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子的“妆匣”


“妆匣”,是一个已经消失的语词,连现代汉语词典都找不到,更不易为今日年轻人所知晓。然而它却伴随中国女性数千年,成为古代女性最贴身、最钟爱的常用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首饰盒”。古人的首饰盒主要用于梳妆打扮,也是梳妆盒。

千百年来,每逢女子出嫁,娘家总要送给女孩一份丰厚的嫁妆,首饰盒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首饰盒渐渐淡出了历史,走下舞台,奔向了收藏界,在那里展示着她曾经的辉煌和荣耀。

中国古代女子的“妆匣”

旧时嫁女,讲究“陪嫁”,即随新娘一起带入夫家的一应生活用品,娘家要送给女孩一份丰厚的嫁妆,妆匣是必不可少的。

因梳妆首先要用镜子,梳妆匣又称“镜匣”,古时亦称“镜奁”;又因梳妆时需将镜子支起,故北方人也惯称为“镜支儿”。

关于梳妆匣的历代称谓颇多,如汉代,就有“竟检”、“妆具”的叫法。古时用字要避名讳,东汉明帝名“庄”,于是当时的“妆具”又改称“严具”,典籍中便有“宫人陈严具”的记载。

中国古代女子的“妆匣”

从古到今,小小的妆匣富集了多少女性的喜怒哀乐。其中最动人的故事当推明代传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江南名妓杜十娘,为了争得人身自由,在皮肉生涯中,悄悄储存珠宝首饰,觅得如意郎君赎身,出嫁,岂知在启航归家途中,被见利忘义的丈夫转手出卖给富商做小妾,把她再次推入火炕。多年来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积蓄起对自由的强烈渴望,苦心的等待,一朝全被负心汉击得粉碎,悲愤之极的她,端出妆匣,站在船头,把价值连城的珠宝,一一抛入河中,随后纵身跳下,被滔滔的浊流吞没。这故事就起于妆匣、终于妆匣。

中国古代女子的“妆匣”

妆匣收藏最多的是簪和钗,这是古人用以束发的装饰物。汉族女性喜好梳辫盘结的发型,长长的头发挽在头上,用一根或几根簪钗固定,发髻的盘法和簪钗的多样性,带来多姿多彩的装饰效果,令人赏心悦目。这长长短短的簪钗,以金、银、玉、骨、木质为原料,用精细的镌刻,镶嵌各式珠宝。从皇亲贵戚到农家妇女,贵贱不等,却都拥有自己的一份簪钗,只是价值昂贵者显示了持有者的财富与身份地位罢了。

中国古代女子的“妆匣”

梳妆匣现存于世的实物中,传世品较早的可见于明代,出土物较早的可见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又以汉墓出土者为多。

早期的梳妆匣,所用材质多为木胎髹漆,也有藤编或竹苇制者;唐代发现有瓷制品,宋代已有纯木制品;至明便有了用贵重木材如黄花梨、紫檀、红木等制作的梳妆匣;清代以降,所用材质基本与明代无异。

中国古代女子的“妆匣”

梳妆匣的用途是容纳化妆用品,同时化妆主人的阶层身份及化妆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单元数量的多寡。

汉代最简单的妆奁只是一枚单只的圆盒。史籍中所载曹操的“妆具”:“……方七八寸,高四寸余,中无鬲(隔)……”,就是不分层,很朴素。

豪华的妆奁分为两层,如马王堆1号汉墓的遗册中所称“九子曾(层)检”就是中含9个小奁的双层圆奁,而长沙咸家湖西汉墓出土的长方奁中则有11个小奁,是已知装小奁最多的一例。

中国古代女子的“妆匣”

1984年在江苏邗县姚庄一座西汉晚期墓中出土的一具梳妆匣比较典型:外形呈圆柱体,上盖下盒,盖顶为圆弧形,盖钮为一银质柿蒂,周边饰有三道银扣和二道银脊。外髹酱紫色底漆,内髹酱红色底漆。银扣间用土黄色漆绘云气纹、梅花鹿、羽人、锦鸡等,盖内顶漆绘云气纹和龙纹。盒内有各种形状的子盒7只和铜镜一面。通高17厘米、直径22厘米。从装饰到内部设置都十分豪华。

从出土的汉代梳妆匣实物外观来看,它们都是可以单独拿出来的小盒,平时又被有序放置在一只大盒之中。这些小盒分别因所盛之物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形状:圆形、椭圆形盛脂粉之类,长方形盛簪钗,马蹄形盛梳篦。上层则置铜镜。

中国古代女子的“妆匣”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化妆内容的演化,梳妆匣的型制逐渐有了变化,变化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把大盒中散装的小盒变成了一只大箱中嵌入的平屉和若干抽屉。这种型制演变至少从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北周文学家庾信《镜赋》中有“暂设妆奁,还抽镜屉”的句子,可见当时的梳妆匣已经有了抽屉。在江苏武进发掘南宋墓出土的镜箱,其结构就已经具备了这种型制的雏形。这只镜箱箱顶有盖,盖下平屉中设一支架,打开箱盖,立起支架,即可安放铜镜;箱体还设有抽屉两只,显然这比起汉代妆奁中的小盒已经复杂了很多,它已成为箱体的有机部分,而屉中放置的诸如胭脂盒、粉盒之类,已经成为第三层次的单元。

中国古代女子的“妆匣”

梳妆匣到了明清两代,型制已基本固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梳妆台,一类为梳妆匣。

在中国的古典家具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高装巨镜的梳妆台,直到清晚期,西风东渐,这种梳妆台的款式才从外国传来。而我们所说的梳妆台,实际只是置于案上的小型梳妆台,也称镜台。它其实还未脱离梳妆匣的大模样,不过是梳妆匣的改型罢了。这种梳妆台更多出现在明代,结构为下面台座,座有两门,门内有大小抽屉若干只;台座上三面有高5厘米左右的雕花栏杆,另一面竖起40厘米左右呈扇形雕花屏风,屏风怀中竖起铜镜;如果摘下铜镜,台座上嫣然是一座精巧的小戏台。这种梳妆台多为硬木制做,形体较大,不易搬动,应为家庭主人或主妇所用。

中国古代女子的“妆匣”

时代发展到今天,现代女性可能享有比古代更丰富、更花哨的妆饰制品,但别忘了,手工制作始终独树一帜,因为那不是模式化的机械生产,而是人见人殊的个体创造。每枝银簪都因制作者的不同风格、不同手法,展现出不同的个性,罕有雷同,这手工打造的优越性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