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全州妙明塔


全州妙明塔位于全州县城西湘山之麓。为湘山寺镇山宝塔。湘山寺建于唐至德元年(756年),民国33年(1944年)毁于战火,唯妙明塔犹存。妙明塔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宋元丰四年(1081年)重建,元祐七年(1092年)竣工;明嘉靖八年(1539年)维修;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再次维修。1988年县人民政府拨款5.5万元将妙明塔维修一新。该塔结构独特,造型宏伟、美观,内有宋、清、民国碑刻24幅,堪称艺术宝库。

妙明塔为七层砖塔,高26.6米,边长27米,底直径6.8米。塔身用青砖石灰砂浆砌筑,外八方,内六方,中空,内有螺旋砖阶直通塔顶,有走廊、栏杆和风檐,供游人凭栏远眺。塔顶为葫芦形,上悬铜铃鼓。底层南北各有一拱门。塔后石壁上刻有兰花一幅,传为石涛之作。石雕释子、麒麟、巨龙、龟、鲤鱼、青蛙等20余尊,均就天然岩石锲刻而成,刀法娴熟,刻工精湛,或卧或嬉,或潜或跃,形象生动,堪称罕见之艺术珍品。

全州妙明塔的传说与历史真实

全州妙明塔,位于有“楚南第一名刹”(又称“楚南第一禅林”,是江南四大古寺之一)之称的全州县湘山寺(全州人又称它为寿佛寺,因佛寺的始祖是寿佛爷)内,它也是湘山古寺至今惟一存在着的古建筑,是全州县最负盛名的古塔,也是广西最古老的塔,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楚南一带享有盛名,是人们来湘山寺朝佛的重要对象。关于它的来历,在全州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全真法师(即寿佛爷)来全州建“楚南第一名刹”——湘山寺,曾需要大量杉木。为了建寺,他便去才湾山川化缘,那地方方圆数十公里都是连绵不绝的杉木。他找到一个庄主,想买些杉木,那庄主瞧不起佛门中人,便把卖价喊得很高。全真说:“寺院初建,资金紧张,施主能不能便宜一些?”庄主戏笑道:“便宜一些的杉木当然有,若是些断尾杉树,我便全送了你也无妨。”全真法师说:“庄主不得食言。”庄主暗想,这山里的杉木虽然数不胜数,但真正能见到的断尾杉树,也不过是三两棵,就是送了也无妨,故满口应承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得到了庄主的承诺,全真法师便双手合掌,扭过身子,口中念念有词,刹那间,只见天空乌云翻滚,天昏地暗,随即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稍倾,风停雨止,烟雾消散,又是一遍碧蓝的万里晴空。待庄主睁眼瞧时,不由目瞪口呆,只见成遍成遍的满山杉木,都折了尾巴,顿时甚感后悔,暗叫晦气,但已有言在先,又不好反悔。不过,当他满眼望去,见到这里山高路陡,转而又想,这样的路,就是送给和尚,和尚也未必能运得出去。正暗自得意之际,只见全法师用拐杖往地上一戳,便出现一个巨大的洞口来,他再用拐杖往四周划了个圈,便见那些断了尾巴的杉木便像一条泥鳅似的,一钻入洞中,然而从湘山岭下妙明塔附近的洞口钻了出来。这时,庄主才知自己遇上了神人,忙磕头请罪。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原来出杉木的洞中忽然洪水翻滚,山摇地动。全真法师正在给信徒讲功课,他感觉不妙,便伸出手指一掐,不由吃了一惊,原来当年有三棵杉木由于是尾巴走在前头,没有及时从洞中钻出来,天长日久,便孕化成了一条凶恶的野龙,正欲兴风作浪,要出世了。恶龙出世,相传睁眼后望天天崩,望地地裂,其眼瞧之处,将成为一遍汪洋,后果不堪设想。全真法师见事急,随即将拐杖抛去,暂时镇往了三条恶龙。但用拐杖镇恶龙不是长久之计,待寿佛爷活了138岁(还有166岁之说)坐化后,人们为了不让恶龙出世,便借用全真法师真身的神力,镇在上面,同时建七层宝塔一座,以为全真法师真身遮光拦雨,以护其真身,永远镇住恶龙。而前来朝佛的信男信女,为了多积功德,也常捐钱购置铁链,扔入洞中,以锁恶龙,以至今日人们靠近宝塔侧耳细听,还能听出哐当哐当的声音,那就是恶龙想挣脱铁链而发出的声音,不过,有全真法师在上,它就是挣脱了铁链,也不敢出来,否则,镇龙宝塔就将化成响雷将它劈成粉身碎骨!

