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牛牯嶂七仙女传说


七仙女故事是中国民间流传很广的故事,是中国传说故事中最为璀璨的一颗宝石。七仙女故事的版本很多,其中最出名的是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七仙女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名叫紫儿。她心灵手巧,心地善良。七仙女从天上得知人间有一叫董永的年轻人,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七仙女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七仙女只有百日缘分。七仙女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回家,希望从此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后十分震怒,急召七仙女回宫。七仙女在玉皇大帝的催逼下不得不与董永分手,忍痛飞回天上。她的织布梭化成了飞梭石,织机也留在了人间,传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黄梅戏《天仙配》戏中塑造了老实憨厚的董永、善良美丽的七仙女、相互帮助的仙女姐妹、刁钻刻薄的傅员外、无情狠毒的玉皇大帝等生动形象。再加上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黄梅调,生动的故事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脍炙人口的一曲“夫妻双双把家还”就出自这里。特别是著名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的出色表演,让“董永遇仙”这个民间传说故事更加家喻户晓,“七仙女”艺术形象得以深入人心。

增城民间也自古流传七仙女的传说。增城市派潭镇有一座山叫牛牯嶂,是增城第一高峰,广州地区第二高峰。牛牯嶂,又名灵山,海拔1084.3米,是增城市最高峰。因山形象只大水牛伏于泥水中,故人们惯称它为牛牯嶂。

牛牯嶂自古以来是增城主山,主峰海拔1084米。清嘉庆25年(1820)《增城县志》记载:“牛牯嶂,邑治北九十里,为邑主山。以其紧接南粪(即今南昆山),故又呼为南粪山。盘据数十里,左麓曰灵山,接龙门,右麓曰背阴,抵从化。山上多奇花古本,又有星岩、石屋及太白七姑仙女等石,遇旱祷之辄应,派潭之水出焉。”清《广州府部汇考》增城下记:“灵山,……上有仙女石,旱祷辄应。”与上述记载相对应,牛牯嶂山下的农村流传“七朵莲花六朵开”的七仙女传说。

第一、牛牯嶂七仙女传说与《天仙配》故事的差异。

牛牯嶂七仙女传说虽然也是讲述七仙女的故事,但与《天仙配》的七仙女故事有很大的差异,并且非常独特。

一是故事的男女主角身份性格不同。《天仙配》的七仙女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名叫紫儿。而牛牯嶂传说中的七仙女却是人间的农村七姑娘。“七朵莲花六朵开”意思就是说,七个仙女中有一个原本是凡间女子,不是天上仙女。七姑娘长得漂亮又贤惠,心地善良,知书识礼,只可惜鲜花插在牛粪上。《天仙配》中的男主角是老实孝顺的董永,而牛牯嶂传说的男主角是脾气暴燥、懒惰好赌的阿牛。此外牛牯嶂传说中的七仙女还有小儿子小牛。《天仙配》中的董永和七仙女是恩爱夫妻,而牛牯嶂传说中的七姑娘却是一个苦命的人,屡屡受到丈夫阿牛的无情虐待。阿牛常常赌到三更半夜回家,一回到家就用脚把门踢开,将妻子从梦中惊醒。七姑娘稍有不从,阿牛就拳打脚踢。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七姑娘逆来顺受,并对阿牛耐心劝导,希望其回心转意。但阿牛本性难移,直至因赌博将七姑娘卖给债主。无情无义的阿牛令七姑娘伤心至极,她对生活感到绝望。农历七月初七这天,七姑娘产下儿子小牛后痛哭一场,满怀悲哀之情走到牛牯嶂石夫潭投潭自尽了。

原来石夫潭是牛牯嶂最漂亮的水潭,每年的七月初七,天上的仙女都会悄悄下凡到这里沐浴。

其次两个七仙女际遇命运不同。一个是天上仙女下凡,另一个却是由凡间到天上成仙。一个为了爱情而被玉皇大帝惩罚,一个由于身世悲惨而受到王母娘娘怜惜。《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因爱慕董永而私自下凡,与凡人成就一段美丽姻缘。而牛牯嶂传说刚好相反,七姑娘由凡间到天庭成仙。这是一个动人的、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情节。当七姑娘投潭自尽之时,刚好天上的六位仙女下凡到牛牯嶂石夫潭戏水沐浴。原来石夫潭是牛牯嶂最漂亮的水潭,每年的七月初七,天上的仙女都会悄悄下凡到这里沐浴。六仙女看见七姑娘投潭自尽,知其身世悲惨,不禁万般同情。她们不顾天庭戒律,每人口吐了一口仙气,让七姑娘得以复生。并认七姑娘做姐妹,带她上天庭成仙,不让她回凡间受苦。上到天庭,仙女们都跪在王母娘娘面前,争着要用自己的仙身来替换七姑娘的凡身。平时执法威严的王母娘娘,知道七姑娘苦难身世后,不禁也动了恻隐之心。她不但没有责怪仙女们,而且还为七姑娘脱掉凡胎,换上仙骨,七姑娘从此成为七仙女。此情节与《天仙配》形成鲜明对照,《天仙配》中的玉皇大帝刻板无情,而这里的王母娘娘却是通情达理,非常有善心。

