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七宝


佛教七宝,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礼佛之人认为,佛教七宝蓄纳了佛家净土的光明与智慧,使之成为珠宝中的灵物,可以帮助增进修行。在芸芸众生眼中,佛教七宝作为佛教圣物,可辟邪、消灾、保平安。

佛家七宝是人间最宝贵的七种宝物,但是不同的佛经对其的种类说法却是不同的。公认的五宝是金、银、琉璃、砗磲、和玛瑙,而其他二宝有说是琥珀、珊瑚,也有说是珍珠、玫瑰、甚者有说是玻璃和赤珠的。

佛教七宝的种类争议源于不同的经书所介绍:

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经》所说七宝为金、银、琉璃、玻璃、砗磲(chē qú)、赤珠、码瑙;

玄奘译《称赞净土经》所说七宝为金、银、琉璃、水晶、砗磲、赤珠、红竹石;

《般若经》所说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

《法华经》所说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

《无量寿经》所说七宝是金、银、琉璃、水晶、琥珀、美玉、玛瑙。

藏传佛教中的七宝为红玉髓、蜜蜡、砗渠、珍珠、珊瑚、金、银,称为“西方七宝”。

佛教七宝介绍

1、金∶指黄金,又称为紫金。梵名苏伐刺那(修跋拏),译为妙色或好色。佛典在赞叹佛身端严时,常用妙色身、金色身之语。《翻译名义集》卷三引真谛之释,举出金之四义:(一)色无变,(二)体无染,(三)转作无碍,(四)令人富,以譬法身常、净、我、乐四德耳。金多用于寺院殿堂、法器、佛像、佛具。

金多用来做成佛像和神殿,具有増益的效果,其本身便是地球的原有物质。在我国很早之前便有关于金的记载:晋郭璞曾在《江赋》记载“其下则金矿丹砾,云精爥银”,而《李文忠公神道碑》中“开采唐山煤鑛,漠河金鑛,皆成绩昭著,与兵备表里”也有记载。

2、银∶指白银。是最廉价的贵金属,佛教认为银所呈现出的光与色都具有息灾的能力,所以银被广泛用于饰物。

银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开发利用的金属元素之一,在佛家说法里具有息灾,定神的作用。银饰可以辟邪解毒,自古以来就有给小孩佩戴银的习俗,一方面可以排“胎毒”,一方面小孩子的魂魄比较不稳定,容易受邪魅影响,所以戴银辟邪,银能在一定范围产生磁场,释放银离子,对人体产生保健作用。

3、琉璃∶又作毗琉璃、吠琉璃耶、鞞头黎等。译为‘青色宝’或‘不远’。是一种类似玉的宝石。中国、日`本常有人误以为是有色玻璃。此词古来多作‘流离’。《慧琳音义》卷一:‘须弥山南面是此宝也。其宝青色,莹彻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帝释髻珠云是此宝,天生神物,非是人间炼石造作,焰火所成琉璃也。’

琉璃(水晶)能够洁净心灵,人石通灵,具有保护的用途,帮助开启脉轮,然而,琉璃却并非天然之物,在某种意义上说,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明澈的琉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就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所言“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

4、玻璃∶指水晶。又作萨颇胝迦、飒颇置加、塞颇胝迦、颇梨等。《慧琳音义》卷四:‘古译云是水精,此说非也,虽类水晶,乃有紫白红碧四色差别,莹净通明宝中最上。红碧最珍,紫白其次,如好光明砂,净无瑕点,云是千年冰化作者谬说也。’

5、砗磲(chē qú):一种生活在深海里的软体动物的贝壳,也可能是白珊瑚。梵音牟娑落揭拉婆。《法华经玄赞》卷二(末)云:‘车渠梵云牟娑洛揭婆,青白间色。’砗磲在藏传佛教中是高级的圣物。

砗磲在西方是四大有机宝石之一、白皙如玉,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具有消灾解厄,除恶聚灵,庇佑子孙,镇心安神的功效。清代《会典》规定:二品官员上朝时佩戴的朝珠的砗磲的;六品官的顶子也为砗磲。由此看来古代能拥有砗磲的人,不是王公大臣,就是大德高僧,一般百姓很少能得到。

