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日常俗语中的国学智慧


20个日常俗语中的国学智慧

1、犬子

犬子本是司马相如小名,《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他长大后,也觉得名字不好听,加上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便更名为相如。但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断为人所知。人们便争相效仿,谦称自家儿郎,用上了“犬子”一词。

2、吃醋

唐代《朝野佥载》里记载:房玄龄怕老婆很有名,一直不敢娶小妾唐太宗想赏几个美女给自己的爱卿,就派内侍去房玄龄家里去打探口风,结果真不得了了,皇帝御驾来老房家里掺和,又下旨,天子欲赐十二名女子于房玄龄照顾饮食其居,以表彰房丞相为国操劳之苦,如果你应允这件事,那么这里有美酒一杯,自此以后和和美美,如果你要嫉妒你们家老公,不允此事,嗯,朕赐你毒酒一杯,诏曰:“若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房氏却说:“宁妒而死。”拿起毒酒一饮而尽。结果不过一杯醋而已。

3、倒楣

“倒楣”一词本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事不顺利或运气坏。此语产生的时间算来不长,大约在明朝末年。那时候,由于“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地限制了广大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甚盛,所以一般的读书人要想中举是极不容易的。为了求个吉利,举子们在临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树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树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作“倒楣”。

后来,这个词被愈来愈多的人用于口语和书面,直到现在。值得一提的是,在运用这个词语过程中,人们常把这两个字写作“倒眉”或“倒霉”,这当然是由于不懂得它的来源的缘故。

4、借光

“借光”这个词由来已久。《战国策秦策》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一条支流两边住着很多人家。这些人家中的姑娘们为了图个快活总是在晚上凑到一起做针线活儿。其中有一位姑娘家境贫寒,买不起灯烛,其余的姑娘嫌弃她,说她爱占小便宜,所以总是不想和她在一起。

这位姑娘就对大家说:“我虽然买不起灯烛,但是我每晚都比别人先来,把屋子打扫干净,把坐席铺设整齐,让大家一来就能舒适地做活,这对你们多少也有些方便。你们的灯反正是要点的,借给我一点光又有什么损失呢?”姑娘们觉得她的话有道理,便把她留下来了。

后来,“借光”一词便成为人们之间寻求帮助的礼貌性用语。

5、小巫见大巫

在裴松之《三国志注》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三国时,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名叫陈琳,在魏国做官;一个叫张纮,是东吴孙权的谋士。两人都很有才华,虽然各事其主,但相互仰慕,经常有书信来往,探讨作品。有一次,张纮作了一篇赋。千里之外的陈琳见到了这篇赋后,赞赏不已。在一次请客宴宾时,特地拿出文章让在座的宾客传阅,欣赏,嘴里还不断地夸赞张纮。

过了不久,张纮也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不由得击掌叫好,并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信上对陈琳文辞清新、见解独到的文章大加赞赏。

陈琳见信后感慨极了。他在复信时谦虚地说:“和你们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就好像小巫遇见大巫,没法施展巫术了。”

6、东西

东西:宋代王安石(一说朱熹),有一次上朝,路遇提篮的购物者,问曰:何往?答曰:买东西。“为何买东西不买南北?”购物者哑然。王安石嫣然一笑,答曰:“东通于木,西属金,南为火,北为水,中间是土,提篮金木能盛,水火土不能盛也,故曰买东西。”

王安石的意思就是说金和木为可盛受之物,是用手就可以拎着去以物换物的,而水、火、土是不能盛受之物,是不能用来盛东西的,所以人们常说“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

7、撒手

中国人表示去世的词叫作“撒手而去”或“散手人寰”。人去世的时候为什么一定是“撒手而去”呢?如果大家关注过新出生的婴儿就会发现,婴儿的手都是紧握着的,我们紧张或者恐惧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攥紧拳头,掐无名指的根部。那么为什么要这样握拳呢?为什么要掐无名指的根部?其实这就是夜里11点到凌晨1点阳气生发的那个点,这个地方又叫做肝的神窍。所以小孩子一出生就握拳,就是握住了肝的神窍,握力大的小孩就是肝气足的表现。