再次是故事情节不同。《天仙配》故事简洁生动,而牛牯嶂传说曲折离奇。《天仙配》讲述七仙女私下凡间,爱上董永。七仙女在众姐妹帮助下,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两人高高兴兴回家,希望从此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后十分震怒,急召七仙女回宫。在天兵天将的催逼下,她不得不忍痛飞去。而牛牯嶂传说情节更为曲折,故事更为奇异。七姑娘因丈夫无情而投潭自尽,六位仙女极为怜惜而将她救活,并将她带上天庭,经王母娘娘恩准成为七仙女。众仙女照例每年的七月初七这天都会来到牛牯嶂石夫潭沐浴,这又引出七仙女和儿子小牛相见的故事。七仙女与小牛相见的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牛牯嶂七仙女传说多了七仙女与儿子小牛的故事。小牛从小没有妈妈,父亲阿牛又是个不顾家庭的赌鬼。他在家中常感到孤单寂寞,没有温暖,在学堂念书总是受尽歧视和欺凌。小牛忍不住向老先生问起自己的母亲。老先生见其可怜,便将原由告诉小牛,并教他如何见母亲。

这年的七月初七这天,小牛依照老先生教的方法,第一次见到母亲七仙女。七仙女回到天庭后,想起自己苦命的儿子,不禁忧愁满腹。自此茶饭不思,以至生起病来。王母娘娘知道后,念其母子亲情难舍,便命天神在牛牯嶂大猪兜下的一块大石头上凿出一座石亭和石洞,石洞内还有石桌石椅,允许七仙女每年七月初七这天在这里与亲人团聚。

第二年的七月初七这天,七仙女托梦给小牛,叫他到七姐妹洞与母亲团聚。小牛梦中见母亲举起左手轻轻一扬,一条碗口粗的青藤从石亭洞口长出来,沿着峭壁,一直伸到山腰,足有一里长。小牛将梦告诉父亲阿牛,要他带去。父子俩到了七姐妹洞下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洞口。阿牛便埋怨小牛无中生有,一怒之下,举起弯刀向石壁上的青藤砍去。青藤断口处马上如泉水般涌出鲜血,周围的山溪都被染红了。阿牛见状吓失了魂魄,慌不择路,结果摔下悬崖身亡。村里的乡亲闻讯后,赶忙用三斗三升糯米煮成米饭,涂抹在青藤断口,方才将血止住。仙女们见七仙女不但没有母子团聚,反而无端被砍了一刀,都很同情她,并劝她安心在天庭。七仙女见阿牛已死,村中乡亲父老自始将小牛照顾起来,便断了凡心俗念。她为了答谢乡亲们,将衣裙一挥,从七姐妹洞下引出一股清泉。从此周围的乡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民遇上病痛,只要饮用这里的泉水,就会痊愈。遇到旱灾,村民只要来这里祷告,泉水就会源源不断涌出,百求百应。

四是思想意义不同。《天仙配》更多的是歌颂七仙女和凡人董永动人的爱情。人仙相恋,反映的是人们对甜美爱情的追求,故事浪漫。牛牯嶂七仙女传说却是反映现实的苦难,通过七姑娘的成仙表达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故事哀怨凄婉。七姑娘嫁了一个好赌成性、脾气暴躁的丈夫,受尽折磨。故事虽然是讲述一个家庭的问题,但却反映了古时农村妇女的某种生存状况。古时婚嫁不自由,特别是妇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着狐狸满山走,没有人格的独立。牛牯嶂七仙女传说反映七姑娘毫无幸福可言的婚姻生活。面对无情无义的丈夫,七姑娘无力改变命运,只能以死抗争。六仙女相救,七姑娘成仙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农村古时妇女希望改善命运的良好愿望。因此,牛牯嶂七仙女传说比《天仙配》的故事更有现实的普遍意义,更能反映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愿望。

五是美学上的艺术形态不同。《天仙配》有较为浓厚的喜剧色彩,而牛牯嶂七仙女传说却是一出令人哀伤欲绝的悲剧。《天仙配》虽然也是一出爱情悲剧,但故事中,七仙女和董永路上相遇,槐树做媒,众姐妹下凡织布等情节生动活泼,充满喜剧色彩。牛牯嶂七仙女传说中七姑娘却是现实中最不幸的苦命人。她受尽丈夫的百般虐待,并被丈夫为偿还赌债而卖掉,绝望之下投潭自尽。即使成仙后也母子分离,为见儿子又被阿牛砍伤。可见七姑娘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牛牯嶂七仙女传说是典型的悲剧故事。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家庭伦理在人生最具价值,但阿牛却将七姑娘所追求的家庭幸福彻底毁灭,七姑娘的悲剧由此产生。悲剧比喜剧更能荡涤丑恶的灵魂,更具伦理上的激励作用和唤醒人们的觉悟。因此牛牯嶂七仙女传说的思想性比《天仙配》更为深刻,更具思想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

