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嘉禾民俗风情


一、做生意开门习俗

先说店铺,店老板清早起来一打开门营业,首先拿起算盘上下甩几甩,然后拨动几下算盘珠子,再用鸡毛掸帚在柜面上掸几下,以示一天的生意开张了。若是药店老板还搬出捣药材的铁臼,用铁把手在臼里捣几遍,发生叮口当 叮口当 的响声,店铺顿时显得有声有色。

再讲手工作坊,每天一开门,工匠们有先摆弄工具的习俗。铁匠们操起铁锤在铁砧上敲几下,走近风箱呼呼拉几下;木匠们手提锤子,把刨子敲几下,拿斧头在磨上磨几下。最有趣的算铁匠,塘村荫花铁匠多,除了上面讲的开门动作外,还有大开门节目。正月是农村喜庆节日,不出十五很少有人开工干活。可铁匠们大年初二就要开工。这天清早,打开铺门放响鞭炮就生炉火。铁匠操家伙先打一个“勾扒仔”(一种用来勾灶灰的小勾锄),意为勾财进宝,脱去旧年晦气,迎来今年吉利。

湖南嘉禾民俗风情

过去开店门还有不少禁忌。民间传说“猫来穷,狗来富”。一打开店门,来了猫得把猫赶走,关上门,再重新开一次门,以示驱走邪气;来了狗就高兴,认为吉祥;尤其是染铺,过去土法染布只染黑色,黑狗来了,老板特,高兴,认为彩头好,今天的生意准好。

二、袖筒里的交易

嘉禾商风古朴,牛市遗传着一种有趣的“哑交易”,即在袖筒里议牛价的风俗。买牛者在牛市转悠,相中牛后,便有一旁观的“牛经纪”(中介人)过来搭讪:“老哥,买牛呐?”于是一场“哑交易”就开始了。双方用左手拉下自己右手袖筒,然后双方右手藏在袖筒内摸摸捏捏。经纪人示意买牛者出价,买牛者捏住经纪人的某个指头还价,经纪人不同意,又捏买牛者的指头示意加码。这样一来几往,议下初价。牛经纪有了底后,用同样的方式和卖牛人打哑谜。牛经纪人穿梭于买卖双方之间,最后双方满意成交,经纪人从两人手上讨得中介钱,高兴离去。

湖南嘉禾民俗风情

这就是盛行于牛市中的“哑交易”,交易过程三方不讲半句话,连围观的人也不作声,交易就在袖筒里摸捏着做成了。原来这手指代表的数字在民间早已约定俗成。拇指代表1,加食指是2,再加中指是3,加无名指是4,五指抓拢就是5,伸拇指和小指是6,食指弯钩是7……有了这些暗号,即便“暗箱操作”也不会产生误会。这种交易简便易行,利于各方讨价还价,没有文化也行,经纪人可以两边讨好,促成交易。

三、嘉禾狮舞

嘉禾狮舞,历史悠久。源于何时,已无从查考。嘉禾舞狮有毛狮、神狮两种。每逢春节,舞狮均在正月初一到十五进行活动。

舞毛狮

毛狮又名瑞狮,体型较小,狮头用粗纸蒙在泥模上制成,然后上彩、涂油,插上野鸡毛,头大如斗,狮身蒙花布,单人戏耍。舞狮时,由一至四人头戴猴子面具,上身穿红兜肚,诱狮、戏狮,所以又叫“耍猴头”。舞狮时,狮与猴头在一张方桌上,跳跃、跌扑、翻滚、追逐、变换各种形态,诙谐风趣,舞狮是以锣鼓为主的打击乐伴奏(无音乐曲牌),气氛热烈。舞狮完毕,还表演武术,舞刀枪、耍棍棒、跳桌子,最后舞狮队与观众互提“四句”结束。“四句”均为恭贺吉利之词。