而医学研究过,人去世的时候,最后死去的一条经脉就是肝经,肝经的力量全部表现在手的握力上,如果肝经的气彻底散掉了,手的握力就自然消失,人就去世了。

8、鸣金收兵

鸣金收兵:为什么古代军事成语有个“鸣金收兵”而非“鸣银收兵”、或“鸣铜收兵”?这其中其实暗含着中医理论,从《易经》中的东南西北方位图可以看出,金、西方代表收敛,而火、南方代表输布,水、北方代表收藏,“鸣金收兵”的本意为停止进攻,结束战斗,现多比喻完成任务,结束工作,也就是说,完成任务该回来了,其实这就是“收敛”的过程。

9、秋后问斩(算账)

秋后问斩(算账):早在汉代便有“秋冬行刑”的规定,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即时处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那为什么古人对犯人执行死刑要选择秋冬季节,而不选择春夏呢?

古人认为,春夏两季万木葱茏,正是植物和动物生长的季节,是一切生发的季节,这个时候是不能起杀心的。而秋冬季节一片萧瑟的景象,为了顺应这个肃杀之气,古人就选择这个时候对犯人执行死刑。

这个问题可以从《黄帝内经》中的东南西北方位图看出,春天是生发的,而秋天却是收敛的,春天不能有杀机,而秋天就可以有杀机。

10、抬杠

“抬杠”一词起源于民间的一种风俗。汉族人民总是在正月十五闹元宵,但有些地方却通过举行一种叫“抬杠会”的花会来表示对元宵节的庆祝。

“抬杠会”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很多人抬着一根木杆,大木杆的一头安一把椅子,椅上坐着一个穿红袍、戴纱帽的丑角官。这位丑官的职责就是随机应变回答逛花会的人的问题。即便观众提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丑官也要能应答自如。提问的和回答的有时还会互相争论、批驳,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时间一长,人们就把这种互相争辩的对话形式,叫成“抬杠”了。

11、名堂

明堂是上古时候帝王会见诸侯、接见长者的地方。后世的帝王为了彰显自己的威风总是想造出一座明堂,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造出明堂的。

汉武帝在一次巡狩泰山的时候,发现了一处古代明堂的遗址,便想在这片遗址上造一座新明堂,以显示自己的威风。可是,文武百官从来没有见过明堂是什么,也就只好作罢。唐朝时,由于国势强大、经济繁荣,重建“明堂”的事又提了出来。武则天让大臣各自上书献策,谈谈明堂到底是什么样的。

没过多久,有人写了《黄帝明堂经》三卷献给武则天,上绘有巍峨的正殿,四面清水环绕,中有响履木铺成的甬道通到岸上,非常繁华。武则天看后很高兴,准备照此动工。正直的大臣刘允沦怕修造明堂劳民伤财,对国家不利,就写了一篇《明堂赋》,讽喻武后,讥讽那人不知搞的什么“明堂经”,明堂经里也不知弄的什么“明堂”,纯属子虚乌有,胡说八道。武则天看了深为赞许,就没照着那所谓的“明堂经”去造“明堂”。

不久,这事流传开来,人们将稀奇古怪、别出心裁的东西称作“搞什么名堂”。

由于“明”和“名”的读音相同,而“名堂”又能表示“有名的明堂”这样的意思,所以“明堂”慢慢地写成了“名堂”。而搞名堂也就成了故弄玄虚的代名词。

12、小时

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和钟表打交道,“几点钟”、“几小时”这些话一天也不知要说多少遍。可是为什么要把两个钟点之间的间隔称为“小时”呢?

其实,“小时”是从“大时”引申而来的。在中国古代,人们是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的。根据天文历法的演算,人们便把一昼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如果和今天的二十四小时相对照的话,那么半夜十一点到次日一点的时间就是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一个时辰其实相当于两个小时,而不是一个小时。

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一个钟点就为“小时”。后来,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13、跳槽

“跳槽”原是青楼语,在明清时代,这句话却含有狎邪之意。最早这个词是说妓女的。

一个妓女和一个嫖客缠绵了一段之后,又发现了更有钱的主,于是丢弃旧爱,另就新欢,如同马从一个槽换到了另外一个槽吃草,这种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称为“跳槽”。