6、赤珠:即赤真珠,所见实物一般为红珊瑚珠。《大智度论》卷十云:‘真珠出鱼腹中、竹中、蛇脑中。’《佛地经论》卷一云:‘赤虫所出,名赤真珠,或珠体赤,名赤真珠。’真珠普通呈薄鼠色、灰色,赤珠则指珠之稍带赤色者。纯赤色之真珠极其难得。通常用红珊瑚珠代替赤珠。

7、码瑙:此物并非今人所称之码瑙,而是翠绿玉或带有深绿色光辉的宝石。

玛瑙自古以来一直被当为辟邪物、护身符使用,象征友善的爱心和希望,有助于消除压力、疲劳、浊气等负性能量。

8、琥珀:琥珀、蜜蜡从地质学上说是同一种东西,透明的叫琥珀,不透明的叫蜜蜡。蜜蜡在藏传佛教尤其重视它,用来做念珠和护身符,有强大的辟邪趋吉功效,黄色蜜蜡还可以催财旺财。

琥珀是远古时代的松树滴落的树脂埋藏于地层,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而形成的化石,具有驱邪定魂的能力,而中医学认为琥珀可以入药,而且还是一种名贵的中药。

9、珍珠:珍珠是珍珠贝分泌的胶汁状炭酸钙化合物包裹异物而形成的。以大而圆为贵,一般做念珠、项链。

10、珊瑚: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一种有机石灰质方解石。佛教中一般用红珊瑚。

珊瑚是重要的有机宝石之一,也是古今中外深受喜爱的宝石品种,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止血和驱热的功能。它与佛教的关系密切,印度和中国西藏的佛教徒视红色珊瑚是如来佛的化身,他们把珊瑚作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来做佛珠,或用于装饰神像,是极受珍视的首饰宝石品种。

11、红玉髓:红玉髓是一种橙色至红色的半透明玉髓,其中的红色是由于铁氧化物造成的。过去由于红玉髓硬度高,不易加工而名贵少见,目前由于科技发达而且红玉髓矿产丰富,因而属于一种低价格的宝石。

佛教七宝砗磲(chē qú)

佛家“七宝”之一的砗磲也叫车渠,梵名 MUSARAGALVA ,音译作:牟娑洛揭婆、目娑啰伽罗婆、牟呼婆羯落婆、摩娑罗伽隶、牟娑婆、谟萨罗、牟娑洛等,其意思为紫色宝、绀(为一种深青色而略带微红之颜色,俗称天青色)色宝。

其与金、银、珊瑚、玛瑙、琉璃、玻璃合称“七宝”;与黄金、白银、水晶、琉璃、珊瑚、琥珀合为“地平气和分”。持其修炼护法者具有一倍的功德,并智圆满的境界。在西藏以及各地的佛教高僧有持砗渠穿制的念珠。砗渠洁白庄严,祥瑞吉祥,具有辟邪保平安,消灾解厄,消除聚灵、改变风水,供佛灵修,属佛学上的密宝。

砗磲在我国古代已被视为一种宝物,早在汉朝伏胜所著的《尚书大传》当中,便记载了一则关于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里的地方,散宜生用砗磲大贝敬献纣王,赎回文王的故事。不过,砗磲一名始于东汉时代,因其纹理很像车轮的形状,故称之为砗渠。另外清朝二品官上待的朝珠,即由砗磲穿制而成。

砗渠,珊瑚,珍珠、琥珀被列为西方四大有机宝石,砗渠的纯白度被列为世界之最。从其来源看,砗磲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世界上报道的砗磲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底100-2000公尺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砗磲在深海里经千百年受到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形成海底化石,其生存条件至今无法人工养殖。

我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 。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 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 。

砗磲的贝壳可以制做各种用具,砗磲的壳外面通常呈白色或浅黄色,里面白色,外套膜缘呈黄、绿、青、紫等色彩,十分漂亮,壳面带有弯曲致密细纹,代表其在深海中生活的条件,无论是品质。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它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镇心安神、凉血、降压的功效,经长期配带对人体有益有增强免疫力、防止老化、稳定心律,改善失眠等功效特别对咽喉肿痛,小孩生疱更有疗效。

因为砗磲有着观赏、医用和其他实用价值,而且有传奇色彩,因而,人们称之“龙官瑞宝贝王”。

在西方魔法里,教人将自己的愿望写在一张纸上,折叠包妥,静心冥想过后,再放入玛瑙聚宝盆内,至少要放一天一夜,让能量在其中激荡强化,取出后,将之火化烧掉,藉助火的力量,将你的愿望传入自然界,多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