湖南嘉禾民俗风情

舞神狮

最能体现嘉禾狮舞特色的是—舞神狮。

神狮头用坚硬的木质雕凿,重达十来斤,狮嘴张合灵活,狮身用三丈黄布缝制而成,狮尾为彩色丝绒,系有铜铃,神狮由两人舞动,舞动时有锣鼓唢呐曲牌伴奏,还夹着脆亮的马头哨声。舞狮队伍一般十五、六人,其中耍狮两人,牵狮一人,乐队六人,举灯牌一人或二人,舞刀、枪、棍、棒的若干人,他们都是多面手,表演时两名武士打扮的后生,胸穿红色兜肚、脚扎绑带在黄布狮身内,随着乐队伴奏的旋律,翻滚表演各种形态动作,有作揖、问好、洗脸、打滚、捉虱子、做桌子、做谷桶、做龙船、做风帆、变鸟、变乌龟、做滚地龙共20多种套路。动作粗犷、刚劲有力,每次动作或造型完毕,狮即站立。舞者舞动狮头,发出“嗑嗑”之声,舞动狮尾,铃声“叮铛”,配上激昂的锣鼓和唢呐吹奏的雄浑高扬的舞狮曲牌,整个舞狮表演威武雄壮,故神狮还有“武狮”之称。

神狮还有一个主要的表演形式——牵狮。它是舞狮最后一个也是最有特色的表演节目。首先,由一戴面具的老者(丑行打扮),左手持棍棒、右手拿蒲扇,踩着锣鼓点悠扬上场。他用滑稽风趣的表演和四句念白引起观众答话,博得哄堂大笑。

天不平来地不平,一跌跌倒我老人。

老人出来不为别事,专为自己抱不平。

观众(或乐队)答:“也是为众人抱不平啰。走!”老者:“走,不在这里歇!”这时老者用蒲扇敲打棍棒,然后跨过棍棒,转体再换说风趣的念白,继续前面的表演,反复多次后退场。紧接着神狮合着锣鼓节奏活跃上场。在场上跳、扑、跃、滚,然后打瞌睡。此时,老者复出,惊醒神狮,老者与神狮搏斗,狮子被老者降服。老者骑上狮背,掏出长帕,系住狮嘴里的横轴,翻身下背,牵着神狮,合着音乐,边走边表演边唱。唱词多为本地风光和风土人情趣事,均系吉利之词。

耍神狮还与武术表现相结合。舞狮后,接着是一场武术表演。表演者光裸上身,或胸挂绣花肚兜,腰系黑巾、脚扎绑带,雄气十足地登场表演。表演内容有拳术、叠罗汉、耍刀、棍叉、剑、飞钯等,尤以舞刀叉惊险动人,舞者将一柄锋利的三股叉(又名虎叉)玩于股掌之中,将叉抛向空中翻一跟斗,单手握住虎叉中间一根,称“接叉心”。观众为之惊叹不已,报以热烈掌声。每个节目演毕,演员前脚跨出一步,双足微蹲,两手抱拳,左右摆动,向观众表示谢意。紧接着表演者有人与观众互提“四句”,均为互相祝贺吉利之词。

四、嘉禾花灯戏

嘉禾花灯戏是嘉禾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地方戏曲,据旧县志载,县民有“腊月学灯调,正月唱花灯”之习。明朝有首竹枝词写道:“元宵节近鼓咚咚,歌舞台前兴欲腾。正好新春无个事,大家同志看花灯。”

花灯戏流传湘南地区,源于原始歌舞。据《桂阳郡志俗乐之八》载:“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年)……先民大开农耕,田间起舞,谓之秧歌”。同治版《嘉禾县志》载:“秧歌亦谓之花灯,饰童男女相对跳唱,金鼓喇叭与身手相奏。”花灯戏由田间歌舞,以童子装丑旦唱对子调,进而演人物故事,发展成戏曲形成的两小戏(小旦、小丑)和三小戏(小旦、小生、小丑),之后逐步发展有生、旦、净、丑各行当齐全,故事情节更完整丰富的地方戏曲。至清代出现职业性的花灯班社,这些班社到临近的桂北、粤北、赣南等地区交流演出。据民国26年(1937年)统计,全县有四季班(常年演出的职业班社)12个,新年班(以正月演到谷雨)31个,龙灯班(龙带调,只在春节演出)78个。

