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即墨训虎山 童恢训虎的故事


训虎山,位于即墨县城南6公里处,海拔156米,以“童恢训虎”故事而得名。

童恢,字汉宗,汉代琅琊姑幕(今山东莒县东北)人,和帝(刘肇)时任不其(古城址在今崂山县城阳北)县令。

在城阳,古代清正廉明的官员很多、有大贡献的也不少,为什么偏偏具有神秘感的童恢至今仍被传颂?如果不是到傅家埠看到童真宫里的壁画,这个问题似乎难以回答。但在这里,每个人都能给出标准答案 ,因为童恢驯虎、火烧北门 ,他还帮着老百姓灭害虫,这些传说家喻户晓,至今被人津津乐道。正因如此,这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已经被塑造成了传奇式的神人,成为当地百姓信仰供奉的精神寄托。传说童恢也被列为城阳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虎吃了人,童恢驯虎

童真宫距离傅家埠社区1公里,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2009年经过重新装修,现在的童真宫看上去更有气魄,要想知道童恢的传说故事,这里是必经之地。童真宫里分了几个大殿,每个殿供奉着一个人物,童公殿位于正殿的右手边,工作人员解释,那是因为其他的人物官职比他大一些,只能这样安排。但这丝毫不会影响童公殿在这宫中的地位,凡是来这儿的人都是冲着他来的,一年到头香火不断。人们还根据想象专门做了一具童恢的人像摆放在殿内,大殿两侧的墙壁上画满了图画。工作人员孙女士说:“一边是童恢驯虎,一边是火烧北门,都是我们当地流传最多的传说。”根据这些壁画,80岁的傅玉先给记者讲了童恢驯虎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山脚下住着一对母子,母亲年事已高,儿子每天进山砍柴为生,日子过得很清贫。后来有人说,山上出现了老虎,还把人给吃了,听到这事后,母亲对儿子说,日子穷点不打紧,没有饭吃也没关系,别再上山打柴了,万一碰见老虎怎么办?儿子应着了,但他是个孝顺的孩子,不能眼看着母亲老了还得跟自己挨饿,就瞒着母亲又去了山上,可这一去就再没回来……年迈的母亲站在山脚下等啊等,叫啊叫,从白天等到晚上,再从晚上等到白天,还是不见儿子踪影,她心里害怕极了,拄着拐杖上山去找。终于在一处离家不远的空地上发现了一堆白骨,还有儿子被撕破的血衣。老人家悲痛欲绝,儿子是被那老虎吃了呀!看着可怜的老人,有人建议,去告官吧,老虎吃了你家儿子,得让县太爷收拾它!

县衙外一阵击鼓鸣冤 ,童恢坐在高堂上听着下面的诉状:“民妇冤枉啊,民妇要告那山上的老虎,吃了我的儿子,只留下这些白骨。”自古奇案重重,告老虎这事童恢还是第一次遇到,但他做了个让大家伙更加吃惊的决定,此案受理了。之后派了千余人一起上山抓老虎,不过不是一只而是两只,将老虎关在县衙的牢里后,童恢向全县百姓发告示,明日公开审虎。

“驯虎山”和“叫儿埠”因此得名

“县太爷要审大老虎啦 !”童恢审虎的事情迅速被流传开来,大家都想瞧瞧这位县太爷到底要怎么跟吃人的老虎说话呢。第二天,县衙外面人头攒动 ,在大家的惊愕声中,两只大老虎被抬上公堂,低着头闭着眼,完全一副不谙世事的样子,童恢惊堂木一拍大声说:“天生万物,惟人为贵,虎食六畜,不能食人,如今食人,违反律条,你们食人者当伏法,无罪者可鸣冤。”大家齐刷刷地盯住两只带着枷锁的老虎,刚开始还没有动静,听完县令的话,一只老虎俯首认罪,另一只老虎昂首鸣冤。

“说!你可知罪?”这下老虎吓得直接趴在地上了,嘴里还发出低沉的叫声,像是在求饶一样。百姓中开始议论纷纷,“奇怪了,难道这老虎真能听懂县令大人的话?真是神通广大呀。”童恢将吃人的老虎杀掉后,让另外一只老虎伺候老人家,给她送终!说也奇怪了,老虎在童恢面前吓得像只猫一样,按照他的吩咐每天都送来猎物,老人家吃不了这么多便拿到集市上去卖,日子过得不错。老人家去世后,大家害怕老虎会卷土重来,大开杀戒。童恢想了想便对老虎说:“你去东北吧,我在你离开的地方立了块石碑,等到碑碎你才能回来。”老虎无奈下只能离开了,从此城阳这地儿再也没出现过老虎,东北虎倒是全国出名了。后来这老虎几次跑回来,往石碑上撒尿,本想将石碑慢慢腐蚀掉,但都失败了。