如今“跳槽”被当成变换工作的代语。

14、吹牛

吹牛从前宰羊时放完血,屠夫会在羊的腿上割开一个小口,把嘴凑上去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羊全身都膨胀起来,用刀轻轻一拉,皮就会自己裂开。这叫吹猪或吹羊。如果谁要说可以把牛皮吹起来,那就是说大话了,因为牛皮很大,而且非常坚韧,根本吹不起来。所以“吹牛”就是说大话的代名词。

15、黄脸婆

黄脸婆古代女性所用的化妆品落后,一般所用的搽脸粉含铅,有毒性,长期使用会导致脸色变黄。所以年纪愈大的女性,受害时间愈长,受害愈深。故年长一些的女性就会呈现“黄脸婆”的症状。

16、二百五

二百五苏秦一直努力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史称“六国封相”。但苏秦在齐国的时候被刺客杀了,齐王为了抓出刺客,特贴出告示,声称苏秦为大内奸,刺杀苏秦者赏金千两。告示一出,立刻有四个上钩,声称是自己所为。

齐王正恨刺客牙痒,怒:千两黄金每人二百五,顺便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砍了!

17、绿帽子

按阴阳五行学说,南为火、北为水、东为木、西为金、中央为土;火色红、水色玄(黑)、木色青、金色白、土色黄。黄色象征着中央,所以历朝历代以黄色为上。绿色则为地位低下的人所服用,我国古代没有帽子,平民百姓只能裹头巾,汉朝下等人只能戴绿色的头巾;

元朝以后,服绿色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元朝《元典章》明确规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儿;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

明朝沿袭元朝,《国初事迹》说: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下令“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并规定南京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由于娼妓家的男人都戴绿帽子,自明朝开始,人们便把妻子“红杏出墙”的男人称之为“戴绿头巾”。

18、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中的“书香”是什么意思?许多人不太清楚。其实原来是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芸香草亦称芸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西部,有特异的香气,可以入药,嚼之有辛辣和麻凉感觉。因为古人常在书籍中放这种草避蠹驱虫,所以除“芸人”指农人,“芸芸”指众多外,与“芸”字有关的词多与书籍有关。如“芸编”指书籍,“芸帐”指书卷,“芸阁”指藏书之阁,“芸署”为藏书之室,“芸香吏”则指校书郎。

19、两面派

“两面派”大多是指口是心非善于伪装的人,这个词是怎样来的呢?相传元朝末年,元军和朱元璋的起义军在黄河北岸展开拉锯战。老百姓苦不堪言,谁来了都要欢迎,都要在门板上贴上红红绿绿的欢迎标语,来得勤换得也快。豫北怀庆府的人生活节俭,于是想出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用一块薄薄的木板,一面写着欢迎元军的“保境安民”,另一面写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一次,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率领军队进驻怀庆府,见家家门口五颜六色的木牌上满是欢迎标语,心里高兴。可是突然一阵狂风刮来,木牌刮翻,反面全是欢迎元军的标语。于是,常遇春下令,凡是挂两面牌的人家都满门抄斩。经过一场屠杀,怀庆府的人口大减。现在常说的“两面派”就是由怀庆府“两面牌”演变而来的。

20、露马脚

露马脚朱元璋幼时家境非常贫寒。为了糊口,不仅给财主放过牛羊,还在庙里当过和尚。后来,他加入了元朝末年起义军郭子兴的队伍。由于他作战勇猛,屡建战功,郭子兴很赏识他,于是将义女马氏嫁给了他。马氏是一个才女,精明干练,辅佐朱元璋实现了统一大业。朱元璋当上皇帝,建立起明朝后第一件事便是封她为皇后。马皇后温柔端庄,举止大方。美中不足的是,她长了一双没有缠过的“天足”。在以小脚为美的时代,女人脚大是一缺陷。马氏在当了皇后以后,越发地为自己的一双大脚感到不安。因而,在大庭广众间,总是遮遮掩掩,尽量避免将脚露出裙外。

有一天,马皇后游兴大发,乘轿招摇过市,浏览古都风景。百姓见皇后的舆轿过市,都翘首张望,想一睹皇后的风采。不料,一阵大风吹过,轿帘被掀起一角,马皇后的一双大脚赫然展现在百姓面前。人们惊讶不已,没想到当今皇后竟有这样一双脚!人们争相传言,全城立刻轰动了。

“露马脚”一词就这么流传开了。后来的人便将隐私或阴谋出现破绽或彻底败露称之为“露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