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婚嫁习俗


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在千百年来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婚俗文化。张掖婚俗内容十分丰富,程式也很复杂,包含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其中如婚礼,就继承了传统的“六礼”,而“六礼”之中的“亲迎”又包含催妆、迎娶、捞财、传袋、撒帐、喝交杯茶、开箱、拜天地、摆嫁妆、吃筵席、闹洞房、铺床等内容。通过这些复杂的过程和相应的仪式,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庆贺、祝福和“早生贵子、绵延香火”的家族情怀。

一、婚约

婚约是成年男子和女子在结婚前由双方的父母或长辈参与,就结婚一事达成的口头约定。在张掖的婚俗中,男女双方制定婚约包括提亲、订婚、送彩礼、定日子等内容。

提亲 提亲古时叫“纳采”,即男方请媒人向女方家说明缔婚的请求。提亲要携带礼品,古代用雁,因为“雁候阴阳,待时乃举,冬南夏北,贵有其所”,意思是告诉女方“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要象雁那样适时择其所,从一而终。现在提亲的物品大大变化,烟、酒、茶、肉等。若女方父母同意,定时间男女双方要“见面”,见面礼一般是交换红包。相中后,还要选日子“看家”,由姑娘家父母伯婶、舅舅等重要亲戚同姑娘一起到男方家,看其家庭情况。男方家要摆酒席,请舅舅、舅妈、姨父、姨妈和地方上头面人物做陪。姑娘给客人敬酒时要得到馈赠,最早只是一方手帕,后来一双袜子或一方头巾,现时是红包,包内礼币10元、20元、50元不等。还有未来的公婆、女子或小姑子的馈赠,或鞋袜,或衣饰,或礼币。看家满意后,男方要给姑娘买里外衣服、鞋帽、日常用品。大户人家要给未来的媳妇置办金银戒指、丝罗衣饰,一般人家则平常衣料准备订婚。时至今日,虽然婚姻不再媒灼之言,父母之命,青年男女大都经历着从甜蜜的爱情走向婚姻这样一个过程,但是“提亲”却作为婚俗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仍然保留了下来。

订婚 古时叫“纳吉”。看家满意后,男女双方家就要择定吉日,举行订婚仪式,日子一般选在双月双日。若男女相生同属相或一方生辰不好,也有选单日的。男方家要给女方准备衣物,携带一定数量的礼钱、两条猪肉“礼方”、烟、酒等,带去的猪肉礼方,由女方家将其中一条煮熟,返回男方家,意为这门亲事已成。女方家也要宴请宾客,造成气氛,向亲友宣告已订婚。

甘肃张掖婚嫁习俗

送彩礼 古时叫“纳征”。纳征是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张掖婚俗中亦是如此。一般由女方家提出要多少“礼银子”,有银元、纸钞、绸缎布帛、金银玉器、家具器物等,由媒人与男方家协商后送来,即使女方家碍于面子,不提出索要,男方家也会主动送来。这里面虽有买卖婚姻的成分,但又被认为是一对新夫妻今后生活所必需的。除送礼银,农村还要从订婚时起给女方按季节送四时衣物,直到结婚。随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变化,婚姻彩礼也发生了变化。三、四十年代一条织贡呢裤子,一件条绒褂子,就数上乘。也有以一只羊,一斗麦子换取一个媳妇的。

