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内外:史家胡同51号章士钊故居


爱国人士章士钊(1882—1973年)的故居,51号宅院,位于史家胡同中部。是章士钊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住宅。

章士钊故居位于北京东城史家胡同,离王府井、东四都不远。胡同实在太寒碜,路过那里往往被忽视。然而,可别小瞧这条胡同,那里住过不少大人物,章士钊即是其中之一。

红门内外:史家胡同51号章士钊故居

章士钊曾任民国段祺瑞政府教育总长,当年绝对算得上是个人物。他曾居住在胡同中段,门牌51号,坐北朝南,原是一座三进四合院。1949年章士钊入住时,认为房屋太多,一家人住不了,遂将第三进院分出,在内务部街另辟街门,形成独立院落。

现存建筑坐北朝南,宽敞的广亮门,首进西侧有倒座房五间,硬山顶屋面,北房三开间,后出廊,硬山顶筒瓦屋面。二进院正房三间,前廊后厦,两侧带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均为硬山顶筒瓦过垄脊屋面,抄手游廊连各房。院内种有海棠、梨树等果木,环境优美典雅。正房内装修精美,北抱厦的隔扇屏门,其顶部为楼阁式书橱,上带朝天栏杆,书橱由西次间内的楼梯上,室内碧纱橱窗。

章士钊(1881-1973年)字行严,号秋桐,湖南长沙人,与毛泽东是同乡。辛亥革命后,任《民主报》主笔,南北议和南方代表,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主编《甲寅》周刊,与鲁迅先生有过“笔战”交往,曾作为国民党政府代表参加北平和平谈判。在上海时,担任海上闻人杜月笙的法律顾问,人称“行老”。章含之系民国军阀衙内的私生子,章老在处理这件家庭纠纷时,将她收留为养女,

解放后,章士钊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著作等身。他与毛泽东的关系非同一般,同乡固然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1920年夏,毛泽东和蔡和森为湖南赴法留学生筹措路费,曾向章士钊求助。章慷慨资助,还发动社会各界名流捐款,最后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毛主席。后来一部分用作赴法留学生的旅费,剩下的由毛泽东携回湖南,作为开展革命工作的经费。文革期间,章士钊受冲击不大,因为受毛泽东的格外呵护,在万马齐喑的局势下,甚至破例给他出版一百多万字的繁体字《柳文指要》一书,还作为礼品赠送给到访的外宾,可见待遇规格之高。

据传,文革时,章老受毛泽东之托,到香港会见国民党代表,可惜因气候不适,到港后即病倒,不久便谢世,没有再回到北京的史家胡同51号。

红门内外:史家胡同51号章士钊故居

这所四合院之所以名噪一时,另外原因是,之后又住进我国外界战线的风云人物——乔冠华。乔冠华原配夫人龚澎,也是位出色的外交家,惜乎早年不幸病故。乔老爷形单影只,繁忙工作之余,时常喝酒消愁。这时,一名美貌出色的女性闯入他的视线,这就是刚踏进外交部门槛不久的年轻姑娘章含之,她曾当过毛泽东的英语教师。在热心人的促成下,这对年龄悬殊的恋人走到了一起。而乔的子女并不“认账”,几乎把老爸扫地出门,乔老爷只得颠颠的来到史家胡同“倒插门”。

乔冠华第一次出席联合国大会,他雄辩的口才,爽朗的笑容,至今成为美谈。我国文革后期翻天覆地的外交风云,都与时任外交部长的乔冠华有关,因此,史家胡同的这所四合院,也受到研究这段史实的人的特别关注。

章含之回忆这段美好的婚后时光,写作了《我与乔冠华》《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等回忆录,先后出版,史家胡同51号,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章含之在文章中详细描述在小院梨树柿树下,与乔老爷共同赏月,度过最后的美好时光,情感真挚,缠绵悱恻,令人唏嘘。

2009年章含之病故,关于这所四合院的归宿,余波未息。拥有史家胡同51号院产权的外交部,三次发通知要求租住在该院的章含之之女洪晃腾出房屋。洪晃答应搬出,不过,要求外交部支付30年的维修费。原因是,自乔冠华去世后,外交部作为房东没有对这个房子进行维修,所有维修费用由她支付。

嗣后,洪晃在微博披露,已将“史家胡同51号”还给外交部,并称,最终法院指定评估公司评定总维修费用80万,由外交部支付。至此,经法院调解,“史家胡同51号”之争终有定论。洪晃从出生到12岁出国留学前,是在史家胡同51号院长大的。离开这座院子,洪晃说:“这个院子对我最重要的东西我都有了,就是我的记忆,这个谁也拿不走。”

