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德庙会祭拜礼仪


庙会是宗教礼仪的一种世俗化行为,是宗教礼仪向世俗社会的延伸,如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四月初八诞生的浴佛节,地藏王诞生的七月三十庙会等,但建德许多庙会却与崇拜祖先、纪念先人有关,这是否属于庙会性质的一种衍生,不得而知,但这种纪念先人的庙会宗教性质已经明显淡化,而突出了中国传统的纪念先人的文化观念了。由于极左思潮的泛滥,庙会当作封建迷信被打击、取缔,绝迹了几十年,随着改革开改才重新复甦。庙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演变成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经济和文化活动,庙会上进行物资交流、文艺演出等群众参与的活动,是普通民众的狂欢节,成为一种含有时代内容的新民俗了。

浙江建德庙会祭拜礼仪

劳村二月八祭祀宋少保刘珏

刘珏是寿昌邻县龙游人,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以宣议郎的官衔出任寿昌知县,在位体恤民情,发展生产,受到百姓们的爱戴,后死于任上。百姓们听到刘珏逝世的消息,自发组织数千人,将他的灵柩迎葬于万松山。刘珏的次子刘光尧从龙游迁居寿昌劳村,成为劳村刘氏的始祖。寿昌的百姓还塑了刘珏的塑像,敬为寿昌城隍,供在城隍庙中,岁时拜祭。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刘珏的忌日,刘家子孙都会将刘珏的雕像从祈雨庙抬到刘家祠堂祭祀,抬像时还要沿街巡游一番,方圆数十里的百姓都赶来朝拜,后来逐渐形成为庙会,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二月初八这天,四邻八乡的百姓都赶来劳村参加庙会,甚至邻县金华、兰溪、龙游、衢县、淳安、遂安的农户、商贩也赶来贸易。上午迎刘珏神像绕村一周,沿途村民焚香叩拜,祈福祈寿。晚上演戏敬祖,少则一台,多则数台,同时进行。同时还得迎一种缠在竹枝上的许多小灯笼的百子灯,以祈求多子多福,从前一天初七至下一天初九结束,连迎三天。

浙江建德庙会祭拜礼仪

寿昌二月十祭祀“三圣”

三圣即红脸菩萨萧爷爷夏其光、黑脸菩萨铁爷爷叶林、白脸菩萨刘爷爷刘珏。

夏其光生平事迹无考,因遭奸臣陷害致死,后平反昭雪,皇上赔他一个紫金头,故为红脸菩萨。叶林幼时家贫,曾往寿昌协余村外婆家偷来一只铁锅,遭母亲责备,令其连夜送回,路过乌龙岭时天色将明,叶林恐天亮后外婆发现要责怪,暗暗祈求苍天暂时不要亮,老天怜悯叶林,故明而复暗,所以至今天亮前特别暗,相传即出于叶林的故事。因为他背过铁锅,脸上沾染了锅底灰,故为黑脸菩萨。刘珏是个白面书生,故为白脸菩萨。

三圣祭祀起于何时无从稽考。 三圣出游是祭祀的主要形式,初八、初九、初十在附近村庄连游三天,而初一夜城隍庙就要开台演戏,一直演到初十夜,连演十夜。三圣出游仪式隆重。前有明灯火把,斧钺仪仗,吹鼓奏乐,鸣锣开道。后打旗罗伞、明伞,跟着押轿的地方士绅。经过村庄,皆有爆竹锣鼓迎候,香案供奉,停轿受祭。

浙江建德庙会祭拜礼仪

三都二月半祭祀徐偃王第二子宝衡

相传周朝第五代天子周穆王喜爱巡游,徐偃王曾率九夷攻之,西进至河上,穆王命楚伐徐,灭之。“偃王爱民,不斗,遂败。”率民南迁,二子宝衡病死于苔溪(三都溪),被后代帝王敕封为裕德侯,“县人立庙祀之”,曰“徐王庙”(俗称红庙,在三都镇村口)。同祀者有裕德侯夫人、两子及毛、杨、蔡、魏四将军共八人。

每年三月十三日拂晓前,村民将八尊神像从徐王庙抬至宋家祠堂,每户出一碗菜供祭。次日,在祠堂开台演戏娱神,连演三天,然后将神像抬回庙中。十五为正日,邻县东阳、义乌、浦江、兰溪及邻乡商贩百姓都来赶会贸易,趁热闹看戏。为了招待亲朋好友,三都镇上及附近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炊糯米饭舂蔴糍款待客人,相沿既久,三都蔴糍遂成为建德一大名产,是著名的风味小吃。当地有民谚曰:“三都人,好奇货,年年爬起(产生)一个二月半,上街蔴糍摊到下街过。”(这一段民谚需用三都方言读才押韵。)其俗之兴,可见一斑。

二月半也是东乡(三都位于建德东部,旧称东乡)三都一年中最大的物资交流会,除了布匹等日用品以外,主要是锄头、扁担、柴刀、粪桶、蓑衣、笠帽等农业生产器具的展销,深受农民欢迎。

三都二月半庙会的传奇故事

三都历史悠久,人文文化丰富,其中,二月半庙会是三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相传古时大禹派徐偃王子到建德治水,遵照大禹治水的方法,劈开七里垅,引水入海。不料水势过猛,徐偃王子葬身波涛,尸体被冲到三都村西头苔溪土墩上。人们发现他时,已全身发黑。为纪念和表彰徐偃王子治水功绩,村民就在土墩上(今三都车站对面)建庙塑像。庙名徐王殿,又称梓灵殿。神像为坐姿,黑脸红袍。如今,徐王殿已经不在,但是旧址附近的那棵千年大樟树却向后人证实了这个古老的传说。

又传七里垅航道凿开,江底有一水怪经常作怪,船到此处,常遭事故,且时发大水,淹没三都一带庄稼村舍,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五代后周,福建漳州女侠陈十四从庐州学法回闽,途经七里垅,水妖兴风做浪,欲颠覆陈十四乘船,陈十四与之搏斗,大烧水怪,七里垅水患得治。为纪念她为民除害,三都村民在徐王殿旁建陈十四殿,内供陈十四娘娘。现如今,徐王殿和陈十四殿都已经摧毁在历史的浪潮中。

但是,为纪念和表彰以上两位治水功臣,大约从宋朝宣和年间开始,每年农历二月半,三都村民举行盛大庙会。从二月十三日开始,三都集镇就敲锣打鼓,礼炮震天,将徐王和陈十四娘娘神像抬到三都后街戏堂前看戏,演戏三昼夜。院内演戏,院外人山人海,各地商贩云集三都设摊贸易。除日用百货、糕点小吃、儿童玩具外,尚有耕牛、猪仔、农具、家具等。前源、梓里、洪岭、姚村、洋尾、梅城等附近的百姓都来赶集,热闹非凡。时至二月半,百姓一早去仁王寺烧香,上供水果和点心,三都麻糍就是当时百姓上供的点心之一,白面皮包着赤豆馅,意味着三都百姓对两位治水功臣的一片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