五十年代,苏联花布(棉布)、花并蓝(天蓝棉布)、海长兰(紫兰棉布)、水月蓝(浅蓝棉布)上衣,黑条绒裤子。六十年代,凡呢丁、精纶华达呢、条绒都倍受青睐。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则送一本《毛主席语录》。七十年代面料为毛哔叽、华达呢,而且上下四套。八十年代,除里外四套涤纶衣服外,还注重家具摆设,“三转一响一咔嚓”(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录音机、照相机)和“二十四条腿”(家具中的大衣柜、高低柜、五斗柜、沙发、茶几)是必备之物。九十年代,陋习更甚,索要礼银多则上万元,少则也四五千元。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样样俱全。往往债台高筑,婚前花钱,婚后还帐。正所谓水涨船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彩礼的数额也相应地又增长了许多,在今天的农村,成年男子要娶一房媳妇累计花费约达5万元之多,其中彩礼至少也在2万以上。好在不同的是,女方父母将索要的彩礼也并非全部收入囊中,会从中拿出一大部分来作为给女儿的陪嫁。当然也有一些开明的人,只是置办一些必需的物品,而不索要彩礼或是象征性地要一点儿。再加之,现代女青年多注重学习、工作,大多不愿随俗,但囿于陋习,若索要彩礼少,家人会说其叛逆。因有民谚“种了荞麦薄地哩,养了丫头着气哩!”

定日子 古时叫“请期”。彩礼纳清后,由男方家择定良辰吉日,请媒人与女方家协商,征求同意后,择定良辰吉日,一般双月双日。农村婚日一般安排在冬季农闲。定日子时要携带各种礼品,多以烟、酒、肉、茶、点心为主。

定日子时,女方要请姑姑、舅舅等人参与,提出许多要求,如彩礼如数纳清,女方衣服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哪怕是一双袜子、一条裤带也不能疏漏,给女方父母的衣物要什么料子的,鞋什么样式,有些胡搅蛮缠的人家,连哥哥、嫂子、侄儿也索要衣物。要求满足后,即可定下婚礼之日。

婚日确定后,即可布置新房。张掖民间习俗是,新房要有吉祥喜庆之气,床上的被褥要选择龙凤图案的,色调以红为主。墙上的贴画,窗花也以鸳鸯、牡丹、喜字为主,无不透出喜庆气氛。新房的用品、笤帚、簸箕、炉棍等都要系上红线,以示喜庆。

二、婚礼

张掖的婚俗中,婚礼的场面应该算是最复杂,也是最精彩的一部分,它包括催妆、娶亲、捞财、传袋、打煞、喝交杯茶、开箱、摆陪嫁、拜堂、改口、闹大伯子、吃捋面、闹洞房、铺床等内容。

婚礼在古代叫“亲迎”,是人生礼仪中最重要、最完备的礼仪。一般持续二、三天才能完成。前一天要催妆,第二天举行婚礼大典,第三天回门。定日子后,女家就为女儿准备嫁妆,被褥是必备的,碗、筷、盆是必备的,当今还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摩托车,甚至存折等。男女方都要派人下贴子(请柬)邀请亲友、邻里参加婚礼,有些重要的亲戚,如舅舅、姑姑、姨姨必须由男女双方登门下礼邀请。否则他们会见外。有的人家还会发出请柬,上面写明结婚时间,酒席的地点等。

甘肃张掖婚嫁习俗

催妆 婚典前一天,媒人携男方家共四人带催妆礼屋女方家催妆,意为快快梳妆打扮。催妆礼一般仍是酒肉,女方家也要简单备酒菜,款待来客。催妆所谈之事是次日几点来娶,轿(车)从哪儿过,经过哪儿,女方去男方家的客人有多少,这样使男方家好做准备。

张掖民间婚礼上,新郎、新娘的衣饰大都是有时代性的。旧时婚礼,新郎著长袍马褂,戴瓜皮帽,穿长筒靴;新娘著红衫,配长裙,穿绣鞋,戴头饰,给人以娇媚、艳丽之感。头饰多为饰有银制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凤凰模型的凤冠;绣鞋就更特别了,红底,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既增加了喜庆气氛,又凭添了新娘的娇美动人。旧时新娘还要加“红盖头”。新娘离开闺房时加盖头,入洞房由新郎揭去。

