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灵石山“叮当桥”的传说


在灵石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有一处为“叮当桥”的遗迹,随着岁月的洗礼如今只剩一个桥墩。然而这座桥为什么称为“叮当桥”呢?这背后是否有着什么传奇故事?

相传,明万历初年,灵石山出了 "才子和尚" 他出家的故事, 因为很离奇,所以很快在福清城乡流传开来,成了佛门传奇。

一日,叶向高正在家中读书,读倦了,意欲出去走走,散散心, 去哪里呢?心想,石竹山是他祈梦之地,但他三次进山,所祈之梦, 均不得要领。

第一次祈的梦是听仙翁教他摸妹的奶,岂不荒唐。

第二次所祈的梦“竹杆刺腹”,详梦者一说“竹杆刺腹,必死无疑”,二说竹杆是撑船用的,竹杆刺腹,是肚里撑船",解梦的人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官大量大,只有宰相官最大,肚量也最大,才可以“撑船”。叶向高心里明白“这是奉承话”不可信。

第三次进山祈梦更玄乎, 什么“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一说“无心想,是‘相’,但两 不成‘是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决心再次进山,可是这次所得的梦更玄,明明白白的"腰系白玉带".但有品级的一品至九品, 都是"朝廷命官",都可系上白玉嵌的带,还是不得要旨。

他心烦意乱之时,记起一句先师的话,说"难怪夫子有言:’信如在‘ "就是说你信,就灵验,不信就不灵。但信哪一种说法?他无奈何,摇摇头,对老仆毛细织说:"准备回去"毛细织却说:少爷,灵石你还未去过,是否顺路一游?

向高被提醒,忆及上月他的叔父们对他说的"灵石传奇和尚"的故事,就说"好好,顺便一游"于是主仆二人来 到灵石山。

这日灵石寺同我和尚正在与众僧一起为重修寺宇,重振灵石繁忙着,听小僧拫说有个读书模样的公子到寺拜访,他心想,灵石正需要各方人士帮忙,这贵家公子来访,或有助于山灵。于是马上整顿仪容,来到迎宾的茶房迎接叶向高。

寒暄之后,互通了姓氏,叶向高就对同我说:"师父原是一个秀士,何缘登上佛门,外间传闻可奇了,如无不便,愿听其详,可否?"同我微微一笑,说:感蒙公子垂询,外间传闻,自是无风不起浪,但贫僧确因一梦与佛结缘,让公子见笑了。

向高见这和尚虽已入空门,但依然带有书生的气度,一时在心中有了共鸣,于是很恭敬地一揖,说,"少师父因梦与佛结缘,又得以践行。而在下曾经’四梦难详‘,请师父指点迷津",说罢就把四个梦的不同内容和解梦者的不同说法,向同我和尚细细说了。同我听后,频频点头,很虔诚地说;"公子,梦者,幻也。

但心诚则灵,不为诳语。只是古有’天机不可漏泄‘之训。为何’不可漏泄‘?这里还有’因果报应‘的渊源存在,如某人祈得好梦,抽得上上好谶,但他后来多行不善,亏了德行,上苍为了奖善罚恶,改了他的运途,好梦的后果却得到恶报。

又如某人得了噩梦,抽个下下谶。他接突了上苍的警诫,从此发善心,做好事,处处与人为善,惜老怜贫,孝敬长者,感动了神灵,也改变了他的命运,结善果,得以善终。子孙受他的恩惠,兴旺发达。"向高听得入神了,就有了顿悟之感,说:"少师父,听师父这样解梦,真的是闻所未闻,足可解惑。在下的’四梦‘,也烦请师父详解看,有劳了。”

同我和尚仰首沉思片刻,似有所得,就含笑地对向高说:"公子的相貌、骨格,即所谓命相,明眼人一看,不用抽谶祈梦,即可知其大略。相公天庭饱满,浓眉明眸,炯炯有神,加之骨架清奇,前程自然远大。"四梦"有吉有凶,这就预示公子将来在宦途中有金榜题名之喜,也有宦途险恶之虑。但若能传承令祖令尊家风,护国佑民,自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公子,前程无量,好自为之。"

想不到叶向高听了连连摇头,哈哈大笑,说:"师父太夸奖小生了。在下现在还是个白衣一袭,连个乡试如何都未知晓,何来’护国佑民,之高位可言,师父,还求实话实说,能保个一生平安,就万幸了。"同我意识到自己所说的,叶向高疑惑未解,不肯相信。于是他使出一招,很神秘地对向高说:公子附耳过来。他在向高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个验证的办法。向高频频点头,说:不妨一试。

他俩来到蝴蝶溪灵源桥边。在上桥之前,同我说,让我先上。I当他踏步桥面时,果然桥板不断响着清脆悦耳的"叮当"声。他走名到桥的另一头后,转身过来,边招手边说:"公子请上桥".当叶向高踏步上到桥面,却一点声响都没有。同我和尚见有了应验,开怀说 大笑。等向高来到他身边后,他才向向高介绍了这灵源桥又名"叮当桥"的来历。他说:

灵源桥建于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当时蝴蝶溪流水湍急,溪门宽阔,桥初建时是一条长桥,计有二十七孔,称为"灵石第一长桥".正觉大师在桥建成后,发现中间一孔桥面横铺的石块,当人脚踏时会发出"叮当"响声,以为是工匠偷工,没有把石块铺设稳当。他亲自来到现场,督促工匠重铺,并加上石灰塞缝。但是,这孔桥依然如故,不管什么人过桥,桥叮当响个不停,因此,村民们又叫做"叮当桥"正觉禅师百思不得其解。

一日他正在佛堂诵经时,突然顿悟:这桥必有玄机。但他不敢轻率地泄露。到他临终时,他对嗣法弟子曹源和尚和来探望他的外甥许份说:灵源桥是他手创的,有特殊的机缘,以后有人过桥,桥面若没有响声,此人必大贵无疑令说罢,即闭目坐化。

时间过了五百年,灵源桥叮当之声依旧。同我和尚接着说:"公子,正觉大师的预言多应在你身上了。"说罢又哈哈地仰天大笑不己。向髙感到惊奇,连说:且慢着,这不过偶然而己,有什么玄机在里。同我和尚口念"阿弥陀佛"说,公子不信,再试如何。于是他自己先行过,接着向高也过了,两人过桥都没有踏响桥面的"响声"同我说:"公子,你一占先机,此桥从此再也不会有‘叮当’响声了。"

此桥在康熙年间重修,改成单孔桥。"叮当"之声没了,但传说却一直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