妙明塔难道真是这样用来镇妖龙的吗?当然不是!

该塔建于宋元祐七年(1092年),塔基下确实为湘山寺始祖全真和尚(俗称寿佛爷)之藏骸,但塔下所谓的龙,不过是人们流传下来的一个美丽传说而已。

全真和尚,姓周,别号宗慧,湖南郴州资兴县程水乡周源山人,家道富裕,祖父周大卿,父名周鼎,官至尚书,母熊氏,生三子,全真行第三,他与二兄长皆就读于望族名塾。全真七岁读书,神悟超群。经、史、子、集、注文章,过目不忘,且能妙语联珠,广采博引。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他十六岁时拜别父母,到湖南郴州城西北开元寺,出家受戒学佛。

一天,有个云游和尚来开元寺住宿,指点他去浙江余杭县西北(今杭州市北部)拜道钦禅师为师。他到径山后,很得道钦禅师的欣赏。天宝七年(公元748)年,道钦禅师接到唐玄宗御旨要到京城(长安)去,全真法师也跟着师父到京城拜见了皇上。这时有一个道士仗着有玄宗皇帝的宠爱,在东明观架起了刀梯,踩着刀刃爬上去,很让玄宗皇帝惊奇。

全真法师说:“这有什么惊奇的。”也在他住的寺庙里的树林中架起了刀梯,比东明观里的刀梯还高十丈,刀刃磨得雪白,如同寒霜一样令人胆寒。法师打着赤脚,在刀梯上跳上跳下,就像走平地一般。接着,又在滚油锅里洗澡,乘凉;吞吃铁块,嚼咬铁钉来作游戏,脸上没有半点为难的神色,道士被吓得冷汗直流,便飞也似地逃跑了。看众无不对全真法师大加称赞。唐玄宗十分高兴,连忙派高力士加以慰劳,赐给紫色袈裟。唐玄宗得知全真法师是跟道钦禅师所学,便赐给道钦禅师“一号国师”的称号。但道钦禅师看到安禄山随便出入杨贵妃宫中,知道安禄山不久将要作乱,便悄然隐去,并提醒全真法师:“子缘在南荒,试溯湘游,逢源阐化。(译:你的因缘在南边蛮荒之地,试着沿湘水而上,遇到源流处就在那里开创教化吧。)”他回到郴州周源山家乡时,那里出了一个常用网罩罩住人来吃的怪人。

全真法师到怪人家时,怪人的母亲请法师赶快离开以躲开怪人,但话未说完,怪人已经回来了。怪人举起网就向法师洒去,法师反身用袈裟盖住了他。怪人爬不起来,便苦苦哀求,表示愿皈佛门,改恶从善。后来怪人一度逃跑,但最后归了佛门。郴州百姓曾在香山建了一座寺庙来挽留全真法师,还为他建了两座佛寺,但全真法师觉得这里不是长住久留之地,便外出云游。他先后到过衡州(今衡阳)雁峰寺、(湖南)永州珍珠岭,都谢绝了挽留。到黄花岭紫云峰时,他原想在那里久住下来,但在岩上转来转去,最终还是离开了,继续沿湘江而上。

“世上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全真法师到湘源县时(即全州县)时,那是唐朝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夏天四月,全真法师走到湘山笋布台,登台远眺,只见五彩毫光围绕,湘江、灌江、罗江三江在此相聚,左边有钵盂山,右边有圣禅山,湘山居中,高高耸立,气势磅礴,便觉得这就是师父所讲的地方,便决定在此定居下来。他在这里斩除荆棘,造下简单的茅屋,亲自开荒种地以自给。僧俗万众感恩于全真,纷纷捐资修净土院(净土院便是湘山寺最早的名称),让他长住下来。