现代婚礼上,新郎大都西装革履,新娘或穿曳地婚礼服,或着现代气息的西装裙。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区别于其它宾客的最突出的标志是胸前的红花。旧时用红绸布扎成,有碗口大小。 现在则多是绢花,小巧玲珑。并且下坠“新郎”“新娘”字样的红飘带。红花普遍是新郎娶亲时在女方家佩戴妥当,取琴瑟调和、白头偕老之意。张掖农村,新娘出嫁时要穿棉衣、棉裤,叫“煞衣”。这都事先由婆家邀请儿女双全、品质高尚、心灵手巧的妇女制作,制作时棉裤上任意地方留一小口不缝上,取“求子”之意。娶亲时带去,新娘穿至婆家时更衣换下。在古代,头饰也是区分未既婚的重要标志,“许嫁则缨,示有所系属也。”女子结缨,表示已婚。到近代,婚前多梳长辫,婚后盘“纂疙瘩”。现代女性中传统的未婚标志已消失,而以戒指区别婚否则成新时尚。

娶亲 旧时娶亲富人用轿子,穷人多骑毛驴。五六十年代多用大轱辘马车,苇席搭篷,篷顶搭红毡。七八十年代用手扶拖拉机、汽车。现在普通用豪华轿车,车里坐压轿的童子一人,媒人、新郎,还有新郎家请的一位娶亲人。亲车来娶,女方家也酒席款待,男女双方,衣冠齐整,佩好红花,准备上轿(车)。

张掖民间婚礼一般只是男方家贴婚联、放鞭炮,以示庆贺。娶亲车一般不走原路,还要尽量绕得远一些。

捞财 娶亲回来,鼓乐齐鸣,鞭炮齐响,迎亲的人手端清水一碗,碗中放些硬币,新娘要一次捞出,谓之“捞财”。跨过事先在门口点燃的火堆,意为避邪。若见瓶子倒了要顺手扶起,门锁开着要顺手锁上。这些都是试探新娘是否是“跌倒油瓶不扶”,是否勤俭持家。新娘上、下轿(车)时,新郎要给上轿(车)钱、下轿(车)钱,更衣时,也要事先在衣服、鞋帽中放上喜钱。由送亲人将一包粉皮面筋和十二个大干粮的“锅头礼”交给婆家人,并交代“十二个干粮一份礼,我的丫头交给你”。

传袋 新妇临门,男家以袋铺地,新妇走在上面进门。新妇走过的袋,又迅速传到前面铺在地上,叫传袋。袋与“代”谐音,取传宗接代的吉兆。这一自唐代就很普遍的习俗,相沿至今,人们还一起遵行着,更多的是用一两块毡褥辗转轮番,传递而前。不论是“传袋”,还是“转毡褥”都寄寓着多子多孙、世代不绝的意思。如今人们利用现成的楼梯,新郎或背或抱新娘上楼,取“步步高”的吉利。

打煞 当传袋结束时,或道士,或德高望重、子孙满堂的老人,或婆婆、或嫂嫂,将核桃、枣儿、桂圆、花生等花果掺五谷杂粮向新娘怀中抛撒,新娘衣裙盛之,俗言“得果多,得子也多”,谓之“打煞”,俗信驱邪避魔。现今则多纸屑代替,为了祝吉喜庆。这种始自汉代宫廷的“撒帐”仪式,历代虽有变异,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主题却是永恒的。

甘肃张掖婚嫁习俗

喝交杯茶 当娶亲的车离开男方家时,就由事先安排好的迎亲的人用红枣、冰糖、桂圆等煮成茶,等待新人的到来。喝交杯茶的习俗古已有之,古时男女一起喝酒,叫“合卺”。后来演变为喝交杯茶。其形式是用红线系住两只杯的杯柄,只留很近的距离,以至于两人喝时能够头碰头。夫妇一起举杯喝下一半,然后交换杯子,再喝下另一半。有的地方新婚夫妇的交杯茶要留给叔嫂一口,象征以后大家和和美美,甜甜蜜蜜,喝交杯茶有逗趣的成分,也是对新人甜蜜、美满的祝福。

