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魂归普宁文昌阁


普宁市文昌阁,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禁毒先驱、民族英雄林则徐病逝之处。道光三十年(1850年)11月中旬,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由福建往广西赴任,途经普宁县,住宿文昌阁。当时林则徐已沉疴在身,于11月22日在此溘然长逝。

普宁文昌阁

位于普宁故城洪阳城北,康熙六十年(1721年)建,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现存完整。三进九间二天井,坐北向南,面阔13.97米,深57.6米,地面铺红砖。中进大厅有四根棱形巨石柱,木构架为抬梁式,屋顶是歇山顶。后进为三间式(一厅二房)两层阁楼,面重檐。建筑风格呈庄重古朴大方。文昌阁自康熙年间建成至同治年间重修,一直布谷用:既是祀文昌神像之处,又兼作经临使节停驻的“公司公馆”。文昌阁后来作为黄都书院(洪阳一带古为黄坑都,简称黄都)、普宁女子师范、洪阳镇小校址,酱油厂厂址,1982年起为洪阳镇第三小学校址。

道光三十年(1850年),普宁分司公馆迎来一位大名鼎的过往使节——钦差大臣林则徐。原来林则徐前一年告假回家乡福州(古称侯官)养病,时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爆发,道光三十年农历九月,清廷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兼广西巡抚,要他“驰赴广西”。林则徐因抱病赶路,病情加重,农历十月中旬来到普宁,已是沉疴在身,不得不停下来治病,林则徐下榻文昌阁后进阁楼楼下东厢房。知县即举荐本县名医黄华珍为之诊病。十月下旬,林则徐病入膏肓,药后无效,遂于十一月二十二日在文昌阁溘然长逝。

林则徐之死

林则徐带病上任,日夜兼程到达揭阳县时,该县知县见林已病危,为推卸责任,借口揭阳没有名医,要林赶到普宁。当林则徐从揭阳转到普宁时,普宁知县即举荐洪阳人黄华珍医师为之诊病,断为“风寒入里”,当即立下脉论、症论、方论。但因随员从中作梗,林则徐未服用黄华珍之方药,数日后病逝。后朝廷验黄医师的断论和方药,认为甚确,惜林则徐未能用其药,则通过县官赐给黄华珍一匾曰“杏林春满”。

林则徐驻文昌阁治病时,普宁举人方青钱日夜随侍在侧。棼则徐感其情谊深厚,送方青钱一联,联云:

笔头风月三千客

诗律胸怀十万兵

林则徐临终时边呼“星斗南……”,有一种说法,“星斗南”乃是“新豆栏”谐音。“新豆栏”是广州一条街名,鸦片战争前后,洋商买办经常聚集于新豆栏,曾被林则徐查处过。当时,林则徐的行辕内曾雇用一个厨子名叫郑发。后来帝国主义者通过洋商收买郑发,要他谋害林则徐。郑发见利忘义,想方设法重新当了林则徐的厨子,在林则徐进食中暗放寒泻药物,使他致死。林则徐临终时边呼“新豆栏”,就是他朦胧中突然看到郑发,发觉了这一阴谋。

禁毒教育基地

为修缮文昌阁,普宁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100万元;普宁市委宣传部发动捐款50多万元;洪阳镇发动捐款20多万元,工程于2003年6月动工。据介绍,文昌阁修复工程严格遵守“修旧如故”原则。修复后的文昌阁在整体结构上基本保持了历史原貌。文昌阁二进厅设禁毒教育图片展览,后阁楼为林则徐纪念馆。一楼正面悬挂匾额“乾坤正气”,中厅中堂上,林则徐铜像神气威严,栩栩如生,令人敬仰。中厅两侧展橱内有毛泽东手书林则徐《出嘉峪关感》一首和江泽民题词“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垂不朽”。文昌阁的东厢房是林则徐当年病逝的地方,内中陈列有林则徐的一些日常用品、用具和文房四宝等物。

据介绍,近年来到文昌阁观访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林则徐当年曾在粤东的南澳一带大举销烟,为百姓所称颂。当地希望通过修复文昌阁,更系统地宣传林则徐一生的光辉业绩,为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提供一个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禁毒教育的良好基地。

林则徐忠正无私的高尚品质和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长留人间,林则徐病逝旧址──文昌阁,前来访问的各界人士近年来络绎不绝。1988年,文昌阁被普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