傅玉先老人说,从那之后,人们便把即墨南面 、傅家埠附近的这座山叫“驯虎山”,老人家呼唤儿子的地方取名“叫儿埠”。童恢审虎的事传到了京城,皇上亲自接见他,这次他说实话了,说是将那猛虎麻醉之后,在它的咽喉里刺了一根鱼刺,醒来后老虎觉得不舒服才会不断吞咽点头。至于那老人家里的野味,也都是派弓箭手去捕的。如此看来,这童恢驯虎的智慧更甚于武松打虎的勇气啊。

不其城北城门就是童恢烧的

八幅壁画将童恢驯虎的传说画得栩栩如生,在童公殿内的另一侧,火烧北城门的事情同样精彩。老城阳人都知道,曾经不其城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这四个城门把不其城围了个圈,相当安全,后来来了一场大火,北城门就没有了,这场大火就是童恢放的。童恢放火是要做什么呢?这事还得听听70岁的傅相木怎么说。

故事要接着上文门关的来历说起 ,童恢上任路上遇到了貔子精,幸亏有门关相助才躲过一劫,后来这门关便成了他的保护神。到不其县之前,门关提醒:“北城门上有貔子精,总是在夜晚出来害人,现在城里人都不敢靠近,大人也得小心啦。”童恢虽是一介书生胆子却够大,他岂容这些妖魔鬼怪在自己的地盘嚣张。于是,上任后便差人每天出去买柴火,买好了就堆在北城门旁,一时间集市上的柴火都被买光了。过了几天,吃过午饭后,童恢下命令:“大家每人拿一个火把,去把那些柴火给点了。”手下们不知这是什么意思也不敢多问,只能乖乖去放火。一时间,北城门成了道火墙,随着火越烧越旺,里面还传出叽叽呀呀的声音,童恢暗笑,这下看那貔子精还能怎么办?一阵乱叫之后,守在旁边的门关忽然看见从里面飞出一只貔子精迅速飞走了,这只貔子精死里逃生竟然跑到京城附在皇后娘娘身上,她要利用皇后娘娘把童恢杀掉。后来,童恢便接到京城的圣旨,皇后娘娘得了怪病,一定得吃了童恢的心才能好。

千算万算没想到狡猾的貔子精竟然会出此招数,童恢真被难住了。门关想了想说:“不用担心,你现在先去买一百只鹰、一百只狗,各自锁到一处空房内,不给他们吃东西,几天后它们之间就会互相残杀,到时大人只需要带着一只鹰一只狗进京就行了。”经过几天的鹰狗大战后,房间里果然剩下了最凶猛的鹰和最厉害的狗,童恢带着它们两个就进京了。皇上见到他一顿诉苦后表示 ,不是朕不心疼爱卿,实在是没有办法呀。童恢听后也说得一片赤诚:“只要能救娘娘的命,臣愿赴汤蹈火。只是臣下还有一事相告,臣从民间讨来妙方可以解娘娘病痛,能否让臣一试,如若不行再吃我的心也不迟。”皇上答应了下来。

童恢带着那一只鹰和一只狗进了皇后娘娘的寝宫,刚落地,它们便朝娘娘扑去,貔子精从体内飞出刚要逃走被逮个正着,命丧鹰狗之下。没多久,皇后娘娘便醒过来了。既保住了命,又治好了皇后娘娘的病,童恢又得到皇上夸奖,只是这不其城北城门烧了后就再没重建过。

童恢被列为即墨九贤

这些都是童恢的传说,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人丢了五匹布他就审判囤子,让囤子说出凶手;比如县城闹灾情,绿油油的庄稼都快被黏虫吃光了,绝望之时飞来几只八哥,“咕咕咯,杀黏虫,助好官,救百姓”,一夜之间那些黏虫都不见踪影,庄稼比以前长得还要好……

不过除了这些,童恢作为一个凡人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大智慧,比如有人状告卖盐翁私自卖盐,还总是欺压百姓,童恢派人了解情况后得知,此人恰恰相反,而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人。童恢用巧计,不仅帮卖盐翁拿到卖盐通行证,还灭了投诉者的威风。有对年轻人从小定了娃娃亲,两人情投意合,不料男方家事变故成了穷苦人,女方家长就想反悔,两人走投无路也来求童恢帮忙。童恢先通过计谋从女方那拿来了房屋良田,后又收女子为义女,风风光光让俩人成了亲,成就一段好佳缘。各种小故事流传在傅家埠的每一个角落,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子,都能讲出几个来。

正因这些源远流长,深入民心的故事,童恢传说被列为青岛市城阳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过,他的影响不止在城阳,因古时不其县跨越城阳、即墨、崂山三处,所以在另外两个地方童恢也是个被大家赞誉的人物。即墨九贤中就有他的名字,说他忠于职守,勤于政事,深入民众,是东汉时期的大清官。崂山至今也流传着他驯虎的传说,将其写在了《清光绪·崂山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