开箱 新娘带来的陪嫁箱子要由婆婆打开,新娘方可更换衣服,若婆婆手忙或家中无婆婆,可由小姑子或大姑子代开。开箱后,将各种花馍放进箱中,意与求子相关。新娘要给开箱礼钱或衣服。开箱后,所有人退出,新郎、新娘更衣、洗涮。

摆陪嫁 旧时,有钱人家女子出嫁,要提前准备嫁妆,衣物全由手工缝制,不管是拼纳,还是刺绣,都得精心、细致,比平常多花心思。在婚礼的喝交杯茶、开箱、更衣仪式后,新娘将事先为公婆、叔嫂、侄儿等准备的衣服、鞋袜连同嫁妆一一摆出,叫“摆陪嫁”,以展示自己手巧、针线好,孝顺、和善。有的或纳、或剁、或绣出几十双五彩斑瓓的鞋垫,送给亲友、宾客。

拜堂 当远亲近邻手捧精致的礼品观赏完色彩艳丽的嫁妆发出一片赞美声时,主婚人已将公婆请到上堂端坐,邀客人入席,客人会敬上礼钱后入座。旧时,客人多送礼帖,说明“谨备礼币多少元,恭贺某某先生与某某女士天作之合(佳偶天成),某某鞠躬。”也有的送衣料,谓“添箱”之礼。过去,农村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不少地方还有送粮食、柴草的习俗,谓之“添粮添料”。现今多是直接送礼币。主婚人宣布婚典开始,衣冠楚楚、妩媚动人的新郎、新娘在召唤中步入殿堂,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拜堂后向客人三鞠躬,家主向客人高宣“谨备薄菜,不成敬意,请包涵,动筷子吧。”

改口 来客宴饮时,新人在一长辈的引导与介绍下,向客人敬酒。还要恭恭敬敬地向父母敬上双双两杯,新娘要响亮叫出“爸、妈”,让来客都听见,谓之“改口”。有些俏皮的小伙子,故意大声说“没听见,再叫一声”,羞涩的新娘只好红着脸,再叫一遍。有的还将新郎的哥哥拉来,让新娘当众叫“哥”。

闹大伯子 在张掖婚宴上,有“闹大伯子”的习俗。当热闹的宾客酒至斗酣时,一群调皮的小伙子会趁人不备,将新郎的哥哥,即新娘的大伯子反手相剪,用早已备好的黑灰或彩色颜料将其面部抹得五花六道,意在告诫他应循规蹈矩,在弟媳面前言谈举止稳妥,不能随便,免得被人笑话。张掖民间俗称“有奶头上的公公,没有奶头上的大伯子”,“闹大伯子”的习俗实际是一种严格的身份约束的提示。此举,常常闹得大伯子狼狈不堪,连连求饶。有时为了闹得过瘾,会把嫂子也拽上场,暗示她要妯娌和睦,不能寻茬挑剔作怪。大伯子和嫂子还要掏出红包或礼品,当面送给新郎新娘。新娘也要当众人面叫“哥哥”“嫂子”。有些地方为了尽兴,还要给大伯子画眼镜,戴高帽,翻穿皮袄,倒骑驴。用意都是各自要有尊严和形象,不然脸上就会有“污点”。

吃捋面 从新娘进门时起,整个婚礼中,新人吃、喝都要成双,两碗饭,两杯酒,寄寓成双成对、白头偕老。新郎、新娘给宾客敬酒致谢后,要吃婆家人亲手做的“宽心捋面”,即一指宽、韮叶薄的长面,意为吃过后心宽,不想家,每人必须两碗,好事成双。张掖人说,吃“捋面”,做事“捋顺”,象征顺利、和畅。