洪晃是一个性情女子,做事情绪化,离经叛道。她性格的养成,与史家胡同51号这座恬静美丽的小院相悖,个中原因,且待后人论述。

红门内外:史家胡同51号章士钊故居

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养女。史家胡同也正因她的著作《跨过厚厚的大红门》而声名鹊起。

章含之的身世颇为传奇。她的生母解放前是上海永安公司的售货员,年轻时非常漂亮。因地位悬殊,与她的生父并未正式成婚。章含之出生后,她的生身父母对簿公堂,然而父亲却只愿支付抚养费而不愿负责任,母亲愤怒之下,欲将她送给黄包车夫抚养。最后,身为辩护律师的章士钊收养了这个女婴。

1949年,章含之随养父母从上海迁居到北京。也是在这年的一次圣诞舞会上,年仅14岁的章含之认识了才华横溢的北大才子洪君彦。二人经过了8年的爱情长跑,于1957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60年,章含之和丈夫一同随父母搬进了史家胡同这座古老的四合院,不久章含之怀孕,1961年妞妞洪晃出生,让一家人都欣喜若狂。

然而在文革那样疯狂的年代里,人的感情也经受着艰难的考验。这对青梅竹马的夫妻,也没能躲过这场浩劫。二人感情破裂,最后于1973年办理了离婚手续。

早在1971年,还在外语学院当老师的章含之,被毛主席点名调入了外交部,也因此与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相识。22岁的年龄差距并没有阻止两人的相知相爱,在随后的艰难岁月里,谱写了一段爱情传奇。

当年,乔冠华是世界外交舞台上的明星,也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赫赫功臣。两人的相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章含之在书中曾经回忆道,那是1973年5月,国务院管理局对这座四合院进行大修。章含之暂时搬到前院传达室安身。那时,她和乔冠华正在恋爱,他们就在堆满家具杂物的传达室里一杯清茶,促膝长谈,年龄的差距,官职的悬殊,丝毫没有阻碍感情上的完全融合。

然而那时的中国,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外交部已被确定是犯了右倾错误,乔冠华更被点名为“乔老爷的贼船”。

此后的一段时间,乔冠华的处境一直十分困难,章含之和乔冠华的交往为了避免政治上的麻烦,也转入了“半地下”状态。

1973年12月,乔冠华与章含之终成眷属。开始时,曾想尊重习俗,章含之搬到史家胡同55号外交部为乔冠华装饰一新的新宅。周总理听说后,考虑到这样一来,就无人照料章士钊先生的故居,因此劝说乔冠华搬到了史家胡同51号。

由此,史家胡同51号也见证了两人风雨相伴的10年光阴。章含之在书中常常忆起:“从初夏到深秋,我们常常在深夜的月下散步。时间久了,冠华统计出,走一圈院子是八十步。在银色的月光下,冠华几乎是与白昼里全然不同的一个人。他没有了好胜雄辩的气势,脸上常常有一丝淡淡的伤感。我常常想,不知道这世上有几个人能真正懂得他的心……然而,又有几个人看到过清澈如水的月光下的乔冠华?他是那样沉静,那样柔和,而且那样的忧伤。这时的乔冠华,只有这深深的四合院与我一起陪伴着他,聆听着他倾吐内心的感叹。”

1983年,乔冠华去世后,章含之独自守着这座四合院,直到2008年1月26日,永远地离开。

洪晃从出生到12岁出国留学,一直生活在史家胡同51号院。章含之一直觉得,女儿“并不属于这个四合院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她少年时代就离开了这院子,她无法理解这四合院凝重的历史感。”

然而当外交部一纸诉状将洪晃告上法庭,要求洪晃腾出老宅时,她心里很难受,“毕竟住了五十几年。所有的记忆都在里面。”

在洪晃的心中,史家胡同51号的四合院,就是她的家,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让她揪心。院里的海棠树,就是她生下来时章士钊先生种的,还有章含之在书里说到的梨树,甚至小时候摔了一跤的台阶,都会让她想起童年的时光。

然而洪晃也坦言,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房产证,所以史家胡同的房子肯定是要交出去的。

如今,虽然四合院的命运尘埃未定,但40多年以来,这座四合院随着它的主人经历着历史的浮沉,目睹了发生在这院子里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也随着院中的主人经历了荣耀与屈辱,经历了车水马龙的繁华富贵和门前冷落的世态炎凉。它已经随着那段历史,留在我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