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石望镇交岗村都会举行梁镇南将军府炮会。
梁镇南,今阳春市石望镇交岗村人,约生活在明朝正统——弘治(1436-1505)年间,本地梁氏第四世祖。青年时代,梁镇南走进肇庆府属下的镇守铜陵县的千户所当守备。他所处的防区西面是大铛湾(今河镇)连接广西瑶、壮区,北面有新兴县的芙蓉瑶山,东面有蕉林迳瑶山(今春湾镇卫国)。明正统十一年(1446),起义军首领侯大狗七次攻占时为两广总督府之梧州城;又攻陷肇庆、茂名、阳春、宁远等八市,致使广西成为明皇朝之“失地”。 梁镇南随大军进入广西,剑指大藤峡,直捣侯大狗营部,此役,为广西乃至两广带来60多年的安宁。 梁镇南在大藤峡战役中勇谋双全,为韩雍所重,初任镇协,三年后升为梧州总兵,再后保举,官至“二品顶戴殿前虎贲将军”。
梁镇南告老还乡,见家乡建于隋朝之铜陵县治遗址日益倾颓,唯恐湮没,独资在铜陵峒入口处建造“古铜陵”牌坊一座(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昭告来者。
明皇朝鉴于梁镇南一生为国,为表彰其功,拨资在其家乡建造“梁镇南将军府”一座,并请名士将其一生功绩撰成联语嵌于门首,曰:镇守铜陵鸿号著,南征藤峡虎贲威。又因梁镇南为国有功,明皇朝对其祖父堂养例赠虎贲将军,伯祖父堂明赠修职郎,其父世宽驰赠虎贲将军;其子玄白、鹏云为礼部儒士;曾孙彰然,为御赐奏功旗令都督将军。
因“梁镇南将军府”名声在外,数百年来府第宗亲人丁兴旺,“将军府炮会”因此打造成名,长兴不衰,目前已成为一个沿袭了500多年的民间民俗盛会。
每年的二月初二日,就是俗称土地诞日,交岗村人都举行盛大的“将军府炮会”,以祭梁镇南曾于明朝荣获二品殿前虎贲将军而设的,祈求梁镇南在天之灵保佑本土三灾不起、五谷丰殷。
当地民众表示,在“二月二”来临之前,当地外出的人们无论工作有多忙,都要回到家乡参加“炮会”,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祭祀祖宗,缅怀先贤,以集中燃放鞭炮的方式“醒龙”、“沾龙气”,举家出动“与龙共舞”。
将军府炮会上所燃烧的鞭炮都是村内各家各户所捐赠,所燃放的主炮,是在燃放炮仗的同时燃放的,炮头会随着主炮的燃烧奔向天际,随后掉落下来,所有参加炮会的人都可以争夺“炮头”,每个拾得炮头的幸运者,都会在炮会的锣鼓、狮子、八音的簇拥下将炮头领回家,待到来年炮会,各幸运者又将炮头送回炮会。
炮会所放的主炮,由三个部分组成:炮座、炮胆和炮圈。炮座的制作,通常用单竹破篾片分六角扎成阁楼型,再后贴上花纸。炮胆的制作,用牛皮纸卷成圆筒,通常用牛皮纸卷三层,使其加固,然后加入约50克的火药。火药进入后,再用小木杵把火药压实,之后用篾青将火药扎紧后,再用一根6寸长的小竹筒从炮胆的顶端向下打一小洞,再将一根用砂纸卷进火药做的导火索,放进竹筒,待点炮时用。跑圈的制作,先用禾草绕成一个直径5厘米大的小圆圈,再用小竹篾沿小圆圈缠绕一遍,再加小铁线圈一遍,最后用红绳使其挂上炮胆,以备燃放。一般来说,炮座是外形,炮胆是核心,炮圈是跑会上众人争夺的吉祥物。
石望炮会历史悠久,在数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俗特色为当地的村民代代相传,反映了当地村民对幸福、平安、健康生活的无限向往,也体现了石望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热烈追求。2017年底,“梁镇南将军府炮会”被列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