全真法师在这里定居后,便开坛讲演“大乘”佛经,还常作一些含义深刻的偈语。不久,影响日益扩大,前来跟随他的高僧也日益增多。邢州(今河北邢台市)柴太守(柴崇?,“?”这个字打不出,它是一个“走”字上面有个“希”字,如同“走”字上面有个“取”字成“趣”字)闻知湘源县出了一位功法甚高的大法师,连官都不想做了,也来这里想做云脚和尚。唐朝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冬天,是全真法师106周岁寿辰,僧人和信徒一万余人进奉法师尊号“湘山圣化主人”、“无量寿佛”。全真法师大笑,推辞了,并作偈语说:“大地含灵尽主人,衣珠抛付赤穷身。劫逢百六今朝是,将挽天河洗法尘。”听法师这么一说,大家知道有佛教将有劫难,便按全真法师的吩咐回乡务农。全真法师自己却上覆釜岭(即全州县宝鼎岭,上面山路陡峭直立,一般人都因害怕路险而不敢上去,但山上的景色非常迷人)隐居。

全真法师隐居后的第二年,唐文宗李昂下令淘汰和尚、尼姑。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李炎又下令毁坏佛象、佛经。经过这一番折腾,湘山净土院里的藏经、佛象几乎被毁殆尽。但法师由于预见了这一劫难,隐居了,从而未遭任何劫难。在宝鼎岭他写下了《牧牛歌》引导众生,共分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服、无碍、狂运等10首引导众生,并广为流传。现摘录两首如下,《未牧》:落日映山红,放荡西东。昂藏头角势争雄。奔走溪山无定止,冒雨冲风。涉水又登峰,似虎如龙。狂心劣性实难从,到处犯人苗与稼,鼻未穿通。《受制》:渐渐息奔波,牵过前坡。从容随步性平和。渡水穿山虽自在,且莫随他。又向那山窝,细看如何。低头缓步漫逶迤,须用鞭绳常管顾,定不蹉跎。另有其弟子园镜、园鉴辑录的《遗教经》,计歌偈数十万言,也一度影响很大。还有《湘山百问》,可惜已散佚。

会昌六年,唐宣宗李忱继位后,下令恢复佛象。这时湘源县大旱三年,百姓前来并求雨,并迎全真法师出山。也许是巧合吧,不久就下起雨来,并连下三日,百姓齐欢呼:“这是阿弥陀佛重新来救活我们了!”

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湘源县百姓因为去宝鼎岭路遥不便,便修复禅院,把全真法师迎回了湘山净土院。他在这里对信徒讲《无量寿佛经》,还对求佛的人说:“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他谈“佛”的话也很有意思。例如,他对士大夫说:“忠孝是佛。”对农民工人说:“勤俭是佛。”对商人说:“公平是佛。”

慕全真法师之大名,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夏天,湖南永州刺史韦宙办好斋食礼品,邀全真法师前去讲经。那里有个韦太守把他请进法华寺(今高山寺)问他延年益寿之法。全真法师说:“您想长寿吗?就要忠于国家,勤政爱民,奉公守法,始终如一。要踏着前人造福于民的路子,把恩泽送给子孙后代,这就是长寿之法了。”他到永州时,当时永州因为天不下雨,有人想设祭台请他求雨,他说:“不用祭台。”就走进寺里,平静地坐着,也许又是巧合,即刻便下起了大雨。

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全真法师没有病,忽然对圆镜等弟子说:“天色界请我去说佛法,我就要走了。”大家听了,都泪如雨下。全真法师说:“我这副皮袋,就像寒蝉脱壳,主人(灵魂)常在,没有去也没有来,各人停止各人的想法吧,不必劳动大家悲伤了……”至此,他来湘源县开拓净土院算起,经历了唐朝肃宗、代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共十代皇帝。

唐乾符元年(874年),湖南郴州有个叫刘瞻的相公前来湘山寺院礼拜,他觉得这寺院挺有灵气,便捐助一竹箱细绢,用来修建佛塔。并于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建成,接着便将全真法师迎于塔中收藏。

湘源县原来设在净土院西边七里的现全州县全州镇柘桥罗家,石敬塘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楚藩国马希范因为法师名号叫“全真”,便依此上奏朝廷,将县城迁到净土院东南,并升县为州,命名“全州”,辖清湘(后唐时由湘源县改为湘川县,全州县由县升为州的这一年,湘川县改为清湘县)、灌阳两县。

