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寺位于湖北天门市皂市镇五华山(属大洪山),距市区25千米。据说白龙寺是湖北现存最古老的寺庙。传建于南朝齐永明年间(483--493年),今建筑为明代重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寺最初为祭坛,传因白龙施水救一方生灵而设,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齐武帝萧赜的次子)将其改建为佛寺,故名。唐鄂国公尉迟敬德重修,有前殿、大雄宝殿、后殿、大悲殿、五云堂,五华清憩、官房、禅堂等建筑群。明正德八年(1513年)和嘉靖十五年(1536年)两度修缮,曾有“栋楹穹隆撑住霄汉,丹碧辉煌晃耀日月”之描述(见白龙寺内碑文),以至于明文学家李濂留下“白龙寺倚五华山,寺下长汀抱楚关,上界藤萝低日月,暮天钟磬送潺”诗句。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再次重建。据清道光元年(1821年)《天门县志》记载:“白龙寺在县北五华山,离城七十里,建寺不详所始,雍正年间,邑士刘爱莲率众重修,独建楼阁。”民国后年久失修毁损,至1973年仅存殿宇两栋(前殿和大雄宝殿)并修缮。现寺院为1993年重修。
白龙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宽约22米,南北长约58米,占地面积约1276平方米。其中前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高约10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檐置牌楼门,作为白龙寺入口(山门),殿内供弥勒佛、韦驮、四大天王塑像;后殿亦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高约12米,占地面积22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殿内立柱28根,其中间四根柱头围径达1.89米。供有如来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善才、龙女、文殊、普贤、十八罗汉等塑像。此外,院内存有明、清以来石碑五座(明正德八年、嘉靖十五年、崇祯十二年以及清光绪十年两块),其碑文字体工整,碑额与龟跠花纹精细。尤以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所刻《奉道县禁碑》最为珍贵。
白龙寺是湖北为数不多的明代寺院建筑,是研究宗教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除白龙寺外,皂市镇境内还有笑城遗址、钟惺墓、辽阳殿、万寿古桥等古迹20多处。
皂市镇因多皂荚树而得名。其历史悠久。古为风国地。据《大明一统志》载:“皂市五华山上有伏羲庙,相传伏羲之后封于此,有古风国故城”。史载公元前639年,邾国灭亡伏羲后裔须句国,须句氏迁徒于皂市,建立风国。风国即伏羲之后子城,上有伏羲庙。明洪武九年(1376年)在此置哨所,称皂角铺、皂角市、皂角镇、角陵镇等名称。清朝亦称皂角市铺,简称皂市。1951年置皂市镇至今。
1、笑城遗址
位于皂市镇笑城村,距集镇2.2千米。又叫笑城畈。笑城呈长方形,四周有凸起的土垣,是为城墙。宽2-4米,高2-3米,周长918米。城域面积有9600平方米为土筑,夯实而成。南、北二城门明显存在,城外有溪沟环绕,为古代护城河,为三国时曹操修建。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钟惺墓
位于皂市镇鲁新村苏家山由,墓周长15米,高1.7米,墓前石碑一块,上书“明福建学定退庵钟公之墓”十一个楷书大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惺,字伯敬,别号退庵。竟陵(今天门皂市镇)人,明代著名散文学家,官历工部主事、礼部郎中,福建提学佥事等职。为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
3、羲农殿遗址
位于皂市镇五华山中学内,皂市镇是古风国都城所在地。羲农殿是风城内的大殿,总面积约13000平方米。经考证为春秋时期。1931年大殿被焚毁,殿前仅存碑亭两座。一座刻有“须句氏旧都”。横额为“羲皇古处”,座刻为“风后先型”四个大字。两座碑亭均被毁于1967年。为天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庚子反帝遗址
位于皂市镇古都大道北。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反教斗争消息传到皂市。农历5月18日,皂市附近农民借迎“黄会”(庙会)之机,焚毁了基督教堂和仁济医院,英籍医师魏艾运逃匿,牧师英吉烈被逐出天门县境。为天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辽阳殿
位于皂市镇五华山中学内,系明代成化年间建造,正德嘉靖时曾增修和维修过。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殿门左右各一通“石碑镇龟”。正殿两边分列偏殿,殿内供有神像。偏殿因年久失修于1940年前倒塌。尚存正殿一栋,现为五华山中学图书收藏室。为天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万寿桥
位于皂市镇西街口中。因建桥所处位置为万寿大院,故称“万寿大桥”。又因邱家巷西头,故名西大桥。该桥系七孔大石桥。长62米,宽6.5米,高6.9米,横跨长汀河。据清《天门县志》记载,万寿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前后越二十一年即成。传为一章姓寡妇捐资兴建。桥面呈拱型,桥下有7个泄洪孔,桥的半腰雕有3个龙头。桥中3个洞孔的正桥中均有一块磨得十分光滑的石头,每一块都是一幅“八卦图”。桥下另一块石头上刻有戏剧人物绘画。大桥两头各建有24级台阶。紧靠石阶各立功德碑1道,镌刻着建桥捐款人姓名。为天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五华山
又名五花山,位于皂市镇内。据《天门县志》记载:“五华山脉自京邑大洪山。经大月、灵泉二山迄逦至此“。《寰宇记》云:“五华山岭连属,北接郢州,以其矗中而枝麓四布如花五出,故名。山上有故风城,有羲龙殿,山下有临津门、旧云,山周九百丈,高十五丈”。山上有南北朝所筑之白龙寺,明代的仙贞观、辽阳殿。还有“须句氏旧都”碑文和“风后先型、羲皇古处”等石刻碑文(毁于1966年)。山下有明代文学家钟惺故里—隐秀轩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