发祥地,它的价值就有了“唯一”的概念。

清咸丰年间的《梓潼县志》说,“文昌灵应祠在七曲山顶,即梓潼庙,俗称大庙。”,“神姓张,讳亚子。其先越西人,因报母仇徙居是山,自秦伐蜀后,世著灵异。宋、元历封辅元开化司禄宏仁帝君。”

《辞海》梓潼帝君的条辞则这样说:“梓潼帝君,道教所奉的主宰功名、禄位之神。传说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死,后人立庙纪念。唐、宋屡封至英显王。据道教传说,玉帝命梓潼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故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加封为辅元开化司禄宏仁帝君。按传说梓潼原是人,死后被封为神,同天上文昌星无关,但后来经乩坛一番制作,并在元代加封,与文昌星合而为一,即成文昌帝君。”

于是,中国尚文的历史便开始有了“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按照唐朝武则天以来,历代科举制度以其强大无比的统摄威力,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在科考晋阶的前夜,一定会想到去文昌宫拜祭文昌帝君。这也是中国各地文昌宫和观音殿、关帝庙一类,看似宗教,实际却更能迎合民俗而广布,且存量最多的根本原因之一。梓潼七曲山大庙便是这一文化的祖庭。

七曲山大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陕公路边,是全国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

大庙最初叫“亚子祠”,是为纪念晋代张亚子的。张亚子究竟是什么人?说法不一。有的说他侍母致孝,仕晋战死;有的说他为民行医,深受爱戴;也有的则把他说成是神仙一类人物。建祠以后,自唐至元,累封至“梓潼宏仁开化文昌帝君”。小小的祠宇也扩建成了一座大庙,有宫殿楼阁23处。这些建筑或建于元朝,或为明清遗物。

主要景点

白特殿及风洞楼依崖而建,重楼叠阁,因殿内后 壁有石洞(俗名风洞)而得名。白特殿在风洞楼之下, 因石洞前有文昌帝君的坐骑自特而命名。该殿始建于 明代洪武八年(1375),殿堂外形为重檐卷棚顶,前 檐制作望柱,后檐以山作壁,具有独特的南方园林风 格。相传文昌年轻时乘白特(又称”四不像”)由风洞 去长安求学,与姚苌为友。

瘟祖殿始建于明初,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建, 光绪年问维修,建筑面积96平方米。粱架结构简练,式 样别具一格,体现出南方园林建筑特色。殿内瘟祖乃文 昌帝君之化身,他右手持如意,左手形似鹰爪。相传文 昌帝君在敕法台曾降服五瘟,专司”收瘟摄毒、扫荡污 秽“之职,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文昌又被尊为瘟 祖,乾隆四十四年(1779)始崇祀瘟祖,举行秋祭,于 是兴起了八月秋季庙会。

启圣宫又叫圣父殿,是明代建筑。殿内供奉的这尊塑像,就是张亚子的父亲,叫张隆祖,他生于二月十一日。宋元皇帝封他为“显庆慈佑裕令德王”,佛教封他为“证果长寿王菩萨”,道教封为“储真衍庆天尊”,民间百姓也十分崇拜他,尊称他为张公。旧时每年正月十二,都要在县城举行文昌出巡的民俗活动,圣父与文昌一起,乘坐八人大轿,身着白蟒袍,出巡下山,接受百姓的顶礼膜拜。

桂香殿为明代初年蜀王府建,建筑面积312 46平方米。殴前有4株 极为珍贵的丹桂,相传植于南宗   淳祜年间秋月红蕊绽放,馨香浓郁, 有九里香之美名。文昌桂香殿与。蟾官折桂”齐名,成为科举仕子祈求获 禄折桂之所。殿内文昌及侍从天聋地哑等实·己、铸铁像趋手写实,形象生 动,有颇高的文物艺术价值。殿内左壁有清代文昌壁画和《阴骘文》石 刻,阴骘文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收人《世界圣典垒集》,还译为日、法、 朝鲜文,在国内外流传。

文化生活

梓潼七曲山第1072届文昌庙会隆重开幕。文昌庙会因祭祀文昌帝君而得名,历经现在已经有上千年的风俗。自明朝把文昌祭典正式列入官祭以来,也已经有了近600年历史。本届庙会以文昌文化所涵盖的愿景需求为中心,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为灾区祈福、为四川祈福、为祖国祈福、为明天祈福”的愿景平台,以此满足人们的愿求心理,充分体现“逛千年庙会,祈万古平安”的核心内容。

景区评价

七曲山大庙以古柏闻名,飞贯其中的川陕大道两旁,古柏挺秀、郁郁葱葱。主峰层林冠盖,四季常绿,疏条交映,幽雅静谧。山中一株“晋柏”虬枝粗干,宛若苍龙腾空,有“树王”之称,为古“翠云廊”之奇观。

七曲山风景区优美独特的景观不仅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眼球,也受到了影视界的青睐,已有《西游记》等32部影视片在此取景。同时,良好的服务风范也赢得了省文明委的认可,2004年被授予全省首批“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的殊荣,七曲山大庙是四川著名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