说起该塔的修建,据《湘山志》所载,还真的很有传奇色彩。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夏天,全州县忽然下了一场大雨,洪水到处流窜。突然间,一只怪蛟头上长着角,样子非常凶恶,它掀起浪涌到城边,全城的人因为从没见过这种动物,都以为遇上了妖怪,都非常害怕。郡守李时亮便带着众人向湘山寺祷拜,求全真法师保佑。一会儿,只闻寺院“轰隆”一声巨响,一道电光飞向河里。怪物不见了,雨停了,浪平了。李时亮认为这是全真法师显了灵,便发誓建七级浮图,并于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夏天动工修建,但工程尚未完工,李时亮便调离了全州。众人就募捐继续修建,但一直未建成。宋元祐初年(1086年),全州县(当时叫清湘县)城的朱浩的母亲断了气,他哭得眼睛都出了血。他便跑到全真法师神座前祷告说:“假如母亲能够活起来,我愿意扶助智允(主持修塔的和尚)把塔建成。”当晚,朱浩的母亲竟然活了过来(实际上应是未真的断气),半个月后,他母亲的病就全好了。朱浩便按照自己的承诺,专心帮助智允来完成修塔的事。到元祐七年,塔大功告成,并把全真法师真身迎进新塔。

这宝塔七层,十一丈高,八角形,周长八丈,人们可上楼赏景。设有回廊,八面皆窗,塔顶悬挂铜铃,迎风作响,悦耳动听,塔内砌螺旋砖阶,上至塔顶,层层可供眺览。登高远望,豁然开朗,大有登黄鹤楼之感。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这里出了一件怪事,有奇花异草生长在全真法师的神座下面,好像铺了一床绣花的丝毯。宋徽宗游南岳,于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正月初五日,来湘山祭过塔,他对全真法师座下长花草如绿毯一事也感到很神奇,令封全真法师为“寂照大师”,追封全真为“无量寿佛”,并赐给香火田三十六石,这些田不缴粮纳税。

宋绍兴元年(1135年),盗寇孔彦舟、曹成攻入全州境内,全州军民仓卒间来不及准备,许多人便到全真法师佛座前祷告。当晚,军营中火光能明,列成阵势,披铠甲执武器的士卒骑马升空,隐隐约约可见军旗上边,祥光拥立一尊活佛。吓得孔彦舟兵将落荒而逃。(这大约类似海市蜃楼的那种奇观吧。)同年,宋高宗对全真法师死后二百七十六年后真身还没坏,及击退孔彦舟贼兵的事感到很惊奇,下令改“净土院”为“景德寺”,封赐此塔为“妙明塔”。绍兴十四年四月初六日,宋高祖下敕令,加封法师为“慈佑寂照妙应普惠大师(即慈爱保护、安静清明、神妙而又及时保佑、普遍给人恩惠的大师)”。后来,宋宁宗、宋理宗,也相继加封全真法师为“慈佑寂照妙应普惠大师”。由于宋朝皇帝对全真法师授勅(帝王的命令)五次,共牒(文书)五道,故湘山寺名声大噪,有了“兴唐显宋”和“楚南第一禅林”的美誉。

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二月初八夜,妙明塔突然放出异光,僧人、群众无不欢喜,但有一个老和尚提醒大家要严格防护,寺里的檀香与油烛都不也上供,但怪事还是出现了,塔内仍猛然起火,寿佛的真身被焚火化,只剩齿骨,从咸通八年全真法师去世,至明万历十四年真身自焚,历时719年,也算得世上奇迹!但塔并未损坏。当年,湖北蕲州太守李同春过全州,因感寿佛爷灵验,到海南买来香料,捐金重塑真身,将火化所存齿骨,纳入塑像,全真法师得以栩栩如生。

元武宗大至四年(公元1311年),湘山寺有铁山长老去高丽募化,高丽国王派专使送给湘山寺八宝毗卢(如来像)、凤翅帽、金字《华严经》、金绣千佛袈裟、金钵盂、金轮相顶(一般放在宝塔顶部,能在晚上发光的宝珠)共六件宝物。从而使湘山寺妙明塔更是声名远播。一韩国使者于2002年元宵节来全州县参拜寿佛爷佛象时还提及此事。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湘山寺重修,仅大山门外的“无量洞天”牌坊上的塑像就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它南面刻有寿佛像,北面刻有观音像,还有二十四诸天像、十八罗汉、十二圆觉像、八大金刚像、四菩提像、“哼、哈”二神将像达六十余个。

全州妙明塔,是全州县最负盛名的古塔,它也是湘山古寺至今惟一存在着的古建筑,塔高10丈,七级,设有回廊,八面皆窗,塔顶悬挂铜铃,迎风作响,悦耳动听,塔内砌螺旋砖阶,上至塔顶,层层可供眺览。登高远望,豁然开朗,大有登黄鹤楼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