甘肃张掖婚嫁习俗

闹洞房 张掖有句俗话“新婚三日无大小”。当婚宴结束后,亲朋好友拥入新房,大人们让新娘点烟剥糖,小孩子看热闹,姑娘们只是扒在窗外看着,小伙子和小媳妇们想出种种花招,让新郎和新娘当从表演,以观夫妻甜美,逗大家取乐。无论怎么闹,新郎、新娘都得依从。不能表现出不满或讨厌,否则会认为新娘无修养,今后夫妻生活不甜蜜。闹新房的节目大家根据新娘、新郎以及亲友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来取舍雅俗。常见的有啃苹果、咬糖、点香烟等;高雅的有唱歌、诵诗、猜谜、对对子、跳舞等。闹洞房有祝吉、逗乐和婚前教育之意。但也有个别不文明的行为造成不愉快的后果。由于旧式婚姻是由媒人说合、父母作主,新娘新郎多未曾见面。一旦成婚能否和谐美满,关系到今后夫妻感情和生男育女的问题,因此,闹洞房当夜有婆婆伏于窗外“听房”陋俗。现如今则大可不必了。

铺床 等闹洞房的人散去后,婆婆会请新郎的姨姨或新娘姐姐为新人“铺床”。铺床人拿笤帚在床上向里扫扫、向外扫扫,并伴唱“朝里扫,扫金银,朝外扫,扫灰尘”歌谣。然后将核桃、枣儿、桂圆撒在床上,盖上被子,让新郎、新娘摸出,从中预测今后生男还是生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移风易俗,繁礼縟节也简化了许多,迷信成分大大减少,新的观念注入其中,大多城镇青年选在星期天或春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期间举行婚礼,在饭店、酒楼或宾馆宴请宾客。也有的选择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的形式。

三、婚后礼

在张掖的婚俗中,结婚并没有因为婚礼的结束而结束,还有婚后礼,它又包括回门、试刀面、谢媒等内容。

回门 结婚第三天一大早,新婚夫妇返回娘家,称“回门”。回门须带回门礼,通常是宴席上留下来的“香饭”“拼盘”等。这一习俗是由旧时婚礼女方不设宴,男方亲家专门用来答谢女方父母的礼俗相沿而来,从宴席的薄厚(丰盛与否)即可看出男方家庭殷实情况。回门时,娘家要准备捏嘴饺子,暗示两人和睦、不吵架。小姨子或妻嫂有意在饺子中包进钱币、辣椒、花椒、盐末来为难、取笑新女婿,也有劝导今后要吃苦之意。还有意将几个半生不熟的饺子放在新娘碗中,诱惑她在不经意中说“生”字,讨个“生”的口彩。回门要尽快返回,不宜于时间过长,以免新娘留恋,不愿离开。

试刀面 古云:“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张掖民间,新媳妇过门后第三天,回门回来头一次下厨房,那就是用陪嫁碗中的面做“试刀面”。“试刀面”是测试新娘茶饭手艺和聪明才智的尺码,新媳妇不用人催,主动和面、擀面、做饭。若稍有迟疑,调皮的小叔子、小姑子会把菜刀、擀面仗藏起来,要么在水里或面里做手脚,不是日到中天做不好饭,就是“试刀面”没水平,惹人笑话,说娘家人“茶饭”不好,新娘自然也没“茶饭”。这天新郎家的远亲近邻,争先品尝新媳妇的“试刀面”。香喷喷、热腾腾、滑溜溜,薄如蝉翼、细若韮丝的“试刀面”才是众人大加赞赏的好手艺,新媳妇也会理直气壮。现在这一环节似乎已经渐渐淡化。

甘肃张掖婚嫁习俗

谢媒 婚后,新郎、新娘双方去谢媒人,感谢媒人辛苦。旧时感谢媒人跑路操心踏破了鞋,送双新鞋。现今携带猪肉礼方、烟、酒、鞋、袜去谢媒人。

当然,随着张掖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结婚的程式也有所简化,也有旅行结婚,集体婚礼等。但似乎也并没有完全丢弃原有的婚俗文化,有些地方仍在按原有的婚俗操办,有些地方则是适当地简化几样……总体说来,张掖的婚礼习俗既显得红火热闹,又在由繁趋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