湖南嘉禾民俗风情

花灯戏有传统剧目170多个,其中对子调20多个,小戏40多个,大中型戏90多个。剧目有喜剧、闹剧、正剧、悲剧,还有连台本戏。其包含内容十分广泛,典型剧目有《十月花》、《三讨亲》、《蓉姑舂碓》、《下洛阳》、《讨学钱》、《情义相合》等,大多反映下层劳动者的生活,具有民主性、教育性、娱乐性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来自民间,源于劳动,创作于生活;(二)音乐曲调优美动听,乡土气息浓厚,经老艺人口头发挥,更显特色;(三)表演幽默风趣,动作活泼夸张;(四)戏中角色不多,一人可代多角;(五)褒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花灯戏有曲调200多首。按其腔派结构、表演形式及音乐风格划分,有小调、正调、过场曲牌三大类。其曲调在发展过程中融进了民歌小调,同时吸收地方其它剧种音乐,曲调丰富多彩,弦律优美动听。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文化部门关注化灯戏的继承与发展。1984年成立县花灯剧团。1987年地区和我县合编《嘉禾花灯戏志》。1991年嘉禾花灯戏被载入《中国戏曲志》和《中国群众文化辞典》。1992年,100多首花灯曲牌载入《湖南省戏曲音乐集成郴州地区卷》。1997年县政协组织编写《嘉禾文史资料选辑——花灯戏专辑》,详尽地介绍了花灯戏的历史渊源、剧目、表演、音乐、脸谱、道具等方面的内容。1998年,嘉禾县坦坪乡石富冲被省文化厅授予“群众文化艺术之乡——花灯之乡”。

迄今为止,县文化部门对100多个花灯戏剧目、80余首花灯曲牌做了搜集整理,创作、改编花灯戏600多个,参加省举办的文艺演出的节目12个,其中《十月小阳春》、《蓉姑舂碓》、《望郎花》等分别拍成电视和录音在省电视台和省广播电视台播放,并获奖。

至上个世纪80年代,花灯戏受多元文化活动的冲击处于濒危状态。2008年,县政府将花灯戏向省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五、传统节日习俗

春节 俗称过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送“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日过小年。过后,人们忙于卫生大扫除、办年货、抖糍粑、磨豆腐、宰年猪、写春联。除夕,晚餐饭菜力求丰盛,全家欢聚吃过年饭。饭后,大人给小孩“压岁钱”。家人久坐“守岁”,通宵点灯,炉火不灭。大年初一凌晨,’家家燃放鞭炮“开财门”。早饭毕,人们穿戴一新,给长辈拜年,祝愿健康长寿,事事如意;长辈则打发小孩“红包”,给拜年者糯米糍粑。春节期间,路逢熟人皆互道吉利话,亲友间相互登门拜年,互请吃“正月饭”。

民间过年,忌讳颇多,大年初一忌扫地和往外泼水;意免财气外流。忌说不吉利的话, 二月初一为大忌,农家禁下地耕作,这天兴吃糯米浆糍或米豆腐,还须做些小粒糍粑用竹枝穿上插到田土里,意可糊住鸟嘴以免食庄稼。

湖南嘉禾民俗风情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人们有吃汤圆习俗。新年舞龙、耍狮、唱花

灯活动到这天结束。近年来,舞龙、耍狮者少,县文化单位多次举办迎春灯展和元宵灯谜会。

清明节 清末、民国年间,人们于清明节前10天开始扫墓,又叫“挂清”,习惯聚族上坟,在墓地分清明糍粑,扫墓回家后男丁聚饮,俗称“吃清明”。清明节止,扫墓结束。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家家门前插艾蒲,不少人用蒲根艾叶及其他草药熬水沐浴,祛毒避瘟。这天,亲友互邀过节,普满一带包粽子,其它地方用麦粉蒸馒头或做糍粑吃。。

中元节 俗称七月半,嘉禾是农历七月十四日过节,家家户户设供祭祖,晚上在门口烧装有纸钱、纸衣、纸裤的纸笼,以供奉祖宗,到村旁路边烧纸撒饭,以施无主亡灵。

中秋节 人们习惯过“秋社”包粽子,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外出者多回家团圆,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包粽子、吃月饼,晚上备茶点或饮酒赏月。

冬至 人们酿制好的过年酒,都在这天兑水,有“冬至酒、舀断手”之说,冬至酒颜色澄黄味道醇正,久贮不变质。民间喜贮冬至水,说冬至水可防腐,石桥、普满一带普遍用冬至水浸糯米糍粑。冬至前后,人们还有干冬至腊肉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