牛牯嶂山下不仅有七仙女传说,而且还有与传说有关的独特风俗。每逢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四方乡邻均设宴欢迎七仙女光临牛牯嶂七姐妹洞。各家未婚的女孩子用盆子盛半盆水,摘些沙田柚叶和香茅草放在水中,水面再置放一面镜子,镜面对着七姐妹洞的石夫潭,这样就可看见七个仙女在潭中沐浴嬉戏。逢年过节,乡亲们还要烧香跪拜七仙女,祈求七仙女赐福降祥。

第二、牛牯嶂七仙女传说现实的思想与艺术意义。

首先,牛牯嶂七仙女传说反映人性的光辉,表达了积极的道德价值。《天仙配》中的董永和七仙女是美好和善良的化身。董永勤劳老实,而且是个大孝子,因此他得到七仙女的同情和爱慕。七仙女是天上仙女,美丽和富有同情心,她代表正义和美好,是人们对于理想追求的人格化。牛牯嶂七仙女说比《天仙配》故事的思想意义更为丰富。七姑娘有善良和顺及忍辱负重的品格,她是古时农村妇女的形象写照。她从凡间姑娘成为七仙女,是古时人们对命运的理想寄托,反映了古时劳动妇女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六仙女潭中救人,将七姑娘带上天庭,在王母娘娘面前争着以仙身换凡体等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同情弱者和乐于助人的人性光辉,同时也是对赌博和虐妻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否定。王母娘娘打破人间天上界限,恩准凡间女子成为七仙女,是大慈大悲的体现,是人类怜悯之心的神化。

对美好的追求,乐于助人和慈悲怜悯之心是永恒的人性光辉,在现今社会仍然具有极高的道德价值。现在的农村和城市还存在丑陋愚昧的落后现象,“阿牛”式的人物或现象时有出现,丑恶的人性还会成为社会的毒瘤。因此,牛牯嶂七仙女传说在现今社会同样有对伦理道德的宣扬和惩恶扬善的积极作用。

其次,牛牯嶂七仙女传说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中国民间的仙女文化源远流长,充满艺术魅力。如牛郎织女、七仙女等传说,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七仙女传说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具有巨大的情感和伦理的感召力,在世界上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牛牯嶂七仙女传说不论从人物、故事情节、场景和思想内容都和《天仙配》迥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天仙配》的“反说”,因此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牛牯嶂七仙女传说或许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流传中的变异,又或许是派潭镇当地民间的原创,但不管是那一种情况,都是中国七仙女传说系列中的一朵奇葩。这个传说对于增城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

牛牯嶂七仙女传说大大丰富了增城的民间文化。小楼镇有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正果镇有远近闻名的牛仔佛,现在又多了派潭镇七仙女,这大大丰富了增城传统民间文化。七仙女传说流行全国,其艺术影响力是巨大的。牛牯嶂七仙女传说有完整的故事,有和传说相关的纪念物和民间风俗,是非常宝贵的民间文化艺术。牛牯嶂独特的七仙女传说,对于文化传承和宣传增城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牛牯嶂七仙女传说为派潭山水增添浓厚的文化色彩。派潭镇位于增城北部,山美水美,有形态美如天仙的白水寨瀑布,有明珠般的天池湖泊,有各式各样的怪峄奇石。然而很多人认为,派潭镇虽山清水秀,但缺乏人文气息。牛牯嶂七仙女传说的出现和传播,将会改变这一状况,派潭的山水文化将会更丰富精彩。

牛牯嶂七仙女传说将会提升派潭山水瑰丽的仙域意境。作为牛牯嶂七仙女传说中的主人公七姑娘是生活中的悲剧人物,但传说的意境却是美丽的。牛牯嶂是增城主峰,山体高大雄伟,耸入云霄。山中溪清涧碧,泉涌瀑飞,风光秀丽如画,故事中的石夫潭更是人间仙境。每年七月初七这天,天上的仙女都要下凡到石夫潭沐浴。潭奇水碧,云雾缭绕,仙影飘飘,其梦幻般的仙域意境美得令人陶醉。此外,王母娘娘为让七仙女母子相会建造的石亭石洞,七仙女为造福乡亲一挥衣裙而引出的清泉,这些都为牛牯嶂山水增添了神秘的仙境魅力。

仙女是美与善的化身,仙女传说是人间永远的传奇。因此,牛牯嶂七仙女传说是增城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增城又